02.28 為什麼有人說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疫情卻“撐不過”兩個月?

嘉顏66


復工第2周,廣州一手房成交大漲172% [強],你以為的危機,別人看來確是機會!抄底好時機[得意]



裕豐地產陸偉濠


其實房地產行業並不是暴利行業,真正暴利的是地方政府土地使用權拍賣。房地產利潤大概在5~10%,並且都是高資本運作,資金都是融資的,財務成本很高,所以一個項目的銷售失敗或者幾個月零銷售就會毀了一家房地產公司。比如:寧波的一個樓盤,銷售價4萬元/平方,土地成本就高達3萬多元,建設成本4000~5000元,還有財務成本、宣傳策劃、銷售佣金等......


AK突擊步槍47


我覺得這個依據可能有幾點:

1、兩個月不工作,老百姓手頭沒錢。不要說兩個月了,才一個月,很多人都已經撐不下去了,家裡不僅待不住,關鍵是房貸車貸壓力大,沒錢還房貸,焦慮不安,正常人,快要憋瘋了,各種壓力,特別是經濟壓力,已經讓人快要崩潰,何況,還是兩個月呢?兩個月吃老本不說,一分錢不進,還有高昂的房貸車貸,很多人是一家兩口,甚至是三四口、五六口人,都不能上班,甚至一大家子幾戶人家,都不能上班,吃淨的,遭不住,因此,不僅沒錢買房子,甚至沒錢還房貸,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房子如何賣出去?



2、企業不復產。目前,除了重大民生項目或者生活必需品保障供應企業,以及和疫情有關的防護產品等企業開工外,大多數企業均還沒有開工,特別是小微企業,第三產業和個體工商戶等,都沒有開工,那麼,既不是生活保障供應企業,也不是重要的民生項目,房地產企業短期內也不可能開業,地產項目同樣不會盡快開工的,如此下去,至少得等到四月份了,這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真可謂寒冬,日子難熬,大量企業面臨各類資金難題,遲遲不開工,意味著不掙錢,那麼,拿什麼去運轉以彌補資金緊缺呢?因此,不開工,老百姓日子難受,企業其實是更難受,這樣下去,至少今年還會倒下一批房地產企業。



去年全國已經關門破產了400多家房地產企業,今年,預計一個疫情,都會讓倒閉的房地產企業不止這個數據,特別是那些要死不活、沒啥項目的地產企業,將會很快撐不下去的。這兩個月就是一個重要節點,年底再看看,今年會倒下多少房地產企業。

當然了,這只是針對小微地產企業,那些房產巨鱷,如全國十大房地產企業恆大、萬科、碧桂園、中海等,不要說兩個月,就是半年不幹活,也沒事。

所以說,面對疫情,20年房地產暴利的地產行業,會不會撐不過去?這個說法,也只是針對那些小微地產企業,資金困難,或者本身就已經出現資金週轉困難的房企,那些大的房地產企業,特別是具有規模的、資金雄厚的企業,就是半年一年,也沒事。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這幾年房地產真的算不上暴利了,拿我們這來說吧,七八千的房價,地價就佔了5000


2020銳意進取智達天下


就目前的市場而言,房地產產行業20年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總的還是也還是比較賺錢的。


這也主要源於房產與其他商品不同,屬於大宗大額交易,動輒一套房子幾百萬就直接掏出去了。這也導致房地產行業的總資金池也是比較龐大的。


另外,我們要知道的是,房地產行業最大的成本是土地,一套房子的成本50%至少都是土地成本,另外的就是營銷成本、土建成本、人力成本等等。


而這些成本基本都是提前支出,也就是俗稱的貸款、融資,房子賣了之後還款後的餘額才是利潤,但這部分利潤也會扔到下一個階段的投資。


這也就導致房企的賬面金額基本是流動的,如果收支連接順暢,產業可以越擴越大;而如果出現斷裂,其他部分的資金又無法長期補償,所持固定資產又暫時無法變現,這也就導致了房企的危機,出現資金鍊斷裂。


這也是疫情期間,房企撐不過兩個月的最大的原因。


安徽第一樓市


供大於求,什麼東西也不可能有好價錢,有人爭著要,和光吆喝沒人要,價值是不一樣的。老的逐年減少,小的生不多少,房子不是好吃的,一輩子有個房子住就行了,多了無用。疫情有點影響,但不是主因,主因是人口急速下滑,這是要命的影響房地產。不論什麼原因,最好都不要傷筋動骨,都能好好生活,為最好。謝謝。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再二十年也沒問題!哭窮的方式引人同情而已!低調到沒底線了!叫喚也不起作用了!人的命僅一次!保命是第一位!還關心房地產?自己來刷屏來了???殊不知房地產也把大家害了往後若干代了!!!!


手機用戶51696978615


“撐不過”的現象當然有,那是因為銀行槓桿有問題,但我認為絕大多數的還是在那矯情,是想借著疫情這個突發狀況,向上面要政策要利好,房地產從來都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有一點利空,就哭著喊著過不下去了,就開始哭窮了,哭完之後塞塊糖,夜壺往外一提,就皆大歡喜了。

如果說房地產公司們都撐不過兩個月,那麼很多實體估計連兩天都撐不下去,房地產所謂的過不下去,不是因為虧,而是和以往比起來,他們感覺錢來的慢了來的少了而已,是豐厚的利潤被攤薄了,心理上接受不了。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少,不代表就沒有錢,他們的產業他們的儲備都是錢。說實話,房地產他們不過是習慣了用銀行的錢賺錢而已,別人的錢用習慣了,偶爾要花自己口袋裡的錢了,就像割自己的心頭肉,於是心裡就老大不情願了。

對於習慣了賺錢的房地產來講,不賺錢甚至是少賺錢就等於虧。20年的暴利,錢都賺哪裡去了,賺了20年的錢,攢了20年的資本,難道還撐不過兩個月的停擺?騙三歲小孩子吶。房地產業被公認是這麼多年來利潤最大的產業,是來錢最快,企業日子最好過的時候,你們要是撐不過去,那絕大多數人都要喝西北風了。


元芳有看法


好多都是騙子,包括CCTV,房地產,保健品,莆田系醫院,腦白金全是騙子,騙子中比較高的史玉柱,騙子。


用戶1909224502087


房地產最大的暴利獲利者是政府,一是政府的高價賣地,也就是我們說的土地財政。二是房產交號稅,營業稅,卬花稅及其他多的數不清的涉及房產的稅費等等。所以各級政府拼了命也要救房地產,他們搞實體經濟汐本事,但論賣土地卻絕對是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