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靜的三重境界: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


靜的三重境界: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

緊張和焦灼的生活,總是讓我們變得心浮氣躁,總想能夠快速獲得成功,得到想要的東西。

其實,急功近利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浮氣躁的時候,不如把心放在靜處,將榮辱得失,看淡一些。

<strong>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閒。

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才能達到人生靜的高境界。


靜的三重境界: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

01不為心動

世間紛雜,只有做到不動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灑脫。

心不動,即便有三千煩惱絲纏身,也能恬靜自如。生活的智者總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顆閒靜淡泊之心,寄寓靈魂。

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謫到江北瓜州時,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好,常常在一起參禪禮佛,談經論道。

一天, 蘇軾作了一首五言詩:<strong>“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做完之後,覺得詩中頗有禪意和智慧。認為佛印和尚看了以後,肯定會大加讚賞,於是派了書童將詩稿送過江去請佛印品鑑。

書童說明來意之後將詩稿交給了佛印禪師,佛印看過之後,微微一笑,提筆在原稿的背面寫了幾個字,讓書童帶回。

蘇軾滿心歡喜的打開了信封,卻先驚後怒。

原來,佛印只在宣紙背面寫了兩個字“狗屁!”蘇軾既生氣又不解,放下手中公務,便乘船過江去了。

哪知蘇軾的船剛剛靠岸,卻見佛印禪師已經在岸邊等候多時。

蘇軾怒不可遏地對佛印說:“和尚,你我私教甚好,為何要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說:“此話怎講?我怎麼會侮辱居士呢?”

蘇軾將詩稿拿出來,指著背面的“狗屁”二字給佛印看,質問原因。

佛印接過來,指著蘇軾的詩問道:“你不是自稱‘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就過江來了呢?”

蘇軾頓時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滿臉羞愧,不知如何作答。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為人處世當中,修一顆清淨的心,不生是非分別,不起憎愛怨親。

守住內心的寧靜,何處不得自在!


靜的三重境界: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

02淡定從容

“我不看花時,花與我心同寂。我看花時,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這句話被奉為王陽明的經典話語。

王陽明認為外物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心的存在。

所以在面對人生中的諸多沉浮時,我們大可不必左右搖擺,而是要以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情去對待,並藉此來修煉自己的心靈。

從容淡定,是一種活法,一種境界。

有一則有趣的笑話:

下雨了,大家都匆忙的往前跑,唯有一人神態悠然,在雨中踱步,旁邊大步流星跑過的人十分不解:“你怎麼不快跑?”

此人緩緩答道:“急什麼,前面不也在下雨嗎?”

當人們在面臨風雨匆忙奔跑之時,那個淡然安定欣賞雨景的人,正是深諳從容的生活智慧。

村上春樹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在這人類叢林中,從容是一種處世泰然,是一種寵辱不驚;

從容是以一顆平常心接受著現實的凝重、瑣碎、磨難甚至屈辱。


靜的三重境界: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

《左傳》裡有一個故事:

楚武王跟他的妻子鄧曼說:“餘心蕩。”意思是我最近心裡煩亂,安定不下來。

鄧曼說:“王心蕩,王祿盡矣。”意思是內心亂了,你擁有的一切也會失去。

果然不久,楚武王便去世了。

王陽明一再講“心無外物,心外無理”,他聲稱心是萬物的主宰,一切都源於“心”,心是可以靈活多變的,你需要學會掌控。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讓心慌亂,只需一種從容的淡定,一切便會豁然開朗。


靜的三重境界: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

03順其自然

《菜根譚》裡寫道:“順事自然無事,若滿月偕盂水同圓。”

意思是說,凡事應順應天地因緣和自然規律,不可強求。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自然就是生命的方式。

有時候,過於倚重外物與環境會讓你充滿煩惱,得不到快樂的往往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一個年輕人被煩惱所纏,於是四處尋找解脫煩惱的方法。有一天,年輕人來到一個山腳下,看見田地裡有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很是逍遙。

年輕人走上前問道:“你看起來很快活,能教給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

牧童說:“騎在牛背上,吹吹笛子,煩惱自然就沒有了。”年輕人試了試,卻無濟於事。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

不久,他來到一座寺廟,看見一位禪師在樹下打坐,上前鞠了一躬,向禪師說明了來意。

禪師問道:“這麼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是的,懇請大師有什麼秘訣?”年輕人說。

禪師笑著問道:“有誰捆住你了嗎?”

“沒有。”

“既然沒有人捆住你,何談解脫呢?”年輕人驀然醒悟。

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像這個年輕人一樣四處尋找解脫呢?殊不知,並沒有誰捆住你的手腳,真正難以擺脫的是困於心中的那個瓶頸。

打破心中的瓶頸,清除掉心中的垃圾,你就可以在屬於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活得不夠單純。

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人心會越來越複雜。其實生活通常都很簡單,只是人們用自己的心讓它變得撲朔迷離。

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響而痛苦抉擇,便會懂得生命簡單的快樂。

人生中,許多時候,你只需遵循生命的自然方式,隨性生活就好。

所謂的認命和隨性,並不是隨便,而是順其自然,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


靜的三重境界: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

04結語

人人都想追求幸福併成就一番事業,在人生的路途上肯定要遭遇很多的挫折和苦難,這個時候就必須靜其心,淡泊名利,學會選擇與放棄。

諺語說:“一動不如一靜。”

“人定勝天”的“定”字應做定力講,人的內心有了定力,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古人云:“天地間,真滋味,唯靜者,能嘗得出。”

嚼得菜根,耐得寂寞,不為心動,從容淡定,順勢而為,才是人生的一種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