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李鎮西:非常時期,老師如何為抗疫做貢獻?

李鎮西:非常時期,老師如何為抗疫做貢獻?


這場災難是誰都沒有想到的,目前我們還看不到疫情的“拐點”。我們都希望儘快結束戰“疫”,但作為教師,我們都願意為抗疫做點什麼,但似乎有勁使不上。比如我,雖然也為有些一線部門呼籲籌措過口罩,也力所能及捐了幾次款,也參與在線活動為孩子們提供非常時期的網絡教育服務,但獨處於家,效力畢竟有限。


我不贊同號召動員老師像醫務人員、公安幹警一樣奔赴一線,網上有許多人已經指出,教師的安全必須得到保障,否則必然影響以後開學的正常教學,而且孩子的安全也難以保證。所以,在此請老師們不要走出家門去做志願者,萬一染病,有可能你的學生也會受你感染。


但是,什麼都不能做,我們又如何為國家的抗疫做出貢獻呢?


根據自己最近的體會,我有如下建議——


李鎮西:非常時期,老師如何為抗疫做貢獻?

1

足不出戶


最近別出門,就是對國家抗疫最大的貢獻。鍾南山院士反覆呼籲,每一個人都不要出門,自我隔離,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就是對醫務人員最大的支持!我非常同意。現在醫療資源這麼緊張,保護好自己不但對自己身體有利,也是對國家的貢獻。所以,我們就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哪怕什麼都不做,都是在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從1月27日開始,直到今天,一直在家中。


2

閱讀


教師的專業成長,主要途徑就是閱讀。但平時大家都說“很忙,沒時間讀書”,這也不完全是藉口,確實平時大家很忙。那現在突然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自己支配,不正好可以把應該閱讀的書好好讀一讀嗎?


我曾經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對學校發展是真正的威脅。”老師們一片叫好。隨即我又說了一句話:“教師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而不讀書,這對教師發展是真正的威脅。”現在,宅在家裡卻依然不願讀書,作為教師真的說不過去。去年年底,我給自己規定,2020年至少每週讀一本書,每天至少讀50頁,結果遠遠超額:一月份就讀了八本書,二月份已經讀了兩本。很有收穫。


3

寫作


我說過,平庸教師與優秀教師的區別,主要不在看得見的地方——在學校,在辦公室,在教室,幾乎每一個老師都很忙碌,都很辛苦,你看不出誰優秀誰平庸;但是在看不見的地方——比如業餘時間,比如晚上、週末和寒暑假,優秀教師就開始了自我提升,除了我上面說的閱讀,還有就是寫作。每天的忙碌中,有多少教育素材供我們思考、提煉、總結的啊!現在閒下來了,想想過去的一學期、一年中,有哪些教育故事值得珍藏?有哪些課堂精彩值得追憶?有哪些教育思考值得記錄?有哪些工作教訓值得汲取?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文字凝固下來。這將是你的一筆教育財富啊!


對我來說,寫作已經是一種每天的習慣了。最近我主要在兩個方面寫作,一是結合抗疫情況,寫了一組系列短文“細思碎想說常識”;一是結合閱讀,寫讀書筆記。


李鎮西:非常時期,老師如何為抗疫做貢獻?

4

整理


我這裡說的“整理”,是指整理和教育有關的資料,包括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資料。平時每天都在往前趕路,好多資料比較凌亂,現在正好利用這段時間清理清理,歸歸類,便於以後需要的時候查找。我工作幾十年,按時間和年級,將歷屆學生的資料(工作筆記、課堂教案、學生信件、學生作文、班級照片以及各種“史料”等等)都分門別類,所以現在當我寫到某一個學生過去的故事時,都能得心應手地找出這個學生當年的“文物”。我這段時間,主要是整理書房。我書櫥裡的書以前搬家時都歸了類的,但時間一長又買了許多新書,便隨便往書櫃裡塞,久而久之又亂了。這次我重新歸類,便於以後方便查閱。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但現在有的是時間。


5

健身


這次新冠病毒感染的對象,據說主要是免疫力相對比較弱人群,這對我們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們平時工作量很重,好多老師都是超負荷工作,甚至帶病工作,想健身也難以有時間。這次在家裡,一定要安排出時間鍛鍊身體。雖然不能去戶外鍛鍊,但在家也有健身的方式,網上有許多好的建議:俯臥撐、仰臥起坐、健身操、太極拳、跳繩、舉啞鈴……都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當然,每個人都有符合自己特點和生活習慣的健身方式,只要想鍛鍊,就一定能夠找到途徑的。


我的健身方式是在書房裡快走。有人可能以為我的書房很大,其實我的書房只有七八平米,除去書櫥、寫字檯所佔面積,估計供我快走的空間也就五六平米吧!但這不妨礙我走出一身毛毛汗(別問我為什麼不在客廳走,呵呵,習慣而已)。我一邊走一邊聽視頻新聞或有聲讀物,一分鐘的時間都不浪費。


當然,我相信許多老師本身就有健身習慣,我不說他們也會在家裡因地制宜地鍛鍊。只是對一些平時沒有健身習慣的老師來說,如果這次宅在家裡養成了健身的習慣,那就是抗疫給你帶來的意外收穫。


李鎮西:非常時期,老師如何為抗疫做貢獻?

6

醞釀教育


我現在退了休了,當然就不存在“開學”了,如果我是在職教師,我會提前思考開學後的教育和教學。以前我當班主任或當校長時,都會在新學期開學前反覆醞釀“第一課”“第一週”“第一月”的教育。


所以我建議,最近老師們可以從容細緻地構思一下,面對我們國家史無前例的“抗疫戰爭”,如何搞好我們的開學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如此豐富的抗疫經歷和素材,沒有理由排斥在我們的教育之外。這段時間,我不止一次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現在是班主任,開學後我將對學生進行哪些教育?我想了想,主要有這麼幾個主題,應該通過班會和語文教學的課堂對學生進行的教育——


關於生命的教育——如何珍愛生命?如何認識自己?如何保護家人?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


關於環保的教育——如何認識自然?如何尊重自然?如何保護動物?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於防疫的教育——如何認識病毒?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何尊重公共空間?


關於愛國的教育——如何科學全面地看待我們國家的優勢和困難?如何正確地表達我們對祖國的愛?如何識破“陰謀論”?如何既從中國看世界,也從世界看中國?


關於英雄的教育——如何看待英雄?如何敬仰科學家?如何向廣大的一線醫護人員以及公安幹警表達崇敬?如何認識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和民族?


關於公民的教育——如何認識“公民”這個概念?如何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如何理解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如何在大災大難面前體現出公民的責任與擔當?


關於正義的教育——如何理解善良與正直?如何看待“正能量”?如何保持說真話的品質?如何堅守做人的良知?


……


這些教育,當然不是靠教師一個人的說教,而是通過活動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參與互動,使教育自然而然,同時又生動活潑。


以上幾條建議,都應該以計劃的方式排進每一天的作息時間,這樣才能保證好的想法變成行動,併產生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我知道人與人不一樣,每一個人面臨的家庭情況都有不同,比如有的老師孩子還小需要照顧,有的老師家裡還有老人需要照顧,有的老師還有自己的愛好,比如書法、畫畫、彈琴、下棋等愛好,等等。所以我以上所說,僅供參考。


只要我們嚴格地保護好自己不染病,就是對國家的貢獻!


只要我們利用這段時間提升自己,就是對教育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