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4-9歲孩子要掌握三種排序能力!這些家庭遊戲訓練效果好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非常小的兒童就能學習有重複語句的童謠、歌曲和故事。

<strong>其實,這是一種排序的表現。排序是高水平的比較。排序涉及對兩個以上物品或物群的比較,還需要將物品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按順序排好。

在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中,排序被稱為序列。排序在感知運動階段就已開始發展。兩歲之前的兒童喜歡套娃類玩具。 這類玩具的形狀相同,但大小不一,可以一個套在另一個裡面。

4-9歲孩子要掌握三種排序能力!這些家庭遊戲訓練效果好

<strong>日常生活活動的順序是兒童最早學會的模式之 一,即嬰兒能夠逐漸認識黑夜和白天,知道換尿布、吃飯、遊戲和睡覺的順序。

所以,父母要注意在孩子的體驗式生活中,有意識地訓練對排序的意識和能力。

兒童排序能力發展分三個階段,4歲起要開始訓練

在孩子玩撥浪鼓時,他們可能在運用身體運動模式。在這一模式中,他們不斷重複運動覺、聽覺和視覺 序列。

<strong>隨著感知運動階段兒童的發展,學步兒會把積木擺成一排,先擺一個大的,再一個 小的、大的、小的或者先擺一塊紅的,再一塊綠的、黃的,再紅的、綠的、黃的。

因此,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家長也可以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讓孩子的能力得到訓練和檢驗。

1、4-5歲:掌握序數的排列

技能:

兒童能夠根據感官特徵排列5個物品,並確定每個物品的位置。

程序:呈現5個物品或剪切物。如果太難,可去掉2個,呈現3個。<strong>提出同樣的要求:“找出最高 的〈最大的、最粗的或最矮的、最小的、最細的〉,把所有的從髙到矮(由大到小、由粗到 細)排成一排。”如果兒童能完成任務,問:“哪是第一個、最後一個、第二個、第三個、、 第四個?” ;

評價:父母觀察兒童是否能找到兩端的物品,但是無法分清中間三個的順序。這對於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比較普遍。觀察兒童是否有順序、有組織地比較物品並解決問題,或者他們採用一種無組 織、無計劃的方式進行嘗試。

2、5-7歲:學會雙重排序

技能:兒童能對各有10個的兩組物品進行排序。

程序:首先,把不同的碗隨機地放在兒童面前,讓兒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碗,可以給兒童一些提示,<strong>如“找出最小的,好的,接下來應該是,然後呢?”

如果兒童 能正確地排列,<strong>然後隨機出示勺子,讓兒童“找出每個碗應該匹配的勺子,把勺子放在碗裡’’。

4-9歲孩子要掌握三種排序能力!這些家庭遊戲訓練效果好

評價:<strong>觀察兒童如何解決問題,是以有組織的方式還是無序的方式。觀察兒童是否能正確排列所有物品,還是部分物品是正確排列的。如果不能正確完成全部物品的排序,應減少物品的數量 至7個或5個。觀察兒童在物品較少時能否掌握概念。

<strong>進人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應當能正確完成10個物品的排序,過渡階段的兒童能正確排列數量較少的物品。

3、7-9歲:掌握模式化排序技巧

技能:兒童能複製、延伸和描述用具體物品建構的模式。

程序:丨.複製模式:建構難度不同的模式(每一字母表示一種物品,如一種顏色的彩色立方體, 或一種形狀的屬性積木或一種玩具〉,一次一個模式。

<strong>例如,A-B-A-B 可以是紅色積木一綠色積木一紅色積木一綠色積木或者大三角形一小三角形一大三角形一小三角形。

呈現下列模式,讓兒童“像這個樣子擺一擺。”

<strong>a.A-B-A-B

<strong>b.A-A-B-A-A-B

<strong>c.A-B-C-A-B-C

<strong>d.A-A-B-B-C-C-A-A-B-B-C-C

評價:觀察哪種模式對於兒童是最簡單的。他們能否成功地完成簡單的模式?

生活化訓練效果好,家庭互動讓孩子輕鬆掌握排序技能

以下例子向我們說明了父母如何進行評價和描述才能幫助兒童認識自己使用的順序詞語和排序活動。

<strong>每天讓兒童輪流開展活動的機會很多,這時就可以進行排序訓練。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活動教兒童進行排序。

4-9歲孩子要掌握三種排序能力!這些家庭遊戲訓練效果好

  • 18個月大的小德在廚房地板上玩一疊碗和量杯。他把最大的碗扣在頭上。 他媽媽笑著說:“最大的碗合適你的頭。”他又試著把最小的扣在頭上,但戴不上。媽媽說:“中等大小的碗和最小的碗都戴不上,是嗎?”她坐下來,拿起量杯:“看,這個杯子最大。這些都是小的。”她按大小把杯子擺成一排: “你能找出最小的杯子嗎? ”小德把杯子一個一個套在一起,把它們套成了 一摞。他媽媽笑著說:“你按順序把所有的疊在一起了。”
  • 外活動時,5歲的小治、4歲的小德和3歲的小姆跑到老師面前。小治大聲喊道:“你們跑得都很快,我是第一個。”小德說:“我是第二個。” 小姆說:“我是第三個。”小治對小姆喊道:“小姆,你是最後一個,因為你最小。”小姆很迷惑。老師說:“小姆既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是的, 吉姆最矮,也是年齡最小的。喬治年齡最大,他是不是最高的?”小姆說: “不是!他是中間的。”
  • 小麗與朋友和老師分享自己的糖果。“布朗先生,你和我拿5個,因為我們是最大的。小娜拿4個,因為她比我們矮,皮特拿3個,小伊2個,小德 1個。小爾一個也沒有,因為他還是個小嬰兒。”布朗先生說:“我明白了, 你是按最小的拿最少的,最大的拿最多的來分的。”

學穿彩色豆子,幫助孩子理解排序模式

父母可以為兒童準備大了彩色的豆子和一根繩子。在孩子操作豆子時,觀察他們是否根據顏色建構模式。

<strong>讓兒童從穿三顆豆子開始,能成功完成後,逐漸增加數量。在每個兒童都能看到的地方擺穿好的三顆豆子, “你能穿一串和我的一樣的嗎?第一顆豆子應該是哪一顆?”穿好第一顆後,“接下來是哪一顆?” 穿好兩顆後,“接下來一顆呢?”


4-9歲孩子要掌握三種排序能力!這些家庭遊戲訓練效果好

模式的複雜程度逐漸加大:

1、A一B一C

2、A一B—C—A一B—C

3、A一A一B—A一A一C一A一A一D

<strong>父母還可以穿一串豆子,把豆子穿過衛生紙芯,讓兒童看不到任何一顆豆子,說:“我把豆子藏在這 裡面,現在把它拉出來。第一顆是什麼樣的?接下來呢?再接下來呢?”等。把整串豆子拉出來 後,讓兒童檢查每顆豆子是怎樣排的。

丟沙包、坐公交讓孩子學會數字排序

為了讓孩子學會序數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父母可以在家庭開展一些輪流的遊戲。

例如,為4人準備一個球或一個沙包。說:“這裡有多少個沙包?我們數一 數。1,2, 3, 4。我們能大家同時都來抓嗎?不能。我們必須4個人輪流玩:你第一個,第二個, 第三個,你第四個。”<strong>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數字,說出序數名稱。“我是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4-9歲孩子要掌握三種排序能力!這些家庭遊戲訓練效果好

也可以把4件物品排成一排,說:“這件是第一個,這件第二個,這件第三個,這件第四個。”提 問:“你能指出第四個(第一個,第三個,第二個)嗎?”

<strong>在家裡父母也可把4把椅子排成一排。“我來開公共汽車。請大家坐在各把椅子 上。所有人坐好後,假裝開始旅行。“現在我們要下車了,第二個座位上的先下,接著第一個座位上的和第四個座位上的下,第三個座位上的最後下。”

通過這樣的家庭遊戲,不僅能增加家人之間的情感,同時孩子也會學會了數字的排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