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大力發展家庭農場?

馮忠澤


如何發展家庭農場?咱們先了解家庭農場的定義!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3年“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稱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家庭農場出現,是國家為了大力提倡農村農戶作為土地流轉和合並耕種的一種新型合作方式!那麼怎樣去經營家庭農場呢?


家庭農場就應該綜合性的充分的利用,合理規劃,合理耕種,有一個純綠色的生態鏈經營最好了,整體規劃可以分為三部分,一,種植果樹,二,養殖家禽,養殖豬牛羊等,三,種植農作物,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生態鏈!


既然是家庭農場,也有了一個生態鏈,那麼就要考慮種植什麼農作物,種植什麼果樹,養殖家禽等等!充分利用彼此之間的關係,產生食物鏈,產生供求關係!產生最大化的利潤!


永遠的行者


如何大力發展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是前幾年就提出來的概念了,在目前為止,國家登記在冊的也有幾十萬戶家庭農場。近期再次提出家庭農場培育計劃,並做出了相應的指導意見,使大家更加具體地理解家庭農場的概念及以後發展的思路和方向,促使家庭農場發展的更好,成為農村經濟的骨幹力量,並能起到帶頭作用和促使更多的農戶合作形式。






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地提出了幾項具體意見,這個就不詳細重複了。首先呢,是需要按照具體意見去發展和規範家庭農場。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如何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個人就以養豬業發展歷程,來說說家庭農場在管理、技術和市場營銷等方面需要轉變的地方。





養豬一直是以散養為主,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專業養豬戶,再後來出現了規模豬場。表面上看,好像只是規模有所區別,資金有了更多的投入,其實不能簡單這樣去理解。就以專業養豬戶來說,除了有適度的養豬規模,在技術、管理方面和散養戶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到了規模豬場後,才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




規模豬場已經發展到了以技術為保證、管理出效益的工廠化模式。他們大多是非農口的外來資本,因此除了養豬技術外,其他的思維理念已經超出了傳統小農經濟模式。家庭農場也是同樣的道理,除了專業技術以外,沒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很難把家庭農場做得更有顯著效益。




再說技術,規模豬場首先是選擇優良豬品種,配套的飼料,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這樣才能使豬隻達到最佳的生長性能,體現更好的養豬效益。家庭農場的經營範圍也在農林牧漁業範圍內,以規模豬場的觀念轉變來看,家庭農場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肯定是以經濟效益為首要目的,那麼在選擇品種方面是首要的,然後在自己固有的經驗基礎上,不斷的學習、接受新的種養殖技術。理論上是很簡單,但實際實施的過程當中總體不是一件容易事。






產品營銷方面,當地職能部門也會提供一些幫扶宣傳,同時家庭農場自身也要學會市場營銷去尋找市場、客戶,選擇不同的營銷渠道,包括互聯網+模式,完全以市場為導向,才是保證效益的最根本基礎。另外,有些農產品需要有一些必需的配套設施和渠道,比如說冷庫、運輸條件和物流快遞發展狀態等,對家庭農場的銷售有制約作用。


總之,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家庭農場發展關鍵是需要改變傳統種養殖的觀念思維,不僅僅只是有適度規模而已。提升管理、技術水平,學習市場營銷,這才是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的根本保證。

草木七舍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草木七舍


家庭農場主要體現在企業化管理,把每寸土地都利用起來,發揮其有效的價值。現在農村上外出打工的人多,偶爾有少數土地拋荒,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是化解土地拋荒的一個農業經營單位。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農業發展的困境主要是:銷路。東西種植出來了或者養殖出來了。這些農產品的銷路不暢,價格偏低。造成了損失,以至於不賺錢。那麼如何能打破這個困境呢?

第一要產業要規模化。一個人不管搞種植還是養殖,形成不了大的影響力,大家一起搞,就形成了一個產業,這樣銷售起來也容易。

第二要結合政策:

發展農業有好多好政策,和農業扶持補貼條件,知道了這些好政策,青年農民就會在農村好好創業,這些好政策為農民起著保障的作用。

第三是要學習先進科學知識:

農業科技的發展,是提高農產品高效產業的主題。有了好的優良的農產品,可以通過網絡銷售,也可和全國各地的同行業先進人士相互交流,好的種養殖技術,才是未來農村發展的方向和生活的保障。

第四開拓銷路:

在農村不論是搞種植還是搞養殖,首先要聯繫好銷路,和採購商簽訂好合同, 才可以種植該種植的,養殖該養殖的。不能盲目的生產,不好銷售的農產品。種植業選好品種是關鍵。等農產品上市的時候,就會有大批的菜販子和水果販子來到田頭地間,你可以從田頭直接供貨。農村創業道路,任重而道遠。我願意和廣大有志青年共同努力。


鄉村老農有話說


這方面寄希望於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完成。實際上,家庭農場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升級版,非常需要政府部門指導和幫助。做好這相關工作,理順好關係,不要有“眼紅病”,不要有干擾,不要有刁難,營造幹事創業好環境。比如,土地流轉關係的確定,經營者與管理者之間關係的協調等,讓經營者幹得安心、舒心、放心。第二,做好培育和扶持

在現有的家庭農場中,很多是從頭開始的,既沒有相關知識,也沒有相關經驗。摸石頭過河,跟著感覺走。現在社會上所謂的培訓名目繁多,噱頭很大,良莠不齊,真假難辨,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出面組織,提供有關服務,防止經營者東撞西撞,受騙上當,防止損失,避免彎路。在進行管理知識和技術培訓以後,還要跟進指導,對於獲得政財支持的家庭農場還要進行有效監督。

第三,有現代農業服務業來服務保障

現代農業服務行業,應該包括:信息、農資、金融、植保、電商、物流、加工等家庭需要的、有資質的專業化服務。家庭農場應當成為農業生產組合者,演好拍板決策、成本控制、平衡利益分配“三個角色”,通過強強合作,實現經營目標。比如:農耕公司包乾種和收;植保公司包乾土肥和病蟲害防治,銷售公司包乾產品營售等等。以上是我對發展家庭農場初淺的理解,就回答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

我是“三農”創業者,心繫“三農”,一枝一葉總關情,歡迎互相交流。


生態潮人


關於現在國家和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再提出發展家庭農場來說,很多農民朋友可能還是不很瞭解到底什麼是家庭農場。根居我的認識,就是農民種地大戶,取名家庭農場,其實就是和現在的農民分散種地一樣的性質,就是他種地的面積大了,從別的農戶裡面把士地流轉承包後,成了種地大戶,也就是所說的家庭式農場。

關於怎樣才能大力發展農民家庭式農場,我認為還得靠國家的好政策扶持,使他們種地有保障,在自然災害下,有國家扶持資金,不能讓他們貼錢,最好的方法是國家給他們買農業保險,有國家承擔這筆費用,在自然災害下讓這些家庭農場無有風險之擾。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一方面就是保證他們糧食價格穩定,在國家的保護價格中收購,使這些家庭農場在糧食生產上吃顆定心丸。有國家糧食庫直接收購,一步收購價格到位,當中減少多種渠道商的利益,這些利益直接讓利給家庭農場。價格有國家進行調控。

在農田建設上完全有國家配備,

通過以上的方法才是真正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的好辦法。這樣可供所有的農民朋友們討論,看是不是真正的適合家庭農場的好方法。



純正農家蜂蜜


家庭農場是我國近年來的新生事物。是黨和國家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予以肯定的一種農業經營模式。是農民自我成長中的驕驕者。是農業向前發展的新方向。個人設想如下。

一,需要全社會的重視。一項新生事物,社會的重視很重要。社會認可就能得到正能量。需要黨和國家給予優惠的政策和真實的補貼。需要國家的法律法規給予保障,需要社會的媒體給予弘揚,需要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給予關心和愛護,需要廣大人民的支持。這有這樣家庭農場才能持久丶安定丶和藹、的向前發展。

二,需要有自己的家。家庭農場從全國到省市丶地丶縣丶鄉鎮最好成立家庭農場協會。這個協會要成為,市場的導向場所,技術的交流場所,負面清單的清結場所,困難的求助場所,苦與愁的傾訴場所。如果真有這個協會,家庭農場通過協會這個橋樑與政府溝通,往媒體推介,向法律部門傾訴,請技術專家幫助,和多方融洽交流。有這樣的家,發展的過程中會增強家庭農場的信心,會使家庭農場在困難中前進。

三,家庭農場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思想,不斷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不斷了解變化了的形勢,不斷學習新技術,學習新的管理方式,這有不斷學習,不斷衝電,才能學到新知識,學到新技術,學到新菅理,接觸新市場,見識新局面,迎接新挑戰。

四,家庭農場要在不斷實踐中量力而行做大丶做精丶做專丶做強。目前的家庭農場,還處在初級階段,這有通過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出經驗,在實踐中節累資本金丶技術丶管理本領,不斷提高產業化丶規模化、機械化丶專業技術智能化的水平。量力而行,不斷向做大丶做精丶做專丶做強的目標前行!

以上是個人設想,不一定準確,還是多聽高明人士的意見。敬請樓主和閱讀者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黃浩榮279


如何大力發展家庭農場?

本人認為要從國家層面與個人層面兩個部分推動。


‖國家層面

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村的種、養殖專業戶以及在外經營企業的有一定資金和經營能力的人投資規模化、專業化的家庭農場。

二、鼓勵集體式家庭農場和專業家庭農場的並行發展,並提供專業的教育培訓。

①所謂集體式家庭農場,即以某個有專業種、養殖經驗並有一定資金的人為領頭人,帶動其他沒有多少技術和資金的農戶合作生產。

這種集體式農場有兩種組合方式:

第❶種,即目前比較常見的種養殖專業戶加農戶或中小型農業公司加農戶。由專業戶或公司提供種子、技術、市場甚至資金上的支持。但這種方式的生產效率不是很高,幾十年後,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及人口的老化,必定會被淘汰。


第❷種,即以某些種、養植專業戶為主要股東,村民以家庭為單位用田地入股,有資金的也可資金入股。南方地區大塊土地不多,可以以村為集體,由多個散戶股東代表和鄉鎮政府代表與主體經營者共同組成管理層,為維護散戶的集體利益不被侵犯,基層政府代表或可以擁有一票否決權。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一旦農場經營良好,以田地入股的分紅會比單純出租田地的收益高。尤其是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後,農場的生產效益會更高。而農民之所以收入不高就在於無力獲取農業生產中的附加值。對於一些老弱婦孺為主的家庭來說,這樣可以使得他們不會覺得被集體忽視。

此種經營方式,基層政府不僅在經營管理上要多加重視,還要在諸如稅收、貸款等政策上如同引進外企一樣提供各種優惠,外企可以給我們提供稅收,小家庭集體農場則可以提高弱勢人群的收入。

鄧小平總設計師說,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然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就農村現狀來說,這樣的經營方式無疑是會受到歡迎的。


②所謂專業家庭農場指的是指具有農事專業技能的單一家庭承包的擁有數百畝田地的規模化農場。此種農場適合資金充裕,專業技能較高的人員從事。地方政府也可以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三、地方政府要引導和推廣建立現代農業諮詢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種子、農藥、技術、產品深加工等服務,為獨立經營或合作社建設水平不高的農場主提供經營上的支持與保障。



‖個人層面

承包家庭農場的人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現代農業經營素質,地方政府也需要提供相關的專業培訓。農場主在投資前就須充分了解各種農產品的市場發展趨勢,然後結合自己的資金實力對農場進行具體的規劃。如何規劃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農場的產品和技術定位。

是經營單一的種、養植項目,還是種植多種特色農作物,或者生態式的種、養植一體化。

經營一種農作物的好處是更專業,更省精力,在可以使用某種機械時,生產效率更高;而農資供應商也可以提供更優惠更專業的服務;此外,相對而言,銷售渠道也更容易穩定下來。

種植多種特色農作物的好處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市場風險,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更耗精力,技術上也可能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而生態式的種、養植農場的好處是可以利用自然界食物鏈的優勢,更有效地節約經營成本,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缺點是需要掌握農業、畜牧業、林業、生態學、環境學、加工技術等很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國家也沒有完善的政策上的激勵與保障體系。同時相對單一生產來說,也會更累些,而且可能無法充分利用某些農業機械提高生產效率。

二、在人員配置上的安排。

是以家庭成員為經營核心,還是到社會上聘請專業人員。這兩者的農場經營成本估算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充分掌握的技能也是有所不同的。以家庭成員為核心的話不僅要充分掌握相關的種、養技能,還要具備尋找市場銷路的能力;很多種、養殖專業戶往往就是失敗在產品銷路不暢這個方面。

三、具體的經營方式。

①、專業化的自營自銷式生產

農場經營人員除了要充分掌握相關的種、養殖(或包括加工)技術,最重要的是必須具有良好的銷售能力。自銷除了尋找各地的批發商外,還可以自建直銷點或加工廠,也可通過電商進行線上銷售或者線下體驗式採摘。


②、訂單式生產

即與專業的龍頭企業結合或與大批發商簽訂產供銷協議。

與龍頭企業合作時,由其提供種子、技術、部分資金及市場銷售的支持與保障,進行品種、生產標準、品牌完全統一的生產。通過利潤上的讓步,在經營上可以降低較大的風險。

與某類大批發商合作時,雖然沒有龍頭企業那樣充分的支持及保障,但也相應地可以減少經營上的部分風險。

③、組織或加入專業合作社,對農產品的加工進行產業化經營

無論集體式農場還是專業化農場都可以加入專業合作社,不僅技術、資金、深加工、銷路上可以相互支持,在開拓市場或與相關的大型龍頭企業合作時還可增加談判優勢。

更重要的是,通過合作社入股成立食品加工廠,可以對農產品進行統一的深加工,對外營銷時可以採用統一的品牌,規模擴大後還可以進行集約化、集團化的生產。也就是說,縣域內各鄉鎮的合作社加工廠可以聯合起來成立更大的食品加工廠,生產穩定後則可進一步集團化,建立市域內的統一生產銷售體系。有了利潤後還可以橫向擴張建立其他的日雜用品生產廠家,如此才可以對抗大型農業企業,使農民獲得從田間到餐桌上的所有利潤。

丹麥等北歐國家的農民之所以富有就是這樣經營農業的,當然也離不開他們各國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中國農民要想提高收入,最好的選擇就是採用合作社這種集團化生產方式。

④、立體式生產

即家庭農場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可以同時開發多種收入渠道。

比如,在農場裡搞農家樂飯店或者田園度假農場。農場裡建些鞦韆、滑道之類的簡單遊樂設施,再搞個傳統農具博物館,裡面可以進行某些傳統生產活動。

在節假日時,可以與城裡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和老師或者學生與家長到鄉村度假,體驗採摘、餵養、收割等傳統農業生產活動,使學生們更直觀地認識農作物和動物是如何生長的,同時也可以瞭解農民的生活以及中國的農業文明史。

結論:發展家庭農場是今後中國農業的一個趨勢,有資金和技術實力的人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或許農村中最後一批富人將由此產生。


新農村記事


種地不掙錢這是發展家庭農場的最大障礙。與城市一樣,政府需要為家庭農場提供各種配套服務措施,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一是要低成本滿足家庭農場種地規模要求,如種糧食,一個雙勞力家庭農場至少得種一百畝,種蔬菜至少種20畝。二是要為家庭農場免費解決農忙時勞動力短缺問題,如農閒時政府組織他們義務在別處幫工,根據幫工的天數,農忙時可隨時獲得相應的免費用工請求。三是為家庭農場解決農副產品的加工,運輸及銷售渠道問題。如糧食自建加工廠,蔬菜與周邊家庭農場開展合作運輸,合作銷售,並在周邊城市建立銷售平臺,自產自銷。唯有如此,家庭農場才能蓬勃興起與發展起來。


老鄉2439


想要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筆者認為以下幾點非常重要,那麼究竟是那幾個點呢?來咱們接著往下看!

1. 集約化。集約化需要用市場擴大,內容開放的手段,在自願的前提下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組織或機構,讓農業的生產走類似科技化,工業化的途徑。

2. 步驟化。將每一步作業步驟拆分成必要的小步驟。植物類可以分為:育苗、作物種植、採摘、加工、運輸、銷售等。動物類可以分為:育崽、場地消毒、殺蟲、屠宰、加工、運輸、銷售等。然後不同的需求交給不同的農業服務機構來完成即可。

3. 合作化。需要和專門的農業服務機構合作,簽訂合同。將必需作業步驟交給對方來完成,讓對方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數量、質量。既保證了農場主的生產利潤也減少了一定的市場風險,因為利潤和風險是並存的,利潤越大的同時風險也就越高。

4. 信息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根據歷年來各種作物各種食用動物的行情來選擇飼養的種類和數量,並且時常關注這些作物動物的各種資訊。對天氣、農產品價格、農藥、肥料、農產品設備等作了解做到心裡有數。然後時常將各種作物動物的實時資訊和家庭農場的管理心得、技術經驗分享到網絡,以增加人們對家庭農場和所帶來的好處、利潤等能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5. 科技化。做到科技化不容易,比如智能播種、除草殺蟲等不僅需要機械化信息化還需要導航系統的支持。咱們現在用的是美國GPS系統,對中國的民用方面允許的精度較低達不到智能需求。

6. 規模化。分為個人家庭農場規模化和大部分農場家庭規模化兩種。達到規模化有兩點需要:一是需要相關政策的扶持,這點在三農領域國家是大力扶持的,毋庸置疑!二是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需要有一定規模的場地才可以實現家庭農場的規模化,只有少部分手裡有資金的人農場主可以做到)沒資金就不建議去擴大規模(貸款不實際,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和家庭成員的支持和理解才可以,畢竟中國各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壓力,很多家庭承受不了)。


後來惹你喜歡


簡單一點,本人是搞家庭農場的,流轉有220畝土地,包含110畝魚塘,個人認為家庭農場的規模不宜太大,五十畝左右剛好,可以夫妻二人管理的過來,當然家庭勞動成員多的話可以流轉多些土地,但一定要量力而為,不是越多越好。另外國家政策層面要給予大力支持,比如農機農具補貼或獎勵,先進種養技術的推廣應用,大量的金融補貼。讓懂技術的專業人員做好家庭農場的管理而不用擔心後續無力。這樣的家庭農場發展水平必定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