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歐盟、日本之間互免關稅,會對世界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吳地陽光


簡而言之,如果這三家實現了相互之間的零關稅,那世界其他國家就別玩了。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雖然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主席容克達成了所謂的協議,但明顯這只是權宜和表面上的操作。

而歐盟和日本已經敲定的“零關稅”同盟才真正值得注意。歐盟和日本的貿易總額加起來佔世界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一,且都是發達經濟體,這樣的合作不管對於當事雙方還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來說都是好事。

其實歐日之間的自貿談判已進行多年,卻一直沒有進展,此時突然加速就是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頻繁發動貿易戰,連傳統盟友也毫不留情。使歐盟和日本都感覺到了危機,所以相互抱團取暖。

至於美國,日本經濟是他們多年以來打壓的對象。想要美日自貿區建立,那是不可能的事。歐日高端製造業更是特朗普的頭號對手。他想把製造業搬回美國,頭號要爭取的就是這些企業,而這些企業恰恰也是歐日的優勢所在。

所以,美國與歐盟、日本要抱團,目前看來不是一件會在未來發生的事。


布魯科夫


隨著7月26號晨特朗普與歐盟主席容克達成推動除汽車產品外的其他工業品取消關稅、非貿易壁壘和補貼的共識,加之此前歐盟與日本已經達成一份高水平的自貿協定,這個假設性問題正在一步一步變為現實。現在不僅美國、歐盟、日本有可能互免關稅,建成一個高水平的自貿區,特朗普此前宣稱的G7自貿區成功的可能性也在日益增大。發達經濟體之間建成高水平自貿區,對全球貿易體系將造成重大影響,對新興經濟體尤其是正在努力實現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超越的新興經濟體,影響更是巨大

發達經濟體互免關稅增加了其他國家產業升級的難度

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曾經是響噹噹的製造業大國,經過幾十年的產業調整,他們仍然保留著一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這些優勢產業本來就是一些技術門檻高、發展難度大的行業,如果再獲得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經濟體統一而巨大市場的涵養之後,只會變得更越來越強。而其他國家如果想再發展相關產業,可供拓展的市場會越來越小、競爭會更加激烈,如果在價格方面再失去優勢,想要實現跨越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即便是三大經濟體那些競爭優勢不是非常明顯的行業,由於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取消,內部競爭力也將明顯增強,其他國家的優勢產業今後想進入這三大市場的難度會增大、份額會縮減

產業結構的升級,更多的是一個市場化的過程,如果市場上無利可圖或者競爭過於激烈,已經形成了紅海市場,其他企業乃至國家再進行產業升級的成本就會急劇上升,動力就會迅速衰減。特朗普積極推動與歐盟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積極推動G7國家建立自貿區,除了為美國企業爭取利益之外,更重要的考慮就是想封死那些企圖超越美國國家的產業升級之路,將這些國家的產業層級始終鎖死在低端區域

發達經濟體自建自貿區將改變國際貿易規則

國際貿易領域最大的矛盾是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矛盾。發達經濟體通過建立自貿區,結成統一市場,將在今後與發展中經濟體議價的過程中出於明顯的優勢地位。發達經濟體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他們建立起統一的市場,內部可以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但是對那些不能滿足他們要求的國家,就相當於樹立起一堵標準高、要求嚴、貿易標準嚴苛的高牆。其他國家如果想進入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要麼接受高關稅和複雜的貿易壁壘,要麼就必須滿足他們事先已經達成的貿易標準。對於那些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都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很明顯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條件。

過去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還可以通過WTO這一平臺討價還價,爭取達成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條件。如果美國推動的G7自貿區建成,意味著二戰之後形成的多邊貿易體系極有可能被終結由於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矛盾更加複雜,他們不大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結成一個貿易聯盟與其競爭。


今後發展中經濟體只有接受和不接受發達國家貿易條件的自由,只有加入或者不加入發達經濟體貿易圈的自由,只有被多剝削一些還是少剝削一些的自由


衝擊時評


首先,解釋一下關稅是什麼意思。關稅現在大多是之進口關稅,也就是說把進口的東西收一部分稅,進去市場的價格就會變高,失去了和本土產業的競爭力,以保護本土產業。

美歐是盟友,美日是盟友,但是歐日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親密。美國絕對不願意讓東西方的小弟走的太近,其次美國特朗普現在實行貿易戰,簡單來說就是在增加關稅,以保護自己的本土產業,也就是特朗普口中的“讓美國再次強大”“美國第一”。畢竟美國福利高,人工成本高,歐洲、日本的製造業搶了美國飯碗,才有了現在特朗普逆全球化潮流。



假如三方可以互相取消關稅,雖然這根本不可能。美國在製造業的劣勢會必然凸現出來,大量工廠倒閉,為啥?賣的東西太貴,拼不過歐洲貨和日本貨。進而引起大量的工人失業,恐怕到時候美國就會產生內亂。

那麼美國被削弱了,日本和歐洲就一定會變得更加強大嗎?那也未必。美國都已經被日本和歐洲掏空,沒有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怎麼可能有一個強大的經濟。


所以說一旦三方形成關稅互免,也就如同形成了一個經濟合作體,但是這個經濟體並不會簡單的通過關稅互免就可以進一步得到發展。短期來看美國巨大市場可能會被日歐霸佔,其他國家再美經濟受損。長期來看這種經濟體很難會形成一個像歐盟一樣的經濟聯盟,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即使歐盟也是一步一步走到現在。

美日歐突然取消關稅,不論能否實施,結果只能帶來國際上的動亂(步子邁大會扯蛋),世界格局必然會進行一場大的洗牌。


虎賁軍huben


如果美國、歐盟、日本之間互免關稅,等同於新的世貿組織成立,三大經濟體總量超過世界GDP的一半,會對世界經濟造成什麼影響?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美歐日互免關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

先來看一下三大經濟體各自的特點

日本:典型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的國家,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高度依賴原料進口,成品出口的國家。出口以高附加值

的商品為主,如電子產品、汽車,其中汽車生產量居世界第一。另外日本的服務業高度發達,金融、保險、航運、商業服務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美國是全能型的國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人口數量適中,科技發達。各方面的水平都是世界一流。但是,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要向其它國家輸出美元,因此,中低端製造業轉移向發展中國家,然後通過貿易的形式對外輸出美元,輸入商品。為了刺激消費,降低進品商品的銷售價格,所以美國的關稅普遍很低。高端製造業技術領先於世界水平,公平競爭的話,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是美國的對手。同時,頁岩油革命成功後,美國還一舉成為世界能源大國。

歐盟這個經濟體有點沒落貴族的味道,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都在歐洲,戰爭消耗了歐洲的經濟資源,拖慢了科技的研發水平,因此在三大經濟體中,資源方面居中,科技方面與日本基本持平,都落後與美國。

三大經濟體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中低端的製造業商品的市場,但三大經濟體這方面都不佔優勢,特別是美國;都是原材料的進口國,高科技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能源、軍工方面美國優勢最明顯。

如果只是這三大經濟體互免關稅的話,對世界的經濟有影響,但不會太大。因為,沒有其它國家的加入,世界貿易體系只靠它們三家運行不起來。原料需要進口,成品需要出口,而這三大經濟體都是低附加值商品和原料的進口國,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國。真正可怕的是,三大經濟體聯合在一起,然後再利用各自的影響力,拉攏世界其它國家進入。就如2000年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前一樣,再玩一次孤立遊戲。

如果建立一個新的世貿組織,對世界經濟有影響嗎?

肯定有影響,誰是制度的制定者,誰就是最受益者,這一點不用多說。世貿組織就是這樣,創立者最受益,後加入者一般受益,不加入者被世界體系排除在外,和清朝的閉關鎖國一樣,只不過當時是主動的關上大門,而被排擠在世界經濟體系之外是打開大門也沒人來,其後果一樣,各方面的發展都落後於世界,朝鮮和韓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美日歐互免關稅的概率有多大

日歐之間已經建立起來了自貿協定,基本上是零關稅,因為,二者間的各方面實力相差不大,零關稅後誰也不吃虧。要說美國也加入有可能,同樣執行零關稅,直接不可能。誰也不是傻子,和美國貿易往來執行零關稅,等於慢性自殺。對貿易中公平競爭,誰也不是美國的對手。美國喊著零關稅,公平競爭,本身就不公平,這就猶如一個拿著槍的成年人,和一個拿著刀的少年在打架一樣。

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影響到美國的發展,美國自南北戰爭後,國內就再沒發生過戰爭,安穩發展了一百多年,有豐富的資源、有優秀的人才、有安穩的環境,還有慢長髮展積累的時間,快速發展的條件都具備了。所以,現在沒辦法,世界其它國家公平競爭,都不是美國的對手。因此,美日歐互免關稅只會是一個夢想,只能有條件的加入,而加入條件的話,和原世貿組織就沒有多少區別了。美國不讓步,日歐不傻的話,三者間互免零關稅不會實現。

從另一方面來看,現在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作用在30%以上,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的中國不是以前的中國了,再建立一個世貿組織會把我們排除在外嗎?當然不可能。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的財經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歐盟、日本因為美國的貿易制裁走到了一起,採取的辦法無疑就是“抱團取暖”。換句話說就是: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而歐盟、日本卻是推動貿易自由化的發展。這兩方的做法是截然相反,美國不放棄它的貿易保護主義,如何能夠加入到歐盟與日本簽署的貿易協議?



美國、歐盟、日本之間互免關稅,在短期內,這是絕對不會出現的。特朗普之所以開打貿易戰,為的是維護美國的利益,提高美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使美國資本回流,重振製造業,增加就業等等,總歸一句話:美國優先。特朗普貿易戰的本質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與歐盟、日本“簽署經濟合作協議”這件事的本質,恰恰相反。美國加入其中,意味著美國必須放棄它的貿易戰,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


再有一點,特朗普貿易戰的最終目的不是破壞世界貿易規則,而是打破現有的世貿規則,重新建立一套更符合美國利益的新世貿規則。簡單點說就是現在的世貿規則曾經讓美國能夠在全世界賺到更多的錢,但是現在卻無法讓美國在這套規則中獲得更多利益了,這是特朗普打破現有世貿規則的原因。這套世貿規則已經無法讓美國的利益最大化,必須打破重建,所以才有了特朗普的貿易戰。新規則當然以“美國優先”為原則,歐盟、日本簽訂的那個協議,怎麼可能達到美國的目標?所以說美國根本就不可能加入到這份協議之中。




7月17日,歐盟、日本正式簽署了經濟合作協議。根據這份協議規定:協議生效後,日本取消大約94%對歐盟商品關稅,在幾年內將逐步取消至99%;歐盟取消大約99%對日本商品的關稅。 上述經濟合作協議的達成,意味著日本和歐洲將取消幾乎所有的關稅,雙方互相敞開市場的大門,這無疑會使雙方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歐盟、日本自貿協定的簽署,這是向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發出的反對信號。


來看看歐盟一些高官對日歐自貿協定的看法,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歐盟與日本)站在一起,反對(美國的)保護主義。”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稱,(日歐自貿協定)是關於未來自由和公平貿易的聲明。歐洲行業組織“商業歐洲”主席皮埃爾•加塔發表聲明稱,它(日歐自貿協定)向世界表明:歐盟是貿易自由化的堅定支持者,也是基於規則的貿易體制的捍衛者。

美國是在破壞世貿規則,而日歐自貿協定確是在保護世貿規則,你讓這兩者怎麼能夠融合到一起?美國加入,那特朗普就得放棄他的“美國優先政策”,所以我說,在短期內,這是絕對不會出現的。事無絕對,特朗普的政策朝令夕改,也說不定“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想想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小得可憐。

假設,美、歐、日之間互免關稅,對世界經濟會造成什麼影響?
容克與特朗普 法國媒體報道:容克將見特朗普,平息貿易戰

這個影響還是很大的,美、歐、日達成自貿協定,它們的經濟總量在那擺著呢。無疑會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當然了,前提是美國遵守這個自貿協定。顯然,美國是不可能加入這麼個“組織”的,對美國來說基本上沒什麼好處。如果美國只是打算把它作為一個工具,操控這個工具,對其它國家繼續實施貿易戰,那麼美國不會加入這個自貿協定,而是自己重搞一個自貿協定。



一個由美國控制的自貿協定,或者說是能夠體現美國優先的自貿協定——貿易戰還將繼續下去,對世界經濟只有負面影響。和現在的區別就是:美國與歐盟、日本停止貿易戰,並且與歐盟、日本重籤自貿協定。目前,有消息稱特朗普正打算這麼做——與歐盟同時取消貿易制裁。如果,美國這麼做了,還需看歐盟、日本的態度,假如真的在美國的控制下與其它各國開打貿易戰,結果就一個:世界經濟倒退。


儒道之主


目前美國、歐盟、日本三者GDP總值相加己超過40萬億美元,佔全世界GDP的一半左右,如果三大經濟體都籤暑互免關稅協議,世界上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自由貿易區,對現有國際貿易體系的衝擊將是巨大的,所有現有貿易規則也許會為之改變。

首先,這會降低三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成本,受其影響,其內部也會很快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新的產業分工。其次,為了貿易的便利化,他們還會制定新的貿易規則,建立新的產品技術標準。由於三個經濟體都是科技和經濟發達體,這對於其它沒有加入或者落後的經濟體來說,無疑是樹起了一道貿易和技術壁壘,世界經濟發展會更進一步向這三大經濟體傾斜,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會更加突出。

但這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最重要的就是,歐、美、日之間從目前看來,雖然貿易額巨大,但大都是高附加值產品,產品之間互補性差,競爭力強,如果沒有其它市場作補充其優勢就很難發揮,如汽車、生物醫療、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農業產品,自動化技術等,相互之間都存在有很大的競爭關係。

如今日本與歐盟簽署互免關稅協議,無非是受美國高關稅的影響,把在美國被擠出的貿易份額來進行相互補充,並形成對美貿易優勢,這也可以說是對美國貿易戰的報復措施。受其影響,美國的很多產品在歐盟和日本市場將不再有競爭優勢,甚至會逐漸被擠出歐盟和日本市場。

現在大搞“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似乎看出了其中的利弊,提出也想加入。可見歐盟和日本的這一貿易措施的影響已經很大,如果美國真的加入,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必將會成倍放大,只是特朗普會真的放下他的“美國優先”政策嗎?


十八子功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呀。

首先,美國、歐盟和日本之間互免關稅,三者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這件事完全有可能發生。目前日本和歐盟在17日已經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而美國在昨日特朗普和容克見面的時候也明確表示了,他希望美歐之間互相沒有關稅,也就是說美歐之間存在成立自貿區的可能。

其次,如果美國、歐盟和日本三者真的成立了自貿區,那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來看一下美國、歐盟和日本,他們的優勢都在哪些領域。美國的重點發展是農業、能源、製造業、科技和投資,不得不說美國發展真的很全面;歐盟包含國家眾多,其中主要的還是德國、英國(尚未脫歐)、法國和意大利,而其經濟發展主要依賴於製造業,特別是汽車製造;日本這個國家不容小覷,它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重點發展科技、製造業。

很明顯的,三個全球主要的經濟體彼此的交叉點很多,一旦它們形成自貿區的話,先不論其體量必然是全球第一的,單說產業競爭、技術壁壘和生產成本這三樣,都會大大提高。這樣一來其他國家的產品則會出現在製造業、科技等多個行業內幾乎毫無競爭力的情況,全球資源會逐漸向美歐日這個自貿區傾斜,全球發展會越發不平衡。

特別是對於我國而言,美歐日均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國,一旦三者組成自貿區的話,以來不利於我國產品的出口,進而影響我們經濟的增速;二來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產業轉型升級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甚至是三者為了一致的利益對其進行打壓。

而為了避免這種不均衡的加劇,擺脫之後被美歐日“支配”的危機,其他國家也會自發形成一個組織或是幾個組織,合力對抗其自貿區。這樣一來和二戰之後的“冷戰時期”又有什麼區別?一旦三者真正形成自由貿易區的話,那好不容易形成的全球貿易體系距離崩潰也就只剩一步之遙。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君銀投顧



如果美國、歐洲、日本互免關稅,那將是遠遠超過TPP的貿易聯盟,世界貿易組織將失去現在的權威和意義。

也就是說,我們辛辛苦苦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眼看媳婦好不容易熬成了婆,但是那個家卻已經散了,這個婆婆已經當的毫無意義。特朗普拋出這個橄欖枝,如果歐盟接招,日本毫無疑問會興奮的跟進,他們三大經濟體,將組成世界上最強大、經濟最發達的貿易壁壘,對我們目前在世界上的貿易地位,將是災難性的。



如果美歐日貿易聯盟成型,那就意味著,特朗普當初拋棄TPP,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深意,意圖組建一個比TPP更為強大有效的貿易、價值觀同盟,遏制競爭對手。這樣一個聯盟如果進一步擴大,將加拿大、印度、巴西、韓國等納入其中,對中俄將產生致命的威脅,世界貿易半壁江山已然失去……


但是,雖然看似風高浪急,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利益面前,歐盟能不能接招,至少在目前,還是未知數。畢竟,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和數一數二的消費市場。與世界各國已經形成錯綜複雜的貿易利益,幾乎不可割捨。

雖然西方形成發達國家貿易聯盟確實會對我們形成致命威脅,但是他們一樣的要遭遇重大損失。

曾經在我們弱小的時候,歐美日比現在更團結,我們都能夠在夾縫中生存下來,發展壯大。當下美國在特朗普領導下,已經失去國家信用,歐美日的團結也出現了深深的裂痕,他們要放下一切岐見,各自做出犧牲,重新糅合成一體,談何容易?更何況,我們又豈會靜靜的坐以待斃?



如果他們真的要組成新的貿易壁壘,整個世界的經濟秩序都將重新調整,目前的經濟困境將進一步惡化,接下來就是比誰的人民更能忍耐,誰的國民更加堅韌。同時我們可以強化一帶一路,加強與其他半壁江山的國家的貿易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利用我們的市場引力,分化歐美日貿易聯盟的團結,撕開他們的縫隙,建立新的貿易秩序。


謝金澎


在全球貿易局勢緊張、保護主義抬頭之際,日本和歐盟近日在東京正式簽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引起了國際廣泛關注,有力回擊了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根據協定,歐盟將取消約99%對日商品關稅,日本約取消94%對歐盟商品關稅,未來幾年內將逐步達到99%。屆時,歐盟農產品將以低關稅進入日本市場,同時日本汽車及電子產品在歐盟市場也將更具競爭力。

1、眼紅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美國多次要求日歐自貿談判

此次美日自貿協定的簽署,預示著一個覆蓋6億人口,約佔全球經濟總量1/3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即將誕生。在當前的世界經濟體系中,歐盟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緊隨美國、中國,排名第四。2017年,日歐加起來的GDP總額達22.07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30%左右。顯然,此次自貿協定的簽署對世界自由貿易和經濟恢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一直以來也是美國所追求的目標,這次卻被捷足先登。前些年,苦於巨大的貿易逆差,美國一直想和歐盟、日本單獨簽訂雙邊自貿協定。資料顯示:2016年,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達690億美元,為美國第二大貿易逆差來源國;而2017年歐盟對美國貿易順差達1510億美元。不過由於涉及行業過多、存在巨大利益分歧,美國與日歐的自貿談判一直未取得實質進展,越談越談不攏,才有了今日焦灼的貿易局面。

2、美國欲施壓日本達成雙邊貿易協議,日本:我不幹!

據瞭解,歐美兩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總量一半、全球貿易額三分之一。一旦歐美自貿協定生效,每年將分別給歐盟和美國經濟創造1190億歐元和950億歐元產值,同時也將帶動和振興全球的經濟。然而,該協定將不僅僅涉及關稅減免,更重要的是削除行業貿易壁壘,這無疑會觸動到兩方多個行業的利益和相關法律。因此自2013年7月開始,美歐雙邊自由貿易談判已經歷經5輪,但仍未產生談判的文本文件,談判過程實少虛多。

對比歐盟,日本連想和美國談判的意願都沒有。22日,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阿根廷舉行,美國藉機對日本提出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建議,不過日本明確表態反對與美國進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此前,日本曾多次拒絕美國方面提出的建立“日美自由貿易區”的提議,以致於特朗普上任後首次東亞之行選擇日本。後來為了給足美國面子,日本主動表示將增加進口美國軍用品和農產品等。

目前,特朗普向親密盟友日本、歐盟的貿易施壓行為,正在逐步刺破美國的自由貿易談判夢。也許,美國已經徹底放棄了自由貿易,現在所作的一切只不過向外界傳達一種“美國也尊重自由貿易”的假象。美國根本沒想過,巨大的貿易逆差完全是因為長期以來使用美元享受全世界的商品和服務帶來的,相信假以時日,美元遲早遭到世界的“唾棄”。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最近國內熱點密集,幾個很重要的國際事件被許多人忽略。這些事件全和貿易有關。

第一件事情,7月17日,日本和歐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根據這份協定,歐盟將取消99% 的日本進口商品關稅,日本取消94%歐盟進口商品關稅,並在數年內也達到99% 的比例。雙方都很看重的汽車領域,歐盟取消對日本汽車徵收10%關稅,零部件3%關稅也將取消。

歐盟和日本加起來6億人口,佔發達國家一半以上人口,涉及全球三分之一GDP總量。這份自貿協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件事情,當地時間7月25日,也就是北京時間昨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一份意向性的貿易協議。細節還不清楚,原則已經公佈:雙邊貿易零關稅,零非貿易壁壘,非汽車類工業產品零補貼。

美歐自由貿易區的規模和意義,更無須多言。這差不多是「超級自貿區」的級別吧。把日歐自貿區重疊進來,囊括了中國以外全球貿易的絕大份額。

今年3月,美國首先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一時之間,風聲鶴唳,日本、韓國、印度、巴西、非洲國家,全被特朗普點名一個遍。特朗普對全球貿易秩序很不滿,連關係一向友好的歐盟、加拿大,特朗普也在推特上冷嘲怒罵。

當時,國內媒體普遍是「美國全球樹敵…」「特朗普被圍攻…」「美國貿易保護惹眾怒…」的論調。只過一個多月,他們就冰釋前嫌,融洽地坐在一起。這樣的劇情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這就是我常說的,國內很多人受情緒支配,對特朗普有重大誤判。特朗普從來不是貿易保護者。關稅、懲罰,各種狂轟亂炸抨擊,只是他的政治手腕。特朗普是雙邊自由貿易主義者,即:對方搞關稅壁壘,我也用關稅壁壘作「懲罰」。只有政策對等,才是公平。

從自由貿易的角度說,這種做法並非完美。從實際效果看,特朗普的強硬,確實敲打了全球貿易秩序,推動了發達國家的改革行動。

長期以來,歐美髮達國家是自由貿易的旗幟,從大的方向原則看,他們都喊自由貿易的口號。可是看實際操作,多年來進展不多。

比如日本和歐洲自由貿易協定,2013年就提出。幾輪談判下來,沒什麼進展。美歐自由貿易協定更早。上世紀90年代就有「跨大西洋自貿區」的動議,加拿大和墨西哥也納入進來,結果舉步維艱,一拖二十多年。

全球自由貿易停滯,有很多原因。發達國家領導人缺少進取之心,是很重要的因素。自由貿易有許多阻礙勢力,談判對手疑慮重重、國內反對派的指責抨擊,還有民眾的喧囂抗議,這些都讓政治家們頭疼不已。自由貿易說起來好聽,沒有決心和勇氣,是很難推動的。

不僅是自由貿易進展緩慢,很多方面更是鏽跡斑斑,名存實亡。前段時間,特朗普抨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說此人「虛偽而軟弱」。特魯多口口聲聲自由貿易,可加拿大卻對美國徵收高額的農產品關稅。美國乳製品暢銷世界,唯獨進不了鄰國加拿大的市場。

原來,加拿大為保護本國乳製品市場,對外國產品徵收平均218.5%關稅,對美國乳製品更是徵收270%特高關稅。相比起來,中國進口乳製品的12.2%平均關稅,真是堪稱友好。

特朗普還舉例說,加拿大的日用品關稅高得離譜,當地人在美國買鞋後,往往會先穿上並磨損它們,使其看上去顯得舊一些,再偷運回國。這段子我沒查證,應該不是空穴來風。由此可見,發達國家內部「自由貿易」,並沒有表面說的那樣自由。

5月份起,特朗普開始揮舞關稅大棒。他揚言要對日韓和歐盟貿易懲罰,要對進口鋼鐵鋁徵收25%和10%的關稅。美國的汽車進口關稅提要高到25%,足足提高十倍。這讓歐盟和日本大為憤怒。特朗普對盟友的抗議滿在不乎。6月份的G7峰會,這才出現了那張經典的照片。

歐盟和日本重啟自貿區談判,一開始是抱團取暖,對抗美國高關稅政策。特朗普越是打壓,它們越要團結起來。特朗普和歐盟這邊,也是又打又拉。特朗普多次表示,他的目的不是貿易保護,而是希望無關稅、無壁壘、無補貼,真正的自由貿易。

此次特朗普和容克談判,只持續三個小時,就達成初步協議。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特朗普把刀架在容克肩上,只給出兩個選項:要麼零關稅,要麼高關稅。如果歐盟不想談判,高關稅就落下來,這是他們很難接受的痛苦。

必須要認識到:自由貿易的談判進程不會很順利。這些來來回回的吵架,過去已經持續好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只是,現在由特朗普按下了快進鍵,該有的麻煩並不會少。

當然,我個人持樂觀態度。首先,日本和歐盟的自貿協定已經簽字,只待各國國會批准,基本不存在阻力。據說意大利民間都樂瘋了,當地的意麵、奶酪和農產品在日本很受歡迎,取消關稅有利於增加出口。

美歐初步達成協議,還沒有細節性談判,後面的扯皮和反覆肯定很多。我的樂觀在於,特朗普是個性子急烈,有手腕的人物。他想把美歐自貿區列入任內政績,就一定會緊盯住。美國人推著歐盟走,最終成事還是挺靠譜的。

美國-歐盟-日本自貿區的達成,想想看,這是怎樣的貿易版圖。不誇張地說,世界貿易組織(WTO)很快就要廢了,全球貿易秩序面臨著重新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