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作者 | 许鹏

订阅 | 010-86092062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01 《这里是通州》纪录片缘起何处

伴随着北京市向通州副中心搬迁的正式启动,2018年11月19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历史人文纪录片《这里是通州》在北京卫视连播六集。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这里是通州》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历时三年承制的,拍摄难度大、史料价值高,后期制作严谨,众志成城,全景展现北京城市副中心。本片荣获了2019年度广电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专题类)一等奖。

02 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

该片导演团队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这里是北京》节目组成员,团队从事纪录片工作多年,用镜头记录了大量北京城市在发展变革中的故事。

2016年底,节目组接到拍摄《这里是通州》的任务,整个团队在进行了基础资料查阅后,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关于通州的历史记载、资料研究卷帙浩繁,但一翻到某个文物或古迹的具体记载时,“遗迹已无留存”的备注让大家觉得十 分崩溃。

作为一部纪录片,团队追求如实记录、真实影 像,希望

尽可能多地使用实景拍摄的素材,减少三维立体动画、演员扮演等常规补充手段,但通州留存的文物及遗迹屈指可数,这几乎让团队的纪录片理念没有施展的空间。

多亏节目组此前拍摄了多年的《这里是北京》,有不少影像材料的家底,北京地界上近十年重大的文物遗迹挖掘和发现现场,他们当时都去拍过。像2005年通州运河发现的皇木现场、2010 年通州开启新一轮建设时发现的古城墙遗址,以及在建设副中心时发现的汉代墓葬和路县故城遗址等,他们都留有纪录影像,此次团队便最大限度从过去拍过的资料里寻找能用的影像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这里是通州》得到的支持不少。该片从策划开始就多次举行专家座谈会,邀请北京历史、地理、人文社科、考古学、水利科技、民俗文化、宗教哲学等立体学科资深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保驾护航。

创作过程中,团队采访了二十余位学术专家,为通州及大运河的历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还有四位专家全程参与,他们对纪录片的内容、立意进行指导,保证了该片的准确性与史料价值。文案每改动一处,都会交由专家审验,内容中涉及现在通州区及北京市城市规划方面的,还需要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检校,以确保万无一失。

另外,为了避免对历史的臆想,用真实而新鲜的视角展现通州在过去几百年间的人文风貌,《这里是通州》利用《北京历史地图集》、志书中的古地图、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潞河督运图》,以及近百张17世纪至20世纪由外国人绘制的或者拍摄的反映运河人文生活的版画或照片,通过对这些二维影像进行三维包装,真实展示湮没于时 光中的历史故事。

创作团队还以严谨的问学态度,深挖历史古籍资料,翻阅通州、大运河相关书籍百余册,查阅 《通惠河志》《通粮厅志》《通州志》《潞城考古录》《燕行录》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志书、史书三十余套、两百余册。一切努力都是希望借此展现一个真实可感的通州历史,而不是只讲一个历史故事。

03 后期制作成就《这里是通州》

2018年夏末,纪录片《这里是通州》在经过一年多的拍摄后,正式进入到后期制作阶段。为该片进行后期制作的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部新闻制作科的团队

该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拥有丰富的节目制作经验,多年来屡次承接重大活动相关节目的后期制作,从奥运到世博,从春晚到纪实,从两会到国庆,是一个善打“硬仗”的团队,并多次获得广电行业各种奖项。

即使是这样一支精英后期团队,在接到纪录片《这 里是通州》的制作任务后仍不免有些紧张和兴奋。“这不像做春晚或者真人秀那种节目需要天天熬夜,实际上留给后期制作的时间看起来很充裕,但我们要在另外一个维度——也就是

质量上达到很高的追求,同样是非常有挑战的。”新闻制作科科长梁爽说,这个团队的成员 都是她精挑细选的,她对团队的实力很有信心,但纪录片《这里是通州》确实很特殊,所以大家都默默地憋了一口气想把片子做好。

(1)用内在逻辑整理海量素材

无冬历夏,四季无休,《这里是通州》的摄制团队走遍通州906平方公里,探访通州全境十镇一乡。从北京出发,沿大运河一路南下,先后在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8个省市、直辖市追根溯源,累计行程数万公里。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为了精益求精,团队以全景描绘的方式,创新性地将实景拍摄与3D特效有机融合,并采用航拍、水下摄影、延时摄影等新颖的艺术手段,力求精准展示通州历史文化遗迹与现代城市体系交融同辉的状态,深刻系统阐释城市副中心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作为京畿重镇的重要地位,以及“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发展前景。

如此海量的素材在进入后期机房后不能马上开始剪辑,而是需要先整理。一般来说素材的分类主要是按集分、按时间分、按地点分、按故事或节目分,这几种方式。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但是《这里是通州》的素材在时间、空间、故事等各种维度上都有交错,而且素材量巨大,不管按哪种传统方式分类都不便于使用。后期团队在分析与商量之后,最终决定按照地理信息建立一级文件夹,按照时间信息建立二级文件夹,并对素材添加多个关键词,方便后续使用搜索功能来寻找准确的素材。

比如一个原名为“C0625.MP4”的素材,在这个项目的专用规则下会被储存为“资源库/这里是通州/燃灯塔/20180305/C0625航拍逐格夕阳.MP4”。

这样命名文件虽然会在前期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在后面剪辑时可以大大提高寻找素材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2)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面对这种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后期制作团队的剪辑师们首先关注的是节目的声音。前些年有那么一句广告词说到:“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句话用来形容纪录片的剪辑是再准确不过的了。新手往往会认为视觉的冲击力更抓人眼球,但是经验丰富的剪辑师知道,好的声音才是震撼观众心灵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节目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具体到《这里是通州》的剪辑顺序是这样的 :剪辑师第一遍只剪配音,第二遍加上A-Roll采访的画面和同期声,然后加上音乐,然后剪辑B-Roll空镜画面的时候同时处理同期声,调整音乐,最后加音效。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组粗剪的过程中,涉及画面的剪辑是两遍,而对于声音的处理达到了六遍。

对于《这里是通州》使用的音乐,一样马虎不得。剪辑师在搭建好节目基本架构之后就要开始选择音乐了。虽然根据节目的文稿以及基本架构,我们可以对某一段内容需要的配乐产生诸如“舒缓、叙事、钢琴曲”或者“节奏、欢快、弦乐”这样的思路,但实际想要寻找到一段最佳配乐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这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一段好的配乐可以瞬间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帮助理解画面的深层内容,甚至有时不需要说话意思就表达出来了。

(3)超采集,成就丰富画面

这里谈论的素材超采集,不是指拍摄器材的超采样性能,而是指分辨率和时间两方面的冗余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众所周知,我国广电播出平台主要采用的是高清格式。《这里是通州》计划在北京卫视播出,自然会把节目制作格式锁定在FHD上。但是早在节目拍摄初期,剪辑团队在跟导演组及拍摄团队沟通时就提出了《这里是通州》要尽量使用4K格式拍摄的要求。这样做有几个意义 :

一是4K格式的素材在转为高清素材时往往画面质量要高于直接拍摄的高清素材;二是4K格式的素材在剪辑高清节目时有二次裁剪的可能,可以有效地丰富素材量,给剪辑带来更多创作空间;三是考虑到这些珍贵的素材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应用场景中,显然4K格式会让素材的生命力更长久。最终,《这里是通州》的全部素材里有超过80%的内容是4K格式的,这也给节目高质量的画面呈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这里是通州》不仅要讲通州的历史文化,还要准确描述如今的发展变化。这几年副中心的建设是一天一个样,纪录片的拍摄强调准确还原当时当地,这意味着拍摄团队要与通州建设“比赛”,只要片子还没播出,变化仍在发生,他们都得去补拍,这么做就是为了不留遗憾。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同一地点会有很多不同时间拍摄的素材。

在表现通州区日益变化的内容时,剪辑师会优先选用与时间相对应的素材,而在表现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时,剪辑师就需要根据每段素材的细微区别,比如光线、角度、运动方向、前景变化等,再结合前后画面的协调一致性来选择最终使用的画面。

(4)循序渐进,用剪辑引导故事

除了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剪辑这部作品,后期团队还希望保有纪录片最核心的特色,即讲述人的故事,用人的故事来记录时代的变迁。

片中以特写记录的手法,选取二三十位“主人公”,以人文故事讲述通州的历史变迁。“他们中很多人是副中心建设的参与者,比如考古发掘人员、参与规划编订人员,还有些是与通州有关的历史人物。”梁爽回忆,几乎每集里都有让制 作团队印象深刻的通州人,从通州百年老字号万通酱园的历史传承,到通州漷县的李氏族人,再到浙江楠溪江的古村落苍坡村寻根问祖的故事,都在片中得到了鲜活展现。

“有一期片中记录了一个生活在通州的摆渡人。这个70多岁的老人在当地用筏子摆渡居民,小小的筏子上能装下三蹦子车和很多居民,全靠老人凭借人力拉着钢缆过河。”梁爽介绍,这位老爷子祖上几代都是摆渡人,因为历史遗留原因,老爷子一直干到了70岁还没法退休。

“就在节目播出前不久,我们回访老爷子,发 现就在他摆渡的不远处,有一座大桥已经修好了。如今村里的居民不用再靠摆渡人过河,老爷子终于可以退休了。”这是整部片子里唯一被允许使用的快动镜头,镜头快速地从摆渡人一侧拉起,飞上高空,然后转到了远处的大桥,历史的飞跃一气呵成。“通州的变化不只是高楼大厦,生活其中的人是最好的见证者。讲人的故事,恰恰是我们纪录片人的追求。”她说。

《这里是通州》采用纪实的手法,记录了通州老居民中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生活故事,同时也邀请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讲解、补充。生动的故事吸引观众看下去,专家的讲解补充也让观众看后有所思、有所得。

04 众志成城,全景展现北京城市副中心

《这里是通州》共6集,分别为《水脉相连》《漕 运沧桑》《京师要冲》《文汇天下》《商通南北》《未来之城》。每集各有侧重地记录了通州的历史变迁、漕运商贸、文脉传承,及其未来发展规划。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是如何创作的?

全片讲述了通州拱卫京城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纪录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规划编制、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该片一经播出,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千年漕运、长桥映月、古塔凌云,通达之州如何进化为一座世界一流现代化国际新城,是北京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也是每一个北京人关心的话题。这是一次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多维度深层对话,纪录片为观众呈现出最原汁原味的通州故事。

《这里是通州》作为北京人文历史地理的重要影像,已被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北京方志馆等机构收藏。

更多金帆奖获奖作品创作解密,详见《影视制作》2期杂志

END

【主编视角】5G已经来临,VR还会远吗?

广电总局首个抖音号—— “视听中国”开通啦!

景晰智作创始人、后期导演王慧婧谈《哈哈农夫》的全流程制作

《想见你》最新“技术流彩蛋”:调光调色划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