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红孩:发声就好!当然要好声音

文 / 周振华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红孩的作息亦很平静,只管埋头专心研究他的散文。他靠多年的打拼和集"创作、编辑、评论"三位一体的文学实践,夯实并清晰了他的散文理论体系。他无时无刻对散文缜密及严谨的思考,形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观。他对文学如何担纲非常看重。

红孩骨子里流露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注定了他在文学道路上表现出的不懈追求的动力,日益彰显的潜力,执着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的魄力。他对中国散文的走向其上心程度,犹如对待生命一般。

他的身份和职务决定了他"家有三件事,先捡急的办"的思维模式。这些天他就像主考官一样,审视着全国范围内关于疫情的那些文字。对红孩来说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审视重点,这样的轮回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了。他的敬业,他的一丝不苟,他不辞辛劳的投入,奠定了他在散文界的名声与地位,这是他长期而有效的付出所换来的。更重要的是他时时刻刻在坚守和把持着中国散文的发展迈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绝不可偏离主航道!

这次疫情面前,做为中国散文学会的掌门人,第一时间就做出了积极反应,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红孩的心中油然而生。他主张作家这时候发声就好,当然要发好的声音。什么是好声音,红孩自有判断。于是,他首先从自身做起,强调文学要最大限度地起到凝聚光亮和温暖的作用,鞭策和鼓舞国人的士气与斗志。疫情初期针对网络一些乱象,红孩立即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对于某人写的颂诗,网上一派骂声。我想说,不要动辙就说谁无耻,人家歌诵共产党有错吗?只要看他是不是真心的,诚心的。写作技巧是另外一个问题。说别人无耻,那么你弄个高尚的出来!"可见红孩的内心有多明了。他希望这个时候我们的社会多些光鲜和明亮,多些主旋律和正能量,这是他的一种担当。

他多次提到,"这次疫情,对文学创作者是个考试。是真情写作还是虚假写作,是艺术性的倾诉,还是无病呻吟,乱喊乱叫刷存在?诚然,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这不妨也是一种爱心。但失去了艺术性、失去了大爱这个前提就不可取了。我看到,现在普通的作者写了很多,而名家之作少之又少,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前者缺少艺术性,而后者畏手畏脚无视国家安危、人民冷暧,躲到后面观潮。事后,出一些这书那集,评这奖那奖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对一些极端行为更是毫不留情。"我也不同意某人所说的不写歌颂文章。你怎么就那么冷!事情摆在这,该反思的反思,该判刑的判刑,但对于那些不畏生死的医护人员,不畏艰难的抗疫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公安干警,还是要歌颂的。如果冷言冷语,恶意诅咒,那我们的日子还过不过?但歌颂要有尺度,要有温度,要真切,不能乱喊乱叫! 文学可以批判,甚至尖锐些,但要看出发点,看效果。"

在亮出他的观点后,紧接着他写下了《我站在长城上向下望》《加油!不屈的祖国》等几篇疫情文字。本人自2月1日创作了抗疫作品《我们的春天》(又名《加油!不屈的祖国》)先后得到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朝阳报、吉林广播电台、文旅中国网、江苏散文网等媒体的青睐,并得到静言、郑凯、朱佩君等文友的深情朗诵。红孩说,一篇散文,被不同形式、不同人理解演绎,做为作者的我此深表谢意。祝福祖国,向一线医护人员致敬!平时红孩很少在朋友圈发东西,疫情期间,他除了在不同的群里不停地发,在朋友圈也发了一批充满正能量的疫情作品,并附上导读和短评,加以宣扬。如池莉的《第28天隔离了,这个时刻》,邵丽的《2020,让我如何停止对生命的热爱》和她在《读品周刊》的对话《作家要说人话,不能企图在灾难里开出花朵来》,长江日报记者周璐的《我还记得你的名字》等等。倡导作家们认真阅读,细心领会,引导创作。

红孩感概:"说良心话,我不大喜欢看疫情中悲情的东西,但客观又真实的存在那里,不能视而不见。我常想,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希望吗?对生活的苦难抱怨、发泄完,擦干眼泪,还得走未来的路。所以,我愿意看给人力量的文字!但绝不是平庸的乱喊乱叫那种!"整个疫情期间,红孩一直很冷静,很理性,他站在很高的高处在审视着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因为他没有忘记他还在带领着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作家。

有一位作家这样评价红孩:"一直以来我觉得红老师散文写得好,但我无法形容为啥好,今天看到池莉的文章,我明白了,你们的散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是一天一天在日子里自己生长出来的。"

这些日子,与红孩无论是通话还是微聊,时长时常超长,完话我看过时间,超出一个小时是非常正常的,也是经常的。那都说什么聊什么呀?无非就四个字:"作家作品"。三句话不离本行。紧接着,就听他的了:先是N个作家的名字,然后就是他们的作品。这个好!那个真好!这样写我喜欢!那些文字太捧了!这风格独具,那立意独到,这是一篇佳作!那是一篇经典!"。红孩总是第一时间把他认为好的链接转发给我或是不同的微信群,有时还附上感言、评语和导读。鉴于他的职业特性,他不会遗漏一篇尚好佳作。他的阅读和浏览是细致的,充分的,广博的,慧眼的。他常有兴奋点,他的兴奋点来自对散文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对祖国的感恩。红孩更像一座着了魔似的高速运转的"雷达",每天都在专心敬业地搜寻着"目标",发现后,及时定位,识别,分析,结论。确以保护好作品顺畅八达。对一些蒙混充斥的作品马上给予"警告"!说是聊天,但更多的是听他讲,与他一块分享他对某篇作品的评论与评价,体会与心得。只要他看中被他认可,即使是快速过目的作品,也能做到烂熟于心,说起来条条是道,聊起来滔滔不绝。这是他二十多年的"创、编、评"的文字功底决定的他对散文的敏感与把握。看的出来,散文能带给他极大的快乐,莫大的宽慰。散文更是他的精神五谷,他离不开散文。

特别对当下的"疫情散文"更是走心。因为他拥有一种爱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