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戰疫」劉志勤:全國兩會呈現新形式,具有劃時代意義

本文大概3000字,讀完共需

4分鐘

「战疫」刘志勤:全国两会呈现新形式,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者劉志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2月25日觀察者網,原標題為《“農村要復耕,城市要復活”——(召開全國兩會的新形式)》。

在2020年2月23日進行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十大任務,對指導進一步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和阻擊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這次會議使我們對當前疫情防控總態勢有個清楚的認識,並明確了我們的主攻方向和主攻任務,如何做到集中兵力,打好抗疫“殲滅戰”,奪取最後的、徹底的勝利。

一、抗疫尚未成功,絕對不能鬆勁

這一段時間,不少輿論和分析,認為疫情防控戰鬥“已經接近尾聲”,似乎可以舉辦慶功宴了。也有不少地方開始鬆了口氣,紛紛放鬆“嚴管”措施,造成人員流動增加,人群聚集現象增多。這個狀況引起社會關注,引發不安情緒,擔心會給疫情反彈提供機會。因為,

就湖北武漢的疫情防控而言,真正的威脅期還沒有結束。只有在湖北武漢抗疫第一線的醫護將士們“鳴金收兵”之時,才是各地偃旗息鼓之日。在此之前,來不得半點鬆懈。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指出:“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最後還特別指出“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

由此可見,這場抗疫人民戰爭,還將繼續進行一段時間,直到徹底、乾淨、全部地把新冠肺炎病毒對人類造成的威脅清除。

二、農村復耕,城市復活

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強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和管理工作,並對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出警示和改正要求。

伴隨著工廠的復工復產、農村的復耕,城市的“復活”工作應當同步推進,一刻也不能放鬆。

春天來臨,農村氣象萬新。往年此時此刻的農村早已是一片繁忙季節,農民開田備耕正當其時。但是,今年由於疫情席捲中華大地,影響到廣大農村的耕作。“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決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時光,抓緊復耕、復農,為今年秋天的豐收打好紮實的基礎。

讓“城市復活”,是一個緊迫而複雜的任務,它對城市管理者是個不小的挑戰。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個城市都處於“圍城”的狀態,各社區、行業成為“死水一潭”,對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造成巨大沖擊。如何處理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不誤,是歷史交給的、必須完成的任務。

要“城市復活”,在嚴格防疫措施之下,先讓人員有序、有度、有控的流動起來。為了防止聚集性傳染的可能,規定人數與場所,可以循序漸進的逐步放開公園及公共露天地域,供人們休閒散步。這是“城市復活”的標誌。

要讓”城市復活”,就不能不重視“服務復活”這個工作。雖然由於疫情蔓延,導致商店關門、市場停業,讓經濟社會“停擺”,除了給公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之外,最大的消極影響就是造成整個城市的“休克”。我們說,城市的服務業實際上就是城市的“肺”。如果服務業停止了,這個城市就失去了“呼吸”功能,先“休克”後成為“植物人”,城市變得毫無生氣和活力,失去生命才是真正可怕的,是疫情“後遺症”,必須儘快、儘早的給予糾正。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動就不會有循環。不能因為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而忽略搞活經濟的努力,經濟活動活躍了,社會板塊就可以因為循環而變得生氣勃勃。

所謂“流水不腐”,就是這個道理。在保證人員流動的同時,教育,告誡,提高人們對防疫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提高守法的公德意識就成為最重要的功課。因為畢竟會有少數“害群之馬”或“自詡聰明”的人會鋌而走險,故意冒犯公眾利益,並給公眾安全帶來威脅。

三、”疫情”呼喚“人民金融”

在談到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政策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積極有為”,再次反覆強調積極支持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防止企業的資金鍊“斷裂”。現在的確到了“疫情呼喚人民金融迴歸”的時候了。我們幾乎年年講、天天講、會會講金融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這裡有內部規章制度、風險控制、信貸額度等技術性難題困擾,束縛住金融機構的手腳,不能最大限度的為中小企業解決燃眉之急。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個為誰服務的問題。為保利潤,為保業績,是多數銀行、金融機構的服務核心,至於為企業、為社會、為人民,似乎只停留在口號上、政策宣傳上,與實際完全是“雙軌道”,總找不到交集點。以至於,為中小企業服務成為“老生常談”,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你提你的,我做我的。有的金融機構已經對這類要求“神經麻木”或無動於衷,有的乾脆做做樣子,小打小鬧一番,以應付上級審查。

希望這次“疫情”能夠對這種“敷衍麻木”的機構有所觸動。真正做到“人民金融為人民”,為人民的企業、為人民的經濟社會多做些實事,讓“人民金融”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

“人民金融”,不僅僅是個空洞的口號,而是行動“準則”。就像“人民銀行”一樣,它的首要任務和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這是它的行為準則。

特殊時期要有特殊政策。不妨可以考慮對部分中小企業的債務或貸款,實行“特赦”政策,即對在疫情期間和疫後恢復期的債務、稅費、利息等“全免”,讓企業徹底卸下包袱,全身心的投入疫後重建工程之中,創造新的輝煌。

四、“疫情”重塑房地產

這次疫情的突然襲擊,使許多家庭措手不及,特別是暴露出我們以往房地產政策的片面性。

例如,由於疫情蔓延無法控制,政府要求相當數量的病患者採取“居家隔離”和“留家觀察”的建議,這個政策使疫情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現有住房無論從結構,還是功能或是數量上,都不能滿足抗疫的基本需求。例如,許多房屋沒有兩個或以上洗手間;幾乎所有房屋缺乏足夠的公共活動場所,而對於各家都是三代或四代同堂(節假日,或特殊日子)為多。這就給在出現緊急情況時,無法解決聚集、集體性傳染的問題。

這是一個深刻教訓。

這次疫情給未來的城鎮化建設規劃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也給城市住房政策與發展趨勢提出新的要求。

未來的城市一定首先是個讓人“安心”的城市,是一個遇到天災人禍時能夠保護我們生命健康的“安心堡壘”,是生命安全的庇護所。

很顯然,我們目前的大城市群的思路應當適當調整,我們的售房政策更應當做重大改變,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而擁有更大空間、更多功能、更適合養老育兒的住房,是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最主要的願望和需求。

疫情爆發,對經濟社會是個巨大沖擊和震動,也促進我們去思考。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社會建設的更好,讓生活更美好,不辜負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大好時光!

五、全國兩會的新形式

這次全國性“統籌大會”的規模空前,而且充滿了技術創新,或許為特定情況下召開全國性大會開創了一個新的模板。這次大會,從組織形式、會議內容,到會議程序和會議效果來看,都具有總結、推廣的意義與價值。特別是疫情依然嚴峻複雜之際,不便於召開集中的大會,那麼採用高清視頻會議就成為不二的選擇。這樣即可以達到召開會議的目的,又可以規避風險,同時可以節約大筆資金,及人力物力。一舉多得之勞。

全國兩會的重要性不需要重複,應當在恰當的時間,以最恰當的方式召開,這對於制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具有太重要的意義。

從現在起,再打幾場疫情防控漂亮仗,為儘快召開網絡全國兩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次兩會一定能夠成為勝利的大會,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