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母嬰顧問:用這三招試試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母嬰顧問:用這三招試試

一說到寶寶到底多大才會開口說話的問題,我相信就會引起非常多的家長熱烈討論。

通常情況下,寶寶過了一週歲以後嘴裡就會一點一點的開始往外蹦話了,要是寶寶張嘴說話比較早的話,那麼爸爸媽媽再和同齡寶寶的家長交流的時候就會顯得非常的驕傲了。

可如果要是寶寶已經比較大了還不開口的話,爸爸媽媽就會變得比較擔憂和恐慌,覺得是不是自己的寶寶哪裡發育出現了問題?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母嬰顧問:用這三招試試

案例:

記得那是去年夏天的時候,有一天天氣特別好,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舅舅家的表妹興高采烈地帶著已經一歲半的小外甥,下樓到小區裡玩耍,可不一會就看著表妹氣沖沖地回到了家裡。

正巧我在舅舅家裡做客,看著怒氣未消的表妹,我便問道:“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把你氣成這樣?”表妹告訴我說。

原來啊,她帶著小外甥到了樓下以後,在小區裡的小廣場正玩著呢,這時一個奶奶帶著小孫子也來到了廣場裡來玩。

本來小寶寶遇到小寶寶,是很容易玩到一起去的,可是表妹家的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只會“啊,啊,啊”的,而那個小寶寶,月齡和我的小外甥接近,可是已經能夠斷斷續續地說出很多話了。

其實這都不打緊,最讓表妹生氣的是,那個奶奶在她的面前炫耀,意思是她的小孫子比較聰明,所以說話才會比較早,這不變相著說她家的寶寶比我表妹家的寶寶聰明嗎?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母嬰顧問:用這三招試試

這讓表妹很難以接受,加上對方畢竟是個老人,也無法與其一般見識,只好生著悶氣帶著寶寶回了家。

說到這裡,表妹這時也疑惑的看著我,問我寶寶是不是真的發育有問題才導致說話晚呢?是否需要去醫院做個檢查呢?

聽到這裡我笑了笑告訴表妹說,其實每個寶寶對於語言的學習能力和發育進度都是大同小異的,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想法是因為對寶寶語言能力的發育有著一定的誤區。

1、寶寶並不知道他(她)所說詞語的含義

寶寶月齡在八個月之前的階段,其實對於家長教給他(她)的一些發音以及自己所說的一些詞語,並不知道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尤其是爸爸、媽媽這兩個詞語。

而很多的爸爸媽媽們會自作多情地認為,寶寶在說出爸爸、媽媽這兩個詞語的時候是在呼喚自己,然而現實是這個階段的寶寶們對於任何事物所能發出的聲音都是這兩個詞語。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母嬰顧問:用這三招試試

想要讓寶寶真正明白這兩個詞語的含義,至少也要等到寶寶過了週歲以後,他(她)才能夠逐漸地去理解每個詞語所代表的含義。

2、能夠明白語言的含義並不代表著就一定會說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一個寶寶的語言能力發育的是否正常,就是看這個寶寶是否已經能夠開口說話,而這其實是一種對寶寶語言能力根本上的誤解,因為真正的衡量標準是寶寶是否能夠理解語言本身的含義。

每個寶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各自的身體發育狀況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具體哪個階段才會願意開口說話,這都是因人而異的。但只要寶寶能夠明白語言的含義,那麼就無須擔心寶寶的語言發育會滯後。

3、家長對寶寶很少說完整的句子

我相信很多寶寶不愛說話,或者說話比較晚,家長們都想不到,這和他們的語言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母嬰顧問:用這三招試試

因為很多家長覺得寶寶還很小,根本無法理解自己語言所表達的含義,所以在和寶寶溝通的時候,經常是一個詞一個詞的去說,或者是很少能夠說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但這恰恰是等於沒有給寶寶提供一個可以去理解複雜句子的鍛鍊機會,這樣也就無法激活寶寶語言能力發育的潛力。

雖然我剛才講了寶寶語言能力的發育主要依靠的是語句的訓練與理解能力,但寶寶一直不願意開口說話依然還是會讓爸爸媽媽們感到非常的急切甚至焦慮,尤其是出現了像我表妹一樣被對比的情況。

那麼到底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寶寶儘快地學會說話呢?

方法1:把詞語和物品結合起來教寶寶說話

在寶寶月齡比較小的時候,他們對於語言的理解是需要通過碰觸和體驗去進行感知的,所以在這個時期,想要訓練寶寶的說話能力,讓他(她)更快的學會說話,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母嬰顧問:用這三招試試

就需要把詞語和物品結合起來,讓寶寶直接觸碰和想象,在他(她)的頭腦當中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圖像融合到一起,在語言和實物之間建立起聯繫。

方法2:找到寶寶的專注點

我覺得大家都清楚,專注對於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即使家長始終都在教寶寶說話,可如果寶寶的注意力不在家長的身上,那麼無論教多少語言也都是徒勞無功的。

要想寶寶語言學習比較快的話,那麼就需要爸爸媽媽通過細心的觀察,發現寶寶感興趣的事物,調動起寶寶的學習積極性。

這個時候的寶寶專注程度也會比較高,那麼這種情況下再去教給寶寶一些語言詞彙,寶寶才能夠記得更加深刻,也更願意去表達。

方法3:利用非語言線索的方式

我們成人在去記憶某些信息的時候,會利用一些肢體語言或者是事物之間的關係去幫助我們增加頭腦中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非語言線索。

因此爸爸媽媽們在和寶寶溝通交流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動作、手勢,或者是語音語調,給寶寶提供一些可以理解的線索,來強調這句話的含義,使寶寶能夠更快更深刻地記住教給他(她)的這些詞語或語句。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母嬰顧問:用這三招試試

我覺得關於寶寶說話早與晚的問題,各位父母不用操之過急,想要寶寶儘快開口說話,還需要對寶寶多加引導以及不斷的訓練,讓寶寶真正明白每個詞、每句話的含義,自然而然地寶寶就會願意開口說話了。

對於寶寶說話晚的這個話題,大家還有什麼心得呢?期待大家下方留言討論,並點贊分享,謝謝!


(圖片出處網絡,無意侵權,若是不慎使用,望請聯繫刪除。)


關愛寶寶健康,助力寶寶成長!我是@宇哥的育兒經,每天都會與您分享育兒乾貨,關注我,您育兒道路上的好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