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心繫村民 守望相助——廣州農商銀行駐村扶貧幹部戰“疫”紀實

“地毯式”排查疫情,充當村裡的“守門人”“大喇叭”,把自己的口罩送給貧困戶,送菜上門解決他們的“吃飯”難題……疫情面前,各對口扶貧村委黨員幹部超負荷工作,防控人力嚴重不足,廣州農商銀行派駐清遠市清新區塘灣村、勝利村、山塘村駐村扶貧幹部下沉到村委抗疫最前線,以實際行動書寫廣州農商銀行心繫三農、守望相助的責任擔當。

■新快報記者 陸妍思

“地毯式”逐戶排查疫情

組織黨員捐款買口罩送給貧困戶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速度快,潛伏期長,做好“地毯式”排查是當務之急。這個春節,廣州農商銀行派駐清遠市清新區塘灣村、勝利村、山塘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曾祥裕、駱永康、李文傑雖身在異地但一直心繫村裡。他們通過電話、微信等渠道瞭解掌握村委防疫工作開展情況,積極發動黨員進村入戶進行全面摸查,對有疑似症狀或者湖北旅居史、接觸史人員進行登記,通過摸查發現共23名村民有湖北旅居史,其中1名是塘灣村的貧困戶。

瞭解到貧困戶老林的女兒1月18日才從湖北出差回村後,塘灣村第一書記曾祥裕的心便一直懸著,每天致電“嘮叨”老林和女兒要在家做好自我隔離,定時測量體溫,有感冒、發燒、咳嗽等疑似情況要馬上上報村委會。2月2日回村當天,曾祥裕放下行囊便第一時間直奔老林家中,親眼確認過父女倆的身體狀況一切如常才放下心來。

心系村民 守望相助——广州农商银行驻村扶贫干部战“疫”纪实

■塘灣村第一書記曾祥裕進村入戶為村民量體溫,做好排查工作。

三位第一書記回到村後,便馬不停蹄逐家逐戶探訪,幫忙解決貧困戶的家庭困難。他們都感到,最迫在眉睫的難題就是買不到口罩。廣州農商銀行給每位駐村幹部分配用作個人防護的口罩,探訪中,他們總是忍不住把自己的口罩送給村民。

“村裡有三戶貧困戶因為患病,每個星期都要到醫院兩三次,沒有口罩寸步難行。”山塘村第一書記李文傑除了把自己的口罩分發給他們外,還發動村裡的黨員捐款購買口罩。“但現在的形勢是有錢也買不到口罩,我在春節期間四處尋找渠道,墊付了好幾次錢都說沒貨退回來了,幸好後來還是買到了!”李文傑分兩批共採購了800個口罩,組織村裡10多名黨員,逐一上門分發給村裡71戶貧困戶,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心系村民 守望相助——广州农商银行驻村扶贫干部战“疫”纪实

■山塘村第一書記李文傑組織黨員捐款購買口罩送給村民。

請戰加入一線防控隊伍

充當村裡的“守門人”“大喇叭”

除了排查疫情、捐送口罩外,三位第一書記回村後均主動請戰加入一線防控隊伍中。

他們是村裡的“守門人”。迄今為止,塘灣村、勝利村、山塘村均沒有新冠肺炎病例,在此情況下,更要嚴防死守,避免疫情輸入。三位第一書記協助所駐村村委積極發動村中黨員群眾,在村主要路口設置疫情防控宣傳勸導點,其他路口一律封閉,儘量做到“封閉式”管理,同時輪班日夜巡邏,築牢抗疫防線。

他們還是村裡的“大喇叭”。疫情嚴峻,但一小部分村民防控意識有待提高,存在僥倖心理,依舊串門拜年、扎堆聊家常。為了加強村民防控意識,他們利用黨建大喇叭、微信、宣傳單、公告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時刻提醒村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串門”。為了照顧部分村民聽不懂普通話,勝利村第一書記駱永康還用粵語錄下了“十個一律”疫情防控資訊,村裡的大喇叭日夜播放著他溫暖的聲音。

解決貧困戶“吃飯”難題

聯繫粵旺基地贈菜逐戶“送菜上門”

疫情期間,貧困戶的“吃飯”問題成為了第一書記們的頭等大事。因身體殘疾出行不便,又碰上疫情連續多日不能出門買菜,勝利村貧困戶歐伯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貧困戶王老太家裡,老人已經七十餘歲,兒子常年在外面打散工,兒媳婦是精神障礙人士,日常家務還是得老人自己來打理,地裡沒有種菜,因為疫情的原因又上不了街,老人非常焦急。

“吃飯是個大問題,必須馬上解決!”駱永康走訪統計勝利村貧困戶,發現村裡出現同樣問題的貧困戶共計18人。他與村裡粵旺大棚種植基地負責人溝通,很快就得到對方的回應,願意免費持續捐送蔬菜給貧困戶。菜的來源解決了,怎麼給到貧困戶呢?為了儘可能減少貧困戶出門次數,避免交叉感染,駱永康召集村裡黨員組成了一支送菜小分隊,每隔兩三天就帶隊給貧困戶“送菜到家”。

心系村民 守望相助——广州农商银行驻村扶贫干部战“疫”纪实

■勝利村第一書記駱永康帶領“送菜小分隊”多次向村民送菜。

“一千多個日夜的共處,村民是戰友更是家人!”

廣州農商銀行自2016年以來多措並舉精準扶貧

“廣州農商銀行自2016年以來開展駐村幫扶計劃,一千多個日夜的共處,一眾村民對我們駐村幹部來說,不僅是戰友,更是朋友、是家人。”提及幫扶期間的種種付出,三位第一書記接受採訪時不約而同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據瞭解,生於斯、長於斯的廣州農商銀行從建立之初一路走來見證並陪伴了地方農村經濟發展的每一步,深切感知著農村經濟發展的痛點與難點。2016年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廣州農商銀行緊密結合各貧困村實際,制定三年規劃和各年度工作計劃,多措並舉,創新扶貧模式,極力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企業+基地+電商+農戶”

創新扶貧新模式

在這次抗疫期間向貧困戶捐送蔬菜的粵旺大棚種植基地就是廣州農商銀行創新的農業產業扶貧模式。據悉,廣州農商銀行引進龍頭客戶粵旺農業集團投資逾1800萬元開展100畝大棚種植產業幫扶項目,逐步探索“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貧困戶參與百畝大棚蔬菜種植項目。去年還追加貸款3000萬元,支持粵旺集團在塘灣村、山塘村建設302畝大棚種植基地,同時利用其技術和銷售渠道,支持貧困戶利用自有土地開展蔬菜種植達6.5畝,增加貧困戶收入。

此外,廣州農商銀行還與重點扶貧村合作,通過該行“太陽集市”電子商城線上銷售貧困農戶的特色農產品,形成“電商+農業”的產業扶貧模式。山塘村第一書記李文傑說,這次他送上口罩的患病貧困戶中,戶主阿偉 ,原本在村裡當保安,但因患上腎病無法工作,全家收入來源瞬間切斷,於是李文傑便申請扶貧資金為其購買了雞苗,還請村裡的養雞技術戶手把手指導,目前阿偉一家養了200多隻雞,通過“太陽集市”等渠道銷售,能基本保障其治療費用及全家生活支出。

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6位幹部駐村解難題

廣州農商銀行還通過資金資助解決困難農戶的生活問題,幫助山塘、勝利、塘灣3條貧困村的貧困戶在有穩定收入、住房安全、子女教育和基本醫療保障、飲用水、通電、電視和網絡覆蓋等8個方面全部達標,去年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000元,計劃減貧人口100%實現脫貧目標。

自結對幫扶以來,6名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3名、駐村工作隊員3名)共幫助523名貧困戶100%落實危房改造、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教育補助政策、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醫療救助和特困殘疾人員照護等政策保障,其中推進90戶貧困戶完成住房改造,90名貧困戶子女落實教育補助政策,幫助66名特困殘疾人員申領日間照料,鄰里照護服務等。

在幫助貧困戶的過程中,駐村幹部也在蛻變與成長。

塘灣村有一對60多歲姓孟的兄弟,因為窮一直沒成家,兄弟倆住在破舊的危房中相依為命。2018年,曾祥裕幫他們申請危房拆舊建新的指標,除了政府劃撥的4萬元外,還向單位額外申請到1萬元補助。建築出身、已退休多時的哥哥就靠自己一雙手,一磚一瓦把新房子蓋起來。曾祥裕動情地說:“城裡人住著幾百萬的房子,也常常抱怨。但村裡貧困戶一輩子的願望就是能有幾萬塊蓋個新房。難得的扶貧經歷,令我的幸福感來得更容易一些,也更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勝利村的單親媽媽何女士,獨自一人照顧兩個女兒,一個女兒讀高中,一個女兒就讀嶺南師範學院,駱永康除幫助她們落實教育補助政策外,還利用單位幫扶資金為其每年補助4000元。“大女兒2019年畢業,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她對我說,會好好教育下一代,回饋政府回饋社會對她的幫助!那一刻我真的覺得這麼多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駱永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