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古代時候有了疫情是怎麼消失的?

游魚道凡


追溯到歷史深處,從來都不會缺少瘟疫的身影,關於瘟疫因什麼而產生也是一件不得知的事情,對比我國古代,面對瘟疫從來講的是“治”而不是追根求源,這裡更多是因為當時醫療條件相對落後,另一部分是因為找到“傳染源”不是一件易事,就是到我們今天,也只能根據以往經驗以及對比試驗得出“猜測”,並不能做出百分之百的確定,那麼另一個問題來了,現代醫療對於瘟疫也是採取隔離治療的方式,短時間內無法研製出有效的藥物只能依靠增強個體免疫力來抵抗病毒,古代各方面對比現代都顯得十分落後,那麼古代是如何治療瘟疫的,下面就隨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關於古代瘟疫的記錄並不在少數,例如《周禮》《呂氏春秋》《黃帝內經》《尚書》《左傳》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記錄,其中以張仲景的《傷寒論》最為著名,其中較為詳細的介紹了治療傳染類疾病的方法,張仲景也因為此書被視為中醫醫方的鼻祖,直到今天,日本治療病毒性肝炎也是參考張仲景的經方來進行治療的。


古代對於治療這種傳染性疾病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就是免疫治療,這種治療方法一般是用來治療天花的,天花也是現在唯一被消滅的傳染病,但這種病毒在古代也是傷亡很大的一種病毒,基本無藥可醫,因為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只能通過對症下藥來調理患者的身體來增強免疫力,從而達到自愈的效果。



第二個就是藥物治療,中醫是我國傳承下來的一種瑰寶,裡面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但卻十分有效的處方,我們現代很多時候西醫怎麼也看不好的疾病在中醫哪裡喝幾副草藥就會痊癒,在我國古代,中醫是唯一的醫療方案,記過成百上千年的發展,早已發展完全,各種典籍處方,古代發生瘟疫的時候,一般官府會召集名醫來探討解決方法,再將配置好的藥物用大鍋熬成湯汁來治療患者。



第三個就是最普遍並且最有效的隔離法,也是現在世界通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時候,官府通過隔絕患者與健康的人來達到控制病情蔓延的效果,同時還會隔絕最嚴重的地區,因為古代交通並沒有現代的便利並且人口密度較小,實現起來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困難。

自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裡共發生過三百餘次瘟疫,三種方法三管齊下,最大程度的阻止了瘟疫的蔓延以及患者的傷亡,最終戰勝了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