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A股市場連續兩天縮量 科技股分化有機構稱上升通道沒破壞

外匯天眼APP訊 : 2月27日,A股市場成交再縮量,進入震盪行情。在先後經歷了V型反彈、科技股暴跌的跌宕行情之後,2月27日A股市場三大股指展開震盪,上證綜指當日僅上漲0.11%,收報2991.33點,3000點大關得而復失。

A股市场连续两天缩量 科技股分化有机构称上升通道没破坏

科技股出現分化,深證成指收漲0.32%,創業板指收漲0.73%。不少軟件概念股再度封上漲停板,但電子、半導體等細分板塊的跌幅卻位居大盤各板塊前列。

滬深兩市成交總額當日再度出現縮量,但依然在1萬億元關口之上。對於後市,機構觀點開始出現分歧,大部分機構仍對科技股的風格延續表示出信心,但也有投顧稱,短期形勢暫不明朗,可能進入亂戰格局。

兩市成交連續兩天縮量

2月27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發佈了當日的成交數據,滬市當日成交額3963.4億元,深市當日成交額6569.24億元,均較前一個交易日出現萎縮。2月27日滬深兩市總成交額為10532.64億元。

這是A股市場連續第七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大關。但同時值得留意的是,這也是A股市場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出現成交縮量。

此前的2月25日,滬深兩市成交總額達到14168.11億元,刷新了2015年3月24日以來單日成交總額的最高紀錄。2月26日,滬深兩市成交總額縮量至13135.15億元,2月27日,這一數據再度銳減了2602.51億元。

與此同時,是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出。

2月27日,北向資金淨流出39.42億元,這是北向資金連續第五個交易日出現淨流出。本週累計來看,北向資金已經合計淨流出242.04億元。

儘管如此,槓桿資金仍在持續入場。2月26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達到11263.05億元,相比2月25日的數據增長31.42億元。這不僅是兩融餘額規模實現“八連增”,而且也是2019年12月18日以來連續44個交易日兩融餘額超過1萬億元大關。

科技股細分行業出現明顯分化

從2月27日的資金流向來看,主力資金淨流入額最大的行業還是熱門的軟件行業,規模達到13.53億元,該板塊當日上漲了2.85%。

其中,不少個股出現漲停,包括用友網絡(600588)、衛寧健康(300253)、東方國信(300166)等。

不過,同屬科技股的電子、通信、半導體等板塊都出現了主力資金淨流出的情況,規模分別達到44.32億元、25.42億元和24.68億元。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細節是,在此前幾個交易日,主力淨流入額超過10億元的板塊多達五六個,但2月27日僅有軟件板塊這一個板塊吸引主力資金超過10億元。

科技股究竟前景如何?

國都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科技成長趨勢仍然佔優。

該機構稱,首先需要確認一個週期趨勢,即績優藍籌與科技成長各領三年。回顧近十年A股走勢,績優藍籌與科技成長風格基本各領三年左右,背後的主要驅動力或邏輯,主要受宏觀經濟、貨幣政策、產業景氣、資本市場改革與監管力度等變量因素影響。而本輪科技成長股風格迴歸動力已然具備。

2019年6月中旬起,國內宏觀經濟底部趨緩、貨幣政策相對寬鬆重點引導資金價格下行,金融監管政策的優化調整,包括以科創板註冊制試點改革的快速推進落實,對併購重組、再融資等監管政策的優化調整,及5G建設開啟產業互聯網+特斯拉電動汽車國產化等為代表的產業發展,以及創業板業績增速觸底回升;以上宏觀環境、監管政策及基本面因素的轉變與發酵,已驅動科技成長股風格的迴歸,相對收益動力已然具備。而2020年初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央行降準、加大逆回購等資金投放,並加快相繼下調OMO、MLF、LPR資金價格,“放量降價”的充裕流動性,加速推升科技成長板塊上漲行情。

科技股看似風頭不再,但該機構的觀點相對還是偏向樂觀。

研報稱,近半年中小創大幅上漲之後,市場對中小盤成長風格的持續性擔憂上升。結合歷次風格切換規律來看,在趨勢邏輯未發生轉變前,市場風格相對強弱一般難以逆轉。而且本輪風格切換時長剛八個月,遠短於2-3年的風格趨勢分化週期。

但同時也需要指出,近期中小盤科技成長股加速上漲而大盤藍籌顯著落後,市場風格存在階段性切換動力。

機構意見分歧:“上升通道沒有破壞”與“短期形勢暫不明朗”

海通證券投資顧問陳曉慧對2月27日的大盤分析稱,因量能不濟,幾隻人氣高價龍頭繼續重挫,各抱團機構似乎是在“多殺多”。從籌碼分佈來看,這批個股高位籌碼並不多,上升通道都沒有破壞,離30日線還有一定距離,只要短期套牢盤和前期獲利豐厚盤清洗完畢,它們依舊會獲得資金尤其是機構資金的青睞,畢竟,很多新成立的科技類基金必然有低位建倉要求。

另一方面,在科技類個股快速回調時,市場並不是一潭死水,券商維持指數在3000點附近整理,其他超跌、補漲類板塊順勢上揚,即使這是短期機會,只要節奏控制得當,依舊可積極參與。

盤面上,股指在60日線一帶整固,形成第一個短期支撐位,而2950點、2850點為下方兩個關鍵支撐位,3050點為短期壓力位。在之前兩市量能創出本輪反彈新高之後,股指還有向上空間,第一目標位為3130點位置,這需看金融等權重何時發力。至於創業板,最好的走勢就是持續修整,如能回調至2000點,必然能吸引更多踏空資金,投資者可耐心等待下一波攻擊。

興業證券投資顧問嚴曉鷗認為,整體來看,2月27日盤面不溫不火,不排除未來繼續延續這種風格的可能。操作上,建議投資者將倉位控制在半倉以內,短期形勢暫不明朗,可能進入亂戰格局,可以關注回調的醫藥方面的優質標的。

粵開證券則認為,2013-2014年成長風格演繹、市場分化是源於創業板盈利趨勢持續強於全部A股非金融板塊整體,而本輪創業板非藍籌板塊公司業績成色待驗證,同時A股盈利趨勢或強於2013-2014年。預計3-4月成長風格持續性將面臨宏微觀基本面數據的雙重考驗,成長與週期消費板塊的分化或收斂。

配置上,該機構建議關注景氣、估值與逆週期政策共振方向,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保復工和逆週期調節政策開始發力、3-4月年報季和宏觀經濟數據驗證期到來,市場或將迎來風格收斂的契機,具體包括新基建,如機械、通信、傳媒、軍工、汽車、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