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劉向東訪談(下篇):穩預期與補短板並舉 長治久安或此關鍵一役

中宏網北京2月25日電(記者王鏡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統籌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劉向東訪談(下篇):穩預期與補短板並舉 長治久安或此關鍵一役

  2月7日,位於黃河岸邊的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河沿村田間地頭上,機聲隆隆,農民忙碌,拉開了青海春耕生產的序曲。圖為河沿村村民忙春耕。(石延壽攝)

  當前戰“疫”進入關鍵吃緊階段,習近平23日講話強調,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並就有序復工復產提出八點要求。

  日前,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研判經濟大勢不能“一葉障目”

  中宏網記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您對在疫情防控特殊挑戰下,如何抓好用好落實好會議提出的八點要求,努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有何建言?

  劉向東: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會議中深刻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但是,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絕不能一葉障目,更不能犯“近視症”,必須用長遠、辯證和全面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經濟大勢究竟如何研判?有一點必須明確,經濟發展是勞動人民主動創造財富的行為,只要全國人民增強信心、堅定信心,並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下充分發揮主動創造性,不僅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儘快恢復正常經濟秩序,而且能夠創造出發展新契機,使經濟增速重返甚至超過經濟潛在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點要求推動有序復工復產。首先,要優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擺在優先位置。復工復產不能盲目,需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其次,要積極採取有力措施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暫時的難關,同時發揮企業能動性,創造靈活的工作方式,積極擴展業務,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再次,要下更大力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和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能因為疫情而打折扣,只要我們拿出十倍努力和百分精力投入經濟生產,完全可以克服疫情影響,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復工,保住工作崗位,增加居民收入,切實保障基本民生。最後,要做好穩預期工作。

為了不因疫情耽誤時機,需要統籌做好春耕備耕工作,保障人民口糧不受疫情防控的影響,同時還要穩定外部預期,確保外貿外資的穩定發展,尤其是保障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暢通運轉,增強外國進口商和外資企業繼續安全開展貿易和安心投資經營的信心。對內要穩定消費和投資信心,對外要穩定外貿外資信心,把疫情對內外預期的影響降至最低。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抵達新境界

  中宏網記者:習近平強調,要針對這次應對疫情中暴露出的明顯短板,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您對這次疫情應對過程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怎麼看?有何建言?

  劉向東:這次疫情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都是大考。既然是突如其來的抽查考試,自然會有準備不足和應對不力之處,更會暴露出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的一些短板弱項。

  近日,《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發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指出了公共衛生防控體系、應急響應機制、科技創新、醫療供給與儲備等十大方面的問題。對此,我們需要認真反思,查缺補漏,找準差距,把籬笆築牢。比如說,儘管這次新冠病毒的產生和爆發有其詭異之處,但更多地反映出我們在醫療防疫等公共衛生健康防護方面投入和管理的不足。可以說,這可能是當前暴露出的最大的短板。

  為此,我們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認真檢查反思,採取亡羊補牢的措施,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望梅止渴。今後需要踏踏實實精準地做好補短板、強弱項等工作,不僅要把公共衛生防控做好,還要在經濟治理、社會治理等各方面務必做到精細化、系統化和完備化,化“疫”為機,推進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征程抵達新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