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之下,有人裸辞,有人裁员


疫情之下,有人裸辞,有人裁员


1


回来三线城市创业了三年的南哥决定在疫情结束之后去上海。在这之前,他在上海生活了十年之久。


2016年南哥离开北京回家创业,江苏的一个三线城市,跟几个老朋友搭伙做了广告公司。我跟南哥做过短暂的同事,那是在一个客户的提案会议上,因为南哥堵车迟到,我临时被老板安排替他讲稿。讲到一半的时候,南哥悄悄进会议室跟我使了个眼色,然后完美的接了上去。


晚上我们在公司复盘,我跟南哥在楼下的711吃泡面。南哥跟我说,上海是一个特别迷人的城市。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理解,南哥又说:就像一个好看的婊子,你没办法拒绝。


我与南哥前后脚离开上海,回到合肥之后我们还一直联系,南哥很快和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做了公司。广告业在二三线城市虽然并不发达,但是地缘客户的需求也不高,公司也还算稳定。按照南哥的话说,比在上海好混吧。


上个礼拜南哥跟合伙人商量之后关掉了公司。南哥说,跟疫情关系不大,只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仔细算过账,这次大家都有空了,好好算了一笔账,发现情况很不好,加上疫情的影响客户都滞后了。盘算了一下,这事儿干不下去了。


一下子遣散掉二十多号员工,付掉最后一笔钱之后,南哥钱包已经空了。时间不等人,他决定再次去上海重新回到职场。南哥在微信上跟我嘻嘻哈哈,睡前给我发了一句话:我就说上海是个婊子吧,她又在勾引我了哈哈哈哈哈。


2


大家正式在家复工之后没多久,小刀又辞职了,裸辞。


我之前看到一个关于95后职场报告,报告上的数据特别吓人,说95后离职都是直接炒掉老板,不高兴就闪人。小刀已经过了95后年纪的阶段了,但是性格还停留在95后的年纪。


我之前我问过小刀,有没有因为疫情而更加珍惜目前这份工作?小刀觉得和疫情关系不太大。年龄、房贷、婚姻家庭这些压力是最主导的,但疫情会让他思考所在的行业的稳定以及抗打击性,对是否继续从事这个行业陷入了犹豫。


最近爆出来的基层广告人的生存现状犹如欧洲难民一样让人唏嘘,没有疫情的时候大家唱衰行业,疫情来了之后大家发现行业根本不用唱衰,真的很惨。首先没稳住的是老板们,开始病急乱投医。要不是回款停滞,就是项目推进不理想,然后开始折腾员工。


裸辞的人最容易陷入焦虑。但对于一个裸辞次数比较多的小刀来说,差不多已经兼容了这种焦虑。总之,让自己忙起来,在空闲时间里保持时间规划,早睡早起,定时学习输入和写作,也是一个办法吧。


同样裸辞的阿艺就比较后悔,可能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谁也没想到疫情到如今依然看不到拐点。


阿艺之前就职的公司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新媒体集团。即便如此,公司也因为疫情问题不得不开始着手精简人员编制。阿艺还不是公司裁员第一批名单上的人,就算不辞职本来线上办公也照样领工资。但因为年前已经做好离职的计划,不会因为疫情而变动。


线上办公本来对于新媒体来说没什么区别,但因为疫情的影响问题,大家也开始人心惶惶,不在一个空间里也会非常焦虑。阿艺苦笑:焦虑也没用,现在连门儿都出不了。


疫情带来的空余时间也逼着大家去思考。小刀现在彻底打消了之前创业的想法,认定了自己没有创业的命。阿艺在疫情之前就有不少优秀的公司和团队向他抛来橄榄枝,但迟迟没有答应。疫情一来,广告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下降了70%。阿艺说,难怪网上的简历没人查看了。


阿艺也有跨行沟通过,跟阿里巴巴深入沟通陷入了停滞,后来谈崩了。此前没接触过的保险业打来电话,病毒无情人生无常啊,看来买份保险还是有必要的。阿艺想。


3


小刀在年前就考虑过要换工作,有几次在群里聊到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以为是兴趣爱好,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有考虑过换个行业,比如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隔离这段时间刚好裸辞,也就坚定了这个想法,已经在准备今年的考研和培训相关事情了。


追问之下,发现小刀这个决定最根本的感触来源于几年工作下来,发现本科生毕业的年轻人,在一个三线以上城市找到一份正常薪水的工作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到了30岁后,你会发现中层的位置少之又少,挤不上去就必须继续和年轻又更聪明、新潮的95后抢饭碗。同时,不做执行就得去做管理,然而公司是永远不缺管理的。


这个结论跟南哥的观点几乎一样。在打算关掉公司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本土也有一些大的公司抛来橄榄枝,希望南哥能加入。职位待遇都还可以,比较尴尬的是南哥的年纪和在公司的发展前景是能预见的,这两年还行,在过几年呢?细想之下,南哥还是放弃了,毕竟做过老板的人,考虑的会比较多一些。


我问过阿艺同样的问题,职业规划有没有什么变动之类的。阿艺佛系中透露着坚定:关于职业生涯,我只能说珍惜任性的日子,坚持本性的选择。对于热衷的东西,不会放弃也很难放弃。


2018年我跟小刀做过同事。这一代30岁左右的广告人,对于市场环境和职业前途还是有一定的思考在里面。如果一定要说深层焦虑,小刀的焦虑来自于,二三线以上城市的公司都不缺年轻的劳动力。他觉得很多人进入体制内,是一件并不想但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也就是很多人在讨论的“内卷化”。


小刀说,我选择转向心理咨询工作,也是希望能有一个能自己直接面对客户,能借助专业大平台,同时还能做很久(业内朋友说心理咨询可以做到80岁)的职业。这也算是给今后的自己找一份维系生活的稳定出口吧。


4


我去问老刘,说疫情的选题还想找一个老板来聊聊企业经营层面的情况。老刘说,我刚刚裁了一批人。


老刘公司做线下教育的,去年第三季度的时候公司就计划做幼儿教育周边的业务,计划书刚批没多久疫情就来了。老刘说,2020年第一季度彻底没戏了。除了关停了几个代理点和直营学校之外,运营部门也开始减员瘦身,账上钱不多,必须要撑到疫情结束。


老刘还紧急的做了一些事情,让所有老师开始转线上网课,在运营部门抽调了几个骨干临时组成了产品部。第一期线上课程的产品从团队建立到内容确定以及上线测试,仅仅两周。这种抢时间的自救战役,老刘只有在几年前做门店扩张的时候才经历。


老刘说,我从没有想到有一天在线上也要干这种事情。


我问老刘,现在是因为疫情问题被迫进行的裁员计划,疫情结束之后这些人有可能会被公司返聘吗?老刘摇摇头说,不会的。


估计很多公司因为这次疫情也才知道公司抗风险能力。老刘问我,西贝全国连锁厉不厉害,还有你们安徽的老乡鸡正准备全国化,现在就看谁手里钱多了。


老刘最后跟我说,疫情结束之后,所有企业会加强抗风险能力,这次疫情给所有老板都狠狠上了一课,账上没钱再大的企业也会说死就死。


南哥这几天在看上海的房子,联系了好几个房东,他还是比较喜欢湖南路那一片。我看了价格咂舌,这片很贵啊!南哥说,这几年过的太苦逼了,再回来说什么也不能委屈自己了,喜欢的地方就用喜欢的方式来生活吧。


小刀和阿艺大概是除了才情之外,还是有着创作人的些许偏执,差不多是新时代的「文字手艺人」。他们在朋友圈不约而同的发布了「招嫖广告」,跟皇榜上的告示一样,这个时代终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赚钱了。


最近作家方方的一句话很火:时代是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很多人都顶不了也扛不起来一座山的重量,但是如果时代是一条大河,在拥挤的河道里,我们总会看到有人选择逆流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