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郭沫若是個什麼樣的人?

正發胃書籍


郭沫若無論選擇什麼政治立場,都是有名的學者,他選擇了站在人民一邊,這也是絕大多數知識分子與大知識分子的的堅定立場!解放,中國獲得了真正獨立,是所有人的夢想!

“風骨”是什麼,聽起來高大尚,選擇以武裝鬥爭反對各種惡霸,土匪,軍閥對人民的壓迫,救中國,而沒有選擇以“憲政民主”的方式,是中國歷史背景決定的,具有正當性,是歷史必然,是唯一行的通的正確道路,是中國年青的知識分子與留學生最堅定決定!

雖然犯過錯誤,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不是為“皇帝”服務,過去的老幹部很廉潔的!“風骨”就是假斯文,具有迷惑性,他就一個知識分子,能有什麼作為呢!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不能站在多數人根本利益對立面上,這才是正確選擇!

“風骨”是什麼,以郭沫若才華,攀強附會,衣食無憂,沒有問題,郭沫若與許多大知識分子選擇站在人民一邊,就是“風骨”,與那些“假仁假義”完全不同,坦率說“民主自由”是以實事求是為基礎,以中國人民獨立與利益為目標,才有價值,否則就是披著“民主”畫皮,假貨!“風骨”也成了,臭皮囊!


之同


作為一個曾經在自己的學術論文中,花了我很長時間討論過的歷史人物,我想細心細緻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確實,我們可以看到坊間有相當多對郭沫若的評論,裡面不乏各種批評聲,但是郭沫若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卻很少有人持平去分析。下面筆者打算從郭沫若的學術與文學創作、郭沫若的愛國、郭沫若的婚姻、及建國後的郭沫若四個部分,詳細做一分析。

學術與文學創作這邊,爭議應該不是很大。比如說郭沫若的金石學研究,長時間處於國內學術研究領域的前沿,若按今天的標準來論述的話,可以評上長江學者了。考古學研究,差不多也是如此,對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研究,也不弱。從這些角度來看,郭沫若的古史研究、金石學研究沒什麼可指摘的。至於文學創作,長久以來我國現當代文學界有“郭魯茅巴老曹”之並稱,即郭沫若魯迅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其地位就不多說了。至於盛傳有些詩作,現在看來,有些不是郭的,有些是應景之作。

郭沫若愛國,這個層面應該問題不大,郭沫若是1928年離開中國去日本的,但是在1937年左右從日本回到了中國,注意這個時間節點,嗯,抗戰全面爆發……說實在話,當然會有人說郭沫若只不過在日本待不下去回國,畢竟中日開戰,但是郭沫若趕回國內,參與抗戰,本身沒問題的。

第三個層面,婚姻,這一點也是郭沫若較為詬病的地方。確實,我在和一些研究郭沫若的朋友討論這一問題時,也多次說過,郭沫若在這個方面確實存在一些瑕疵。喜新厭舊,不負責任,看來這樣的說辭放在郭沫若身上並無錯誤。

最後的一部分,我想以這樣的形式說明下建國後的郭沫若。請問各位朋友,有哪一個人是被郭沫若迫害的呢?郭沫若整過人沒?似乎沒有,反而自己的家人也有不少受到衝擊。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生存模式,有的委曲求全,有的大義凜然,有的苟且偷生,郭沫若只是選擇了一種自保的模式,這當然不能算是高尚的行為,可是說有多卑劣,言過其辭了吧。

當然,本人也是簡單說這麼幾句,郭沫若是近現代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人物,對於其的研究目前還在深入之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期刊,每年都有若干文章。所以說,真正看透這個人,恐怕還需要時間的積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