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疫情發展這段時間,日俄給中國捐了很多物資,因此很多人都寫了稱讚這些國家的文章。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但我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

大多數文章都稱讚日本和俄羅斯,難道只有這兩個國家送來了援助嗎?

不,當然不是。

從外交部發布的信息來看,超過 20 個國家的組織向中國提供了援助。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除了日俄這種捐贈鉅額物資的國家之外,還有很多國家也在試圖幫助我們走出這場災難。

但在茫茫捐款國家的名單中,有一個國家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個國家只給中國捐了 760 元。

這個國家,叫科摩羅。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前天刷微博時,這樣的一則消息跳了出來。

「科摩羅捐 100 歐元支持中國抗疫。」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按照現有的匯率兌換比,100 歐元 = 760 元人民幣。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條微博時,我的內心是困惑的:

「堂堂一個國家捐 700 多塊,我中國一個普通市民可能捐得都比你多,這不是丟臉嗎?」

但當我詳細瞭解這件事情和科摩羅這個國家時,我改變了之前的想法。

2018 年科摩羅的人均 GDP 只有 1 萬元。

而中國 2018 年的人均 GDP 是 6.46 萬元。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人均 GDP 都 1 萬了,還窮嗎?

請你一定要看清,這是人均 GDP,這不是每個科摩羅人民真實的生活水平。

那科摩羅人民為什麼這麼窮呢?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上世紀 70 年代,全世界掀起獨立大潮後,法國在科摩羅的殖民地時代即將告終。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雖說保不住殖民地,但法國在非洲幾十年的統治基礎還在,經濟政治文化的影響力都很強。

所以 20 世紀 50 年代時,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推出了「合作」 政策:

比如「關稅互惠」和「貨幣比價」 ,等於是掌控科摩羅經濟命脈。

憑著這種「合作」,二戰後丟光殖民地的法國,依然在科摩羅進行著「擴張」和大量的干涉操作。

這一切惡行帶來的結果就是:科摩羅水電供應嚴重不足,基本的糧食供應都成問題,連居民身上的衣服都縫縫補補,破破爛爛。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科摩羅人民很窮,真的很窮。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這麼窮的科摩羅,按理來說早就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可在聽說中國爆發疫情的時候,他們二話不說就準備向中國贈送一箱口罩。

但他們跑遍了當地的超市和藥店也沒有買到,所以他們決定募捐「100 歐元」,而這 100 歐元還是兩張 50 歐元組成的。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是的,你在科摩羅不僅買不到口罩,而且連一張完整的 100 歐元都找不到。

100 歐元對於科摩羅意味著什麼呢?中國駐科摩羅使館人員介紹稱,這相當於當地普通人一到兩個月的收入。

根據 100 歐元 = 760 元人民幣的兌換比,在今日的中國,你能想象一個人拿著 380 塊的工資去過一個月的生活嗎?

中國再難,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真的不缺這 100 歐元。

在科摩羅人民身上,我只看到了一種質樸的感情,一種厚重的關心。

他們難道不知道中國的經濟實力嗎?他們難道不知道其他國家捐的物資都是以億美元計嗎?

他們知道,但他們還是捐了。

「我給你的不是最多的,但已經是我的全部了。」

除了捐款,科中友好協會主席穆薩早前還向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致信,就中方抗擊疫情工作表示慰問。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尊敬的會長女士,

我代表科摩羅-中國友好協會、科摩羅人民並以我個人名義,通過會長女士向正在經歷新冠狀病毒疫情的中國、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致以我最誠摯的慰問。

在這段困難時期,科摩羅聯盟、科摩羅人民和科摩羅-中國友好協會與你們同在,並堅信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完全有能力很快戰勝疫情。

願和平、幸福與中國人民同在。」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科摩羅人民的行為讓我想起了汶川地震時的一幕。

那時舉國上下都在捐款,上小學的我也不例外。

可捐款到後面變了味,捐得多的孩子開始炫耀,甚至嘲笑那些捐得少的孩子。

即使這樣,低年級的我們仍然會將那 1 塊錢放進募捐箱。

汶川不缺那一塊錢,但當我們拿出自己省下的幾塊錢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和這個國家同在,和中國人民同在。

同樣,100 歐元也是科摩羅與中國人民同在的見證。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我們會記得每個給我們伸出援手的朋友。

物資數量可能有多有少,但背後的善意都一樣厚重。

而許多網友的關注點不是感恩那些幫了我們的國家,而是去揣測和指責那些捐得少的國家。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請感恩那個只給中國捐 760 塊錢的國家,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這樣真的對嗎?

每份善意在接受之前,都一定要放在輿論的稱上掂量一下嗎?

我們不應該去以捐贈的物資、金錢多少去評判每份來之不易的善意。

面對每份來之不易的善意,我們要做的不是計較和批判,而是記住和感謝每一份善意。

不論這份善意來自一個國家,一個公司,還是一個人。

在黑暗中,有的光點碩大,有的光點微小,但它們都陪伴在我們身邊,陪我們一起走過。

每一份善意,都同樣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