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硬核教授”张文宏及卢洪洲团队首篇论文,复盘上海抗疫方案

2月24日,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病专家卢洪洲教授代表上海市临床救治专家组,在医学预印平台MedRxiv网站上(未经同行评议)上发文,与全球分享抗击疫情的“上海方案”。


在这篇题为《疾病防控对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变化及临床特征影响的描述性研究——大都市流行病防控经验》的描述性回顾研究中,专家组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收治的265例COVID-19确诊患者进行了临床特征分析,旨在描述和评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对新冠病毒疫情动态及临床特征的影响。


专家得出结论:疾病流行初期,在大城市采取严格措施,控制传播速度,可迅速阻止疾病的传播,控制本地集群则是防止输入性病例暴发的关键。文章同时指出严重患者并发的细胞炎症风暴,提示临床关注患者其他器官功能,而不是仅仅呼吸系统。


“硬核教授”张文宏及卢洪洲团队首篇论文,复盘上海抗疫方案


上海作为拥有2500万常驻人口的世界级超大城市,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1月27日,张文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出,“要警惕上海成为第二个武汉”。


“硬核教授”张文宏及卢洪洲团队首篇论文,复盘上海抗疫方案

Photo by zhang kaiyv on Unsplash


上海自1月20日公布首例输入型确诊病例以来,10天时间内确诊了101例新冠病毒肺炎案例。在1月30日达到了新增案例顶峰;但经过一系列措施,包括公布110家设置发热门诊但医疗机构,覆盖全市16个区,包括三级、二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集会;全市宣传动员全员佩戴口罩、减少外出;企业推迟复工以及复工以后的道口查控、社区防控、交通防疫、公共场所防疫、错峰上下班、有序复工等等措施。


在2月9日后,作为人口输入重地,在迎来返程高峰后,上海没有出现疫情反弹状况。截止2月24日,上海地区的累计确诊病例在335人,累计治愈261例。


“硬核教授”张文宏及卢洪洲团队首篇论文,复盘上海抗疫方案

(图片来自丁香园实时疫情)


根据专家组的调研结果,COVID-19在上海市的传播率较之前预测下降了99%以上,目前已停止指数增长。


上海地区第一阶段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第二阶段50%以上为本地病例。该病的潜伏期为6.4天(95%CI 5.3~7.6),平均发病到入院时间为5.5天(95% CI 5.1~5.9)。COVID-19进展为严重疾病的中位时间为8.5天(IQR:4.8-11.0天)。


截止2月11日的案例,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9%(5/265)、89.8%(238/265)、3.8%(10/265)、4.5%(12/265),1名死亡。大多数病例发展到严重程度都会在14天内。


“硬核教授”张文宏及卢洪洲团队首篇论文,复盘上海抗疫方案

B图蓝线预测,如果没有任何防控,上海预计确诊人数将达到80万,橙线表示实际情况。


专家组也对案例的临床症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严重的COVID-19案例在出现严重的呼吸异常之前,全身多系统就会有实验异常现象。研究发现淋巴细胞分类显示COVID-19患者的CD4和CD8细胞均有减少,有15% 的CD4/CD8<1,这可能与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这一点与SARS患者相识。专家组提示应更多注意患者的其他器官功能,而不仅仅是呼吸系统。


张文宏教授是该文的通讯作者,新冠病毒肺炎期间,因“再闷两个星期,闷死病毒”,“防火防盗防‘同事’”等高频率抗疫金句和疫情科普,被网友冠以“硬核教授”称号。卢洪洲教授同时兼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


该篇文章的共同作者分别来自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科、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总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危重病医学部、复旦大学儿童医院、同济大学上海东方医院、复旦大学华东医院、上海同济大学上海肺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附:英文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9.20025031v1

(声明:本文出于学术传播目的进行中文摘要,论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不代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观点)


“硬核教授”张文宏及卢洪洲团队首篇论文,复盘上海抗疫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