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文昌古城村黨員+電商“帶貨”促增收 連續5天甘蔗總收益近30萬元

文昌古城村黨支部“領頭”推動復工復產

黨員+電商“帶貨”促增收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咔、咔……”2月26日,文昌市潭牛鎮古城村果蔗地頭,和煦的陽光沐浴著田野和忙碌的果農,隨著一陣砍伐聲,倒下的甘蔗像竹筏一樣整齊地鋪陳在田壟上。

“一條甘蔗2.8元,一天銷售2萬多條,連續5天總收益近30萬元,農民復工復產的積極性高著呢!”古城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詹達翔高興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古城甘蔗遠近聞名,村子素來有“果蔗第一村”的美譽,全村種植果蔗600多畝,平均每畝3000條左右。

為做大做強果蔗品牌,去年以來古城村黨支部在鄉村振興工作隊推動下,爭取到潭牛鎮政府的支持,先後投入12萬元清理鄉道和田洋道路,暢通田間溝渠,增設灌溉設施,促農業產業增效。

春節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數百畝果蔗成熟卻滯留田頭無人收購。關鍵時刻,鄉村振興工作隊攜手村黨支部積極出謀劃策。

“線下不行,走線上!”經商討,古城村20多名黨員達成一致,隨後在潭牛鎮協助下聯繫上雲南豪運佳果業有限公司,借力電商平臺推銷古城甘蔗。

結果出乎意料地好。古城六村村民許振則種植了8畝果蔗,連日來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甘蔗1萬餘條,收益3萬元。“村民互相幫助,平均每天能從村裡拉出去2萬條果蔗。”許振則高興地說。

砍好的果蔗在離村子不遠處的新橋墟分裝、派發,每天這裡都是一派繁忙景象。為利於疫情防控,雲南豪運佳果業有限公司在當地聘請了80多名工人,其中包括4名貧困戶,負責檢驗、包裝和運輸。

“銷路好了,田洋裡幹活的蔗農都比以前多,戴著口罩都能看見臉上的笑容!”詹達翔笑著說道,雖然果農復工復產的勁頭很足,但眼下疫情防控措施絲毫不敢馬虎,村裡組織黨員每天給幹活的農戶測量體溫,提醒戴好口罩。

潭牛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鎮將推廣古城村的做法,力爭幫助更多農戶實現增收。

(本報文城2月26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