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在文學領域,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上古神話”?

鬱輪


1上古神話一般是古代百姓坊間流傳至今的,裡面有古代人民充滿時代侷限性的智慧。雖說有些是怪力亂神,但我們要考察的是神話故事所處時代的背景。

2據我所知,世界各國的上古神話也有一開始是古代統治者為了迷惑百姓和更好的統治百姓而親自編纂,再經過長年累月而流傳下來的情況。所以考察神話故事的背景真的很有趣。

3上古神話大致特徵一般描述的是崇尚開天闢地創新務實探尋生命和世界原理的探索精神,後經由美妙的詞彙描述出來流傳開來,所以人們承傳下來津津樂道。

4上古神話在後世仍然具有文學魅力,同時也啟發了後世的文學創作。在文學領域,我也是一名愛好者和初學者,對於上古神話,應該保持尊敬和發掘優點的學習態度。


尹焱焱


在中國,文學的源頭究竟是神話,還是六經呢?劉毓慶認為中國文學的源頭是六經。他的理由有如下幾個方面:

中國古代沒有神話概念,這就意味著神話未能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形態而存在。所謂的上古神話,其實是對上古史的一種記述方式。徐旭生先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說:“很古時代的傳說總有它歷史方面的質素、核心,並不是向壁虛造的。”當下文學史著作中所講述的上古神話,如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共工觸山等,並不是產生在上古,而是戰國以後,真正屬於上古的神話很有限。像精衛填海、夸父追日、黃帝戰蚩尤等,這屬於上古神話,而這些神話都有歷史作內核,其實是上古史的神話化。

即使神話存在,也構不成文學之源的功能。所謂“源”,一定要形成對“流”的規定性作用才行。即所謂“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它要決定其“流”之鉅細清濁。只有有了“流”,“源”的意義才能成立。儘管中國上古產生過神話,但這些神話對中國文學並沒有規定性,形不成“源”的功能。無論怎樣抬高它,它也無法取得希臘神話在歐洲文學史上那樣的地位,它對中國文學發展的影響並不像研究者所說的那般巨大。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設問和思考:假如沒有上古神話,中國文學是否會遜色?中國文學史是否會改變它的形態與發展方向?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個巨星如“李杜”“蘇黃”“唐宋八大家”是否會出現?我想結論是很清楚的。

假如沒有西方學者神話研究的理論與觀念的輸入,恐怕至今人們也不會意識到有神話的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神話,中國文學史不會重寫;而沒有六經,中國文學史則必須重寫。因而把神話定位為中國文學之根,是不能成立的:將神話作為中國文學之源,是用西方概念規範中國學術的結果。





真實的恩典


古代(上古神話)是我們現在很好的借用來說明。《人生看事要看清,小人惡人沒寫臉,做事做人要良心,以後福運天道賜。



趙柱良


先上一張圖

這些神仙是中華文明上古神話中的大佬,也就是聖人,聖人之下皆如螻蟻!那麼上古神話僅僅這些人嗎?當然不是,他們的師兄師弟,徒子徒孫遍佈中華文明神話體系,可以說吊打漫威DC!這就是我們五千年文明史的好處,創作素材豐富多彩,不用現編。

文學創作領域最怕什麼?最怕沒有素材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就是這個理!作為文學創作者,上古神話會極大豐富你的創作題材,那些有志於洪荒流,玄幻流的作者,無疑是餓狼看見羊,乞丐有了糧!

什麼?要不要考據一下上古神話的真實性?我說你是文學創作者,不是歷史學家!除非你想修道成仙,重演洪荒!快收了神通安心創作吧!

當然你是報告文學創作者或者你是科幻領域創作者,我建議你還是不要研究上古神話了,不對路啊!

文學創作,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讓我們文字去描繪多彩多姿的世界吧!


明明如月49


上古神話是:浪漫主義文學創作的源泉,對後世的文學詩詞創作及小說創作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極大的豐富了人類精神世界與思想靈魂,滿足了人類在現實社會中,難已企及的精神追求。

上古神話是:沒有文字記載,口口相傳,敘事文學的一種體裁。從鴻蒙混沌的盤古開天劈地,到三皇五帝的古來傳說,燧氏取火,女媧造人,夸父追日,伏羲八卦,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都無一例外給予了神話般色彩。

他們都有洪荒的神力,頗具移山倒海之法,暢遊雲天之術,撒豆成兵,呼風喚雨,隱身出形,造福天下蒼生的本領與能耐。

從今而看,那隻能說是上古時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不能合理解釋宇宙的起源,自然的現象,社會的矛盾變化,而加以非現實的想象與幻想,表現出人類對自然世界的征服和支配思想的渴望。

可,這一渴望始終思貫穿在人類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之中。時至今日,依然方興未艾,充滿在人類的思想與靈魂之中,熱紅網絡,遍見書冊,滿足著人們精神層面的多種需求!


淨心修道


上古神話其實是一個民族在產生集體意識的過程中,先民對自然事物的理解和解釋。

因為當時人類認知水平的限制,這種理解和解釋很自然的流於想像。而這種基於大眾意識的想像必定受到民族性格的影響。

西方人因所處地理環境的影響,人口少而分散。人們大多隻能依靠個人的力量來對抗自然,他們更在意個人的感受。而個人的力量在面對大自然更多的是無奈,只能寄希望於某個無所不在神。所以西方上古神話中,神是高高在上的,而人則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而古代中國一直是人口眾多,先民們可以依靠團體的力量戰勝很多大自然帶給自己的災難。這種自信讓中華先民雖然敬畏自然,但也並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所以中華民族的上古神話中有很多挑戰神靈的傳說,比如后羿射日,精衛填海,誇夫逐日等等。

而文學創作也是類似於神話的產生過程,必然會受到民族性格的影響,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個偉大的文學創作者,只有在深入瞭解本民族性格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創作出流傳千古,影響世界的偉大作品。


用戶寒星一點雙鳥飛


文學領域,如何看待上古神話?

其實上古神話是一切文化的發源之本,可謂之文明的本源。參天大樹也是從種子開始生長的。文化是文明的載體,而文學是文化的具象化表達。

所以文學領域,我們應該知道上古神話,是一切文明的本源,是來時路,是溯源的根。

貼一首傳世經典,上古神話的上古思考……

屈原《天問》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於濛汜。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洪泉極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河海應龍?何盡何歷?

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墬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川穀何洿?

東流不溢,孰知其故?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順橢,其衍幾何?

崑崙懸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裡?

四方之門,其誰從焉?

西北闢啟,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虯龍,負熊以遊?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靈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臺桑?

閔妃匹合,厥身是繼。

胡維嗜不同味,而快鼂飽?

啟代益作後,卒然離蠥。

何啟惟憂,而能拘是達?

皆歸射鞫,而無害厥躬。

何後益作革,而禹播降?

啟棘賓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馮珧利決,封豨是射。

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

浞娶純狐,眩妻爰謀。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窮西征,巖何越焉?

化而為黃熊,巫何活焉?

鹹播秬黍,莆雚是營。

何由並投,而鯀疾修盈?

白蜺嬰茀,胡為此堂?

安得夫良藥,不能固臧?

天式從橫,陽離爰死。

大鳥何鳴,夫焉喪厥體?

蓱號起雨,何以興之?

撰體協脅,鹿何膺之?

鰲戴山抃,何以安之?

釋舟陵行,何之遷之?

惟澆在戶,何求於嫂?

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


大義秋冬


上古神話是民族久遠時代留下的記憶。雖然說,中華民族8000年的歷史延綿不斷,碾壓了其他的各民族。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個第一名就是貨真價實的第一名,沒有任何缺陷的第一名。只能說,其他的民族更弱而已。那我們這個民族的缺陷在哪裡?——在上古神話裡就隱藏著一些秘密!因為這個文化在流傳到現代的過程中,發生了多次遺失,篡改,變異,但是,那些神話不會再變了。他們都有特殊的意義,從修身的角度,內文明的角度等可以管窺一部分。



明庶風


中國上古神話是一個繁雜而又完整的文化體系。它集勤勞,浪漫,善良,樸實等中國古人的智慧融匯一起。和羅馬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印度神話共同組成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文化。

和其它神話一樣,中國上古神話從口口相傳到形成完整的體系,文學作品承擔了主要的傳承,並且逐漸發揚光大,山海經,離騷九歌到民間的寶蓮燈,西遊記等,每一部都精彩繽紛。都是從上古神話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創造出符合時勢的作品,為推動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出巨大的貢獻。

在當今文學領域,私自認為應該向西方神話學習他們的做法,西方國家從以前的神話延伸或創造出新的神話來做文章,比如說復仇者聯盟,哈利波特,魔戒等噲灸人口的文學小說,從小到大,從窄到寬,從無到有。他們都能這樣做,並且創造出好的文學作品,泱泱中華幾千年的上古神話史更博大精深,體系更完整,也更加精彩,更加能創造出順應潮流的神話文學出來。


一衫閒人


先有神話而後有哲學、哲學而後有科學!



對於文學而言,神話是其源頭、是創作的養料、是想象的空間。

文史哲是一體的!它們構成人類社會對於自己生存空間、環境、人類社會的總體思考!科學是什麼?是工具、是補充!



文學的探索可以通過哲學、史學,作為輔助和支撐,甚至就是一體的,但是怎樣尋找源頭和養料以及自己的空間呢?在神話這裡!

大家可以看看金庸先生為代表的武俠系列,裡面的精彩之處恰恰就是江湖的浪漫、武學的造詣、出神入化的境界,而這一切恰恰是源自浪漫、想象、神話和生活!

什麼是江湖武學的源頭?什麼是江湖的源頭?神話!



科學是理性工具,不能提供浪漫、源頭!可以提供一種認識方法和工具,卻過於理性,缺少人性和美。

所以,文學以及文學創作要經常回顧神話!這是一種溯源和精神加持!這個空間無限廣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