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聞樂見的上古神話真的存在過嗎?

文藝小喵


個人認為上古神話是遠古時代人們思考與探索自然時對無法直接理解的自然現象產生想象而口口相傳的精神產品。不少上古神話反映了故事發生時代的社會經濟及科技文明狀況。

我是從事水利出版工作的編輯,上古神話中與自然山水有關的神話特別多,總結賞析如下,但願對您有幫助。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存發展須臾離不開水。水除了給人類以飲用、舟楫、灌溉等恩澤外,還繁衍孕育了人類腿璀璨奪目的文明和豐富多彩的文化 。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認識水、治理水、開發水、保護水和欣賞水的過程中,領悟出許多充滿智慧的哲思,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精神產品,奠定了中華水文化的深厚底蘊。遠古的初民由於缺乏科學知識,對大自然的現象沒有理性的理解,因而以自己的想象描繪自然山水。它們把自己對自然界中水的依賴和敬畏寄寓為許多有關水的神話和傳說,這些神話有的寄託了人們對水的崇拜,有的暗含著人們對水害的恐懼,有的飽含著人們對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的深愛和對與水有關的一些人和事的贊詠,有的則反映了先賢們對科學理性的初步探求。

上古的神話中有不少描述人類起源以及山川河流形成的故事,最有名的是盤古化生山川萬物以及女媧造人的故事。如:在瑤族人的創世神話《盤古王開天地》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昔時上古天地不分,世界混沌,乾坤不正,無日月陰陽,不分黑白晝夜,是時無生。五彩雲生下盤古聖皇,鑿開天地,造陰陽,置人民。死後,左眼化作太陽日,右眼化作月太陰,嶺山茅草是頭髮,深潭魚鱉是心肝,牙齒化成金銀寶,紅血化成江水津,身肉化成瓦共土,身骨化成大石身,手足化成山樹木,手兒腳化星辰。”


在《太平御覽》中載有:“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 遠古時期,由於自然地理氣候的複雜多變,加之當時諸多河流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河道,因此人類被頻繁的洪澇災害所困。隨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們急需從這些困境中解脫出來,於是便出現了許多人類與自然界洪水搏鬥的傳說和神話。如大禹治水的傳說,共工努觸不周山的傳說,以及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相傳禹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他不畏艱苦,身先士卒,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共工)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註釋:天柱折斷,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原來位置上掙脫束縛,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日月星辰的運行線路,同時解除了當時人們所遭受的白晝永是白晝、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東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百川歸海的情景。)共工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共工的兒子后土。

而西門豹治鄴的故事中當西門郡守將裝神弄鬼的巫婆和危害一方的劣紳扔進滔滔河水之中時,打著為河伯娶媳婦幌子而作惡多端的地方豪強終於為科學和理性所降服,開明的官員才有可能突破迷信的藩籬,帶領民眾利用科學手段去治理並最終戰勝水患,浩瀚奔騰的江河也才能造福人類。

在文學作品以及各種歷史記載中,還有大量的生動鮮活的神話故事,如關於杜宇、李冰父子、河,伯、洛神、瀟湘二妃等神話人物的故事。悲劇的壯烈和永恆為人類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且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推陳出新,賦予新意,像亙古不斷的江河那樣綿延萬里,晝夜長流。

其中相傳為伏羲小女兒的美麗女神宓妃,她的故事隨著曹植的《洛神賦》而名揚天下,洛神故事的詩意化演繹鋪陳就是將水的秉性賦予了女性的美麗、溫柔、旖旎、純澈,象徵著人類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上古神話通過文學藝術的創作為自然山水賦予了更多的人性之美,將人類的生活詩意地呈現於浩繁疊卷的歷史,源遠流長,發揚光大,澎湃向前。


月盈紅袖


上古神話確實存在,人神共處的時代就是前一段高度文明毀滅之前的歷史,蚩尤牛頭人身,銅頭鐵臂,這不是正常人,是機器人;女媧造人就是基因克隆技術;嫦娥奔月就是航天科技;天庭,人間,鬼界不過是不同宇宙空間的不同智慧生命。史前戰爭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毀滅性武器,造成了風雨雷電,天崩地裂的慘相。最後高度文明歸於毀滅,留下神話傳說。神(前一段文明高度智慧的人)退出了世界,人(當時原始人)開始了主宰這個世界。











六扇門人jgy


從這年的經歷中,我感覺到這些上古神話是存在的,既便我們看不見,可是我在夢裡聽到過他們的聲音和對話,雖然這些神話中的人物在我面前以何種身份出現,也許我也曾見過,親身經歷過,可是我敢確定這些神話人物的身份就在塵世中出現過,也曾近在咫尺,又曾在千里之外。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香薰乍然,諸佛悉海會,與佛有緣的人自還會相見,這又是後話暫且不提。觀音菩薩的道場就在浙江的普陀山,所以也有南海觀音之稱,現實中這些年也有諸國對南海的想入非非;也有“今生以前我是誰,今生以後誰是我”的猜測;更有“紅豆生南國是很遙遠的事情,相思算什麼早無人在意,酒杯中好一杯藍藍風景,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宵一顧是相思,春又來看紅豆開,卻不見有情人去採,煙花擁著風流真情不在”的婉惜!人生遭遇本不同,誰也不能體會誰的感受,也許多年以後,又重逢!謝謝!


玖月晞靈


個人認為上古神話是遠古時代人們思考與探索自然時對無法直接理解的自然現象產生想象而口口相傳的精神產品。不少上古神話反映了故事發生時代的社會經濟及科技文明狀況。

我是從事水利出版工作的編輯,上古神話中與自然山水有關的神話特別多,總結賞析如下,但願對您有幫助。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存發展須臾離不開水。水除了給人類以飲用、舟楫、灌溉等恩澤外,還繁衍孕育了人類腿璀璨奪目的文明和豐富多彩的文化 。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認識水、治理水、開發水、保護水和欣賞水的過程中,領悟出許多充滿智慧的哲思,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精神產品,奠定了中華水文化的深厚底蘊。遠古的初民由於缺乏科學知識,對大自然的現象沒有理性的理解,因而以自己的想象描繪自然山水。它們把自己對自然界中水的依賴和敬畏寄寓為許多有關水的神話和傳說,這些神話有的寄託了人們對水的崇拜,有的暗含著人們對水害的恐懼,有的飽含著人們對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的深愛和對與水有關的一些人和事的贊詠,有的則反映了先賢們對科學理性的初步探求。

上古的神話中有不少描述人類起源以及山川河流形成的故事,最有名的是盤古化生山川萬物以及女媧造人的故事。如:在瑤族人的創世神話《盤古王開天地》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昔時上古天地不分,世界混沌,乾坤不正,無日月陰陽,不分黑白晝夜,是時無生。五彩雲生下盤古聖皇,鑿開天地,造陰陽,置人民。死後,左眼化作太陽日,右眼化作月太陰,嶺山茅草是頭髮,深潭魚鱉是心肝,牙齒化成金銀寶,紅血化成江水津,身肉化成瓦共土,身骨化成大石身,手足化成山樹木,手兒腳化星辰。”

在《太平御覽》中載有:“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 遠古時期,由於自然地理氣候的複雜多變,加之當時諸多河流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河道,因此人類被頻繁的洪澇災害所困。隨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們急需從這些困境中解脫出來,於是便出現了許多人類與自然界洪水搏鬥的傳說和神話。如大禹治水的傳說,共工努觸不周山的傳說,以及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相傳禹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他不畏艱苦,身先士卒,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共工)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註釋:天柱折斷,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原來位置上掙脫束縛,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日月星辰的運行線路,同時解除了當時人們所遭受的白晝永是白晝、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東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百川歸海的情景。)共工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共工的兒子后土。

而西門豹治鄴的故事中當西門郡守將裝神弄鬼的巫婆和危害一方的劣紳扔進滔滔河水之中時,打著為河伯娶媳婦幌子而作惡多端的地方豪強終於為科學和理性所降服,開明的官員才有可能突破迷信的藩籬,帶領民眾利用科學手段去治理並最終戰勝水患,浩瀚奔騰的江河也才能造福人類。

在文學作品以及各種歷史記載中,還有大量的生動鮮活的神話故事,如關於杜宇、李冰父子、河,伯、洛神、瀟湘二妃等神話人物的故事。悲劇的壯烈和永恆為人類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且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推陳出新,賦予新意,像亙古不斷的江河那樣綿延萬里,晝夜長流。

其中相傳為伏羲小女兒的美麗女神宓妃,她的故事隨著曹植的《洛神賦》而名揚天下,洛神故事的詩意化演繹鋪陳就是將水的秉性賦予了女性的美麗、溫柔、旖旎、純澈,象徵著人類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上古神話通過文學藝術的創作為自然山水賦予了更多的人性之美,將人類的生活詩意地呈現於浩繁疊卷的歷史,


劉敦傑


個人認為不存在過。也有人說如果沒有存在怎麼會流傳下來呢。比如如此形象僅僅只是想象就可以寫下如此複雜的關係嗎。

也說不定那時候也有小說家這樣的人物出現。而且古代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歷史書上很多事件都是與實際不符合的。你所知道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真實的你不一定相信它。

比如據資料顯示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所以,上古四大神獸可能只是因為其形狀類似於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什麼樣子,應該都是古人虛構遐想出來的,或者是一些動物被他們神話了,說不定他們說的白虎和我們知道的都不一樣也不一定。





鈴鈴鈴靈


神話是由人們面對大自然無能為力之時,對超能力的渴望、對理想世界期盼的一種集體心理反應,通過文字表現出來的一種文學形式。神話並非現實生活的直接科學反映,而是遠古時代人們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時想象力的產物。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故事發生時代文明所處的階段和背景。

我們以夸父追日的故事為例作一分析: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裡面,於是就開始追逐太陽。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但根本不夠喝,只好準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澤去喝水,在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夸父山。夸父逐日實際上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長距離的部族遷徙,是一次很有膽略的探險。但是,由於當時人們對太陽的運行和中國西北部地理狀況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最終悲壯地失敗。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夸父部落因生活所迫,追隨太陽的軌跡進行遷移。一方面,當時人們懼怕黑暗,渴求光明;另一方面,人們缺乏對世界的認知,不得不盲目實踐,被動適應。

至於神話故事中所描繪人物事件的真實性,已經無從考究。後人能做的也就是根據這些零星的文化現象中所反映出的點滴自然元素去揣摩,判斷,臆測當時可能出現過的某些現象或存在。

這些故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產物,所以,其現實意義在於激發想象力,拓展思維空間,促進科學思維。對於故事本身真偽的探究已經毫無意義。


劍波一號


古時候的甲骨文“天”字是一個人頭上頂著一個圓形球狀物!古時候也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古人眼中的“天”很可能和現在我們認為的“天”不是同一個東西!

如果古人眼中的“天”是一個在頭頂上方的圓形物體,那麼它很可能是一個圓形的飛船!很久以前一個叫盤古的神駕駛著一艘巨大的圓形飛船“天”來到了地球!或許是看中這裡有豐富的礦物材料,又有適合生命存活的條件!他打算在地球上開採繁衍!飛船放下起落架或通道,神話裡描寫有連接天地的巨大柱子“天柱”或許就是這麼來的!盤古帶領手下開採時大興土木移山填海也就被後人記錄下來成為“開天闢地

 

創造人類:

工程越來越大需要的勞動力也越來越多,於是就把地球上的一些物種特徵結合了神族物種特徵製造出了大量勞動力“人”!這時的人沒有太多的智慧只會聽從命令!為了管理人類那麼就在人類之中提拔些“神的代言人”(伏羲.堯.舜.炎.黃)這些統治者或許就是這樣誕生的!

后羿射日:

或許是神族內部出現問題,產生了分裂!接著引發了戰爭!反叛者駕駛著九架飛船和神族展開激烈的廝殺!而這九架飛船上的激光類熱能武器發出的高溫使地面上生靈塗炭!當時不明真相的人就認為天空出現了十個太陽!最終九架叛軍被一一擊落盡數消滅!

“女媧補天“

在和叛軍的大戰中雖然神族以團滅敵人的戰果贏得了勝利!但是神族自己的飛船“天”也受損嚴重!於是他們從地球上開採了稀有礦石(神話中描述五彩石應該是稀有礦石)熔鍊後對飛船“天”進行大修補!

“黃帝戰蚩尤”

在隨著人們和神族科技接觸時間的加長,人們也慢慢變得聰明,也學會了思考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人們開始不甘心受神族統治!於是原來是神代言人的蚩尤開始反叛!並且和同樣是神代言人的軒軒黃帝展開了空前絕後的戰爭!這場戰爭也決定了人類的未來!

“天界和凡界分離”

蚩尤在和黃帝的大戰中連戰連捷!眼看就要攻下神族飛船“天”!神族萬萬沒想到自己親手造出的人會擁有這麼巨大且不可掌控的力量!神族打算放棄消滅人們!於是在蚩尤佔領飛船通道“天柱”眼看著就打進飛船“天”的時候!神族引爆了“天柱”駕駛著“天”升上太空!(神話裡記載水神共工頭撞不周山使天地分離!不周山也叫天柱)

洪水滅世:

人和神的戰爭把地球弄得千瘡百孔!各種高科技武器帶來的輻射汙染了大地!(或許山海經裡記載的奇怪生物就是受輻射變異的)人和神雙方都損失殆盡!於是神族來了一招魚死網破!在“天柱”炸燬後,飛船“天”極速上升!由於飛船“天”體型巨大!在快速上升中產生了引力和磁場變化!接連引發了全球性的洪水和狂風,無數的生命和高度文明被淹沒在了水下!而飛船“天”不知道是在大戰中能量耗盡還是有其他什麼目的升空後並沒有遠離地球,而是環繞著地球變成了一顆衛星!(錢塘江湧潮就是月亮引起的)

方舟:

或許是人們猜中了戰爭最後會導致的結果,又或許是神族想留下一點希望!他們在引發洪水前逃上了方舟(中西神話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人類起源應該是同一脈)洪水退後以前的文明不復存在,人類進入了蠻荒時期!





北源八字


上古神話有許多種。在諸多上古神話中,我認為女媧補天的神話是最有可能存在的。這個神話的實質,是人類關於上古大洪水的傳說。我認為這個傳說很可能是真的。因為世界許多不同民族中,都有上古發過大洪水的傳說。東方的民族中有這個傳說,西方的民族中也有這個傳說。西方有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就是這個傳說的典型代表。人類的祖先沒必要說謊,這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更不存在不同民族的祖先不約而同撒同一個謊的理由。之所以難以找到證據,是因為年代太遠,過分重視傳說的故事情節和神話色彩,而忽視了大洪水本身。

如果拋開具體的傳說細節,單獨來找大洪水發生過的證據,是很容易找到的。在雲南昆明的西山上,無論是路邊還是墳頭上,隨便用樹枝撥劃幾下,就可以撥出許多貝殼和螺絲的化石來,說明這個地方遠古時代是淹沒在水中的,水裡生活著許多貝類和海螺。在雲南的通海縣,也流傳著一個大洪水的傳說,說是遠古時代。大洪水淹沒了通海壩子,人們無法生活,幸得通海湧金寺一個武藝高強的僧人,用禪杖捅開與大海相連的落水洞,洪水退去,露出土地,人們方得以重新耕種和生活。我去過湧金寺多次,一直以為這不過是一個傳說黑了。一次偶然去到通海壩子東邊的通海第五中學,方信這個傳說不假,是有實物證據的。通海五中座落在一個南北向的小山包上,球場邊的泥地裡,隨便用腳蹬幾下,就可以蹬出許多螺絲殼來。這裡的螺絲殼與昆明西山上的明顯不同物西山上的是白色的尖屁股小螺絲,而這裡的卻是圓形短屁股紫黑色的大螺絲,說明這裡古代淹在水中,很可能是水中的一個小島,是螺絲聚集和生存的場所。高僧退水的故事,並非空穴來風。

總之,拋開神話色彩,追尋傳說實質,單純找大洪水的依據,是很容易找到的。至於神話中的人物,比如中國的女媧,外國的諾亞,到底是誰,不見得比大洪水本身更有意義。

(圖片源於網絡)


甲辛


中國上古神話的形成原因

上古神話,意即上古時代的神話故事。中國上古時代的時間界限,是指夏朝以前的時代。上古時代的人類文明有一個很重要的時代特徵,就是當時的歷史沒有直接的文字記載,都是經口述流傳後世,因此很多傳說一般很難考證為信史。

上古時代的歷史,多由一代代人口傳心授,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在傳承的過程中,口述者一般會通過想象,不斷將內容重新渲染加工,甚至依自己的喜好進行再創作。歷經數代人後,原本的信史可能變得面目全非,加之上古時代人類仍未走出矇昧,對世界上所有的客觀存在不理解,只能用主觀想象去猜測,所以,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所謂上古歷史,大多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

中國史學家,通常把歷史上的“三皇五帝”時期當作“史前時代”,也就是沒有直接的文字記載的時代。這個時代還被人們稱作“神話時代”,同時也是史學家最難以考古確信的時代。對於當時的事件或人物,後世史學家們只得採取逆向思維方式,努力剝去其表面那層厚厚的藝術加工外衣,儘可能真實地還原歷史本色。

中國上古神話的文字記載

口頭流傳的神話故事,早在原始社會就應該產生,但見於文字記錄就比較晚了。保存上古神話原貌資料最多的書是《山海經》,還有《易》、《詩》、《書》也保存了上古神話傳說的片段,另外,屈原的《楚辭》裡也提到了不少上古神話的傳說,再就是諸子文獻、《水經注》、漢魏六朝的神鬼志怪之類的筆記小說等,亦有所見。這些神話,歷經無數代人的藝術加工後,往往具有了較高的故事性,成為了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故事大概有這麼一些:

1.女媧造人與補天

2.夸父逐日

3.精衛填海

4.羿射九日

5.鯀禹治水

6.黃帝與蚩尤之戰

中國上古神話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因素,對後世的文藝創作影響很大。從古至今,中國的文人墨客,都喜歡用神話入詩入文,讓古老的神話重新煥發出了不朽的生命力。

對提問的總結

從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

人物或事件都有歷史的影子存在。

比如“女媧造人和補天”的故事,很可能講的是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某一位偉大的氏族首領的事蹟,後來經過代代民間藝人的藝術加工,就變成了如今這麼神奇的故事。

在口傳心授的傳承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藝術加工,人物或事件誇張變形至神話。女媧人定勝天的勇氣,夸父至死不渝的信念,精衛堅定不屈的意志,后羿為民除害的大義,鯀禹克己奉公的精神,等等,都一直閃耀著瑰奇燦爛的迷人光彩,激勵後人繼往開來。


靈魂覺悟者


既然是神話,那麼事實就不可能和傳說的內容完全一樣,而是有一個被神話的過程。

中國的神話多種多樣,體系龐雜,不同體系之間有交叉重疊,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而且同一個傳說在不同地方流傳的版本也不盡相同,這從側面證明了神話的很多內容是虛構演繹的。

高度梳理總結中國神話並廣為流傳的主要有三本書,一是山海經,二是封神演義,三是西遊記。

從中可以看出,神話故事有一定的歷史事實基礎,但被虛構、誇大和假想的成分是主要的。另一方面,由於神話故事往往有很高的藝術性和哲學思想,反過來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言行方式,甚至在治國理政,社會發展層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有句話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何況神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