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被失敗的教育養大的孩子什麼樣?

陌文


被成功的教育養大的孩子千篇一律。反之,被失敗的教育養大的孩子各有千秋。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去探討。

沒有禮貌。首先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尊重長輩和領導。見到長輩和領導不知道打招呼問好,或者悄悄地轉身離去。因為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感受不到被尊重的快樂。

懶惰。懶惰往往是他們最容易遮掩自己的藉口。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會退縮,絲毫沒有進取之心。能拖延兩天的事情絕對不會拖延一天。這也是他們學習和事業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惡習多。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容易抽菸喝酒,脾氣大,一點就爆炸。稍微遇到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借酒消愁。

人際關係糟糕。尤其和自己的父母,當父母沒有能力再去教育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完全的放飛自我。離開了父母的監管,他們毫無自律。

不懂得感恩。他們永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懂得怎麼去愛別人。因為他們甚至不懂得怎麼樣愛自己。

其實不成才不要緊,關鍵是一定要成人。一個有責任感有愛心的孩子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根源。






小王英語


教育其實只分2種:自我教育和外力教育。最好的外力教育就是教會孩子自我教育。

在我看來,不能教會孩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反思的教育都是失敗的。

高考時,我們一個班10名同學報考本地第一名校,年級組長模擬考後看到我們10人分數冷諷道:好的報、差的也報,你們當這學校是垃圾桶啊?當年學校講重點率,大學本科率,我們當時真是小人之心度之,懷疑掛了是不是拉低學校大學入取率,影響年級組長的獎金。

好在10人都挺爭氣,全進了。心想這下終於吐出一口惡氣,“狠狠打了年級組長一嘴巴”。但多年後又想,是不是老師為了鼓勵我們而用的激將法?

這教育算失敗還是成功?如果我們都沒考上,是不是又要全怪他那句嘲諷?

其實放在歷史中,每個人都有侷限性。學生有侷限,教師有侷限,國家又何償不是。

最近又有家長討論文理分科,來看看歷史上的文理分合吧,完全是跟著國家發展階段走的:1949年後,我國高等院校對標蘇聯,於1952年6月至9月對全國高等院校進行了院系調整,並將學科進行文科與理科的劃分。例如,當時將北京大學的工科併入了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文科則大部分納入北京大學麾下。這是工業化思維去管教育,追求效率。文理不止分科還分校。

經過5年的調整,1957年,高等院校已然將專業劃分為文史類、醫農類和理工類三大科類,高考試題也被分為文科和理科試題。

直到1999年2月,教育部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改革的意見》,提出“3+X”改革方案。2002年,全國範圍開始實行“3+文綜/理綜”的考試模式,並沿用至今。

也是在此前後,國內出現高校合併潮,一些理工類名校又開始補短板不偏科融合文理。

換言之,你高考的節點正好碰上上面幾年,是不是要罵娘:搞什麼搞,考試規則又變了?!

但再反思一下,每一代人所受教育又何嘗不像小白鼠被試驗?國家也在試驗,不同時代需要不同的人才,整個社會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所以教育失敗不失敗,你是以結果衡量還是以過程衡量?是以個人能不能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賺大錢衡量還是以整個社會教育普及率、大學生比率衡量?結果都是不同的。

但是你會獨立思考,會反思,這就獲得了自我教育,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中文寫作入門心法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似乎成了當代家長的一句口頭禪。無論家裡有沒有錢,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甚至家長還會一味的攀比,他家孩子都有了,為什麼我家孩子沒有呢?一味的溺愛孩子,讓孩子在普通家庭活得像個“富二代”。

很多家長會覺得,我只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這就是對孩子的富養,可是一個外殼光鮮亮麗,內心卻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內心不豐盈,怎麼能活出讓人溫暖的樣子。或許,一些新手爸爸媽媽還沒有學會如何為人父母便被生活逼迫至此,也有一些儘管是幾個孩子的父母卻依舊沒有學會如何富養孩子。其實就像哪個品牌的廣告詞一樣,其實好的生活,沒有那麼貴。關鍵在於內心的豐盈,家庭的有愛和安全感。沒有愛包裹著的家庭,就像沒有方向的船,只是停泊在湖中,還隨時要預防意外的大風大雨。沒有愛的家庭,會讓孩子一生都處在陰影中,敏感、多疑、失去安全感、自卑和怯懦很多就是他們的標籤。

富養孩子的壞處?

1.抗打擊能力弱

富養孩子,孩子的一切家長都是力求最好的,以至於孩子經不起一點的打擊,每逢身邊有什麼重大事情,要麼家長幫著解決,孩子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只會依賴家長,遇見事情之後,沒人解決,孩子就會消極對待自己,怎麼辦呀?我不行,我做不到!以至於孩子根本就不能正確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2.沒有擔當

孩子基本上不用作任何選擇,一切決策,都是大人做,一切後果都會由大人承擔。沒吃過苦的孩子,不會知道做成一件事情有多困難,不會知道決策的意義,自然,也不會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沒吃過苦的孩子,天然認為父母是保護傘,天然認為父母應該對自己的一切負責。這樣的孩子,永遠不會有擔當,沒有擔當的孩子,未來又能成什麼事兒?

3.幼稚

父母把子女當初公主、王子養,一個個不知人間疾苦,不諳世事,在他們眼中,世間總是真善美的,人性總是美好善良的,想要做的事情總是能夠做成的,根本不瞭解窮人的生活有多麼辛苦,只知道一味的享受,

4.不知感恩

富養孩子最大的壞處,就是把孩子變成了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父母對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會滿足,孩子也會認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根本不會想到父母為了他們的要求付出了多少,他們也根本看不見父母的辛苦,心安理得的享受著父母給予的一切,不知道感恩!

特別喜歡《紀念碑谷》裡面的一句話:“孤勇之後,世界盡在眼前。”孩子,你不經歷孤獨絕望,不經歷風雨雪霜,你怎麼能看到這個廣闊的世界,父母們,你不讓孩子掙脫你的懷抱,你不讓孩子走出家門,經受風吹雨打,他們又如何能在這個世界走向更遠?最悲哀的教育,就是把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養成了富二代。當你的孩子被你捧在手心的時候,真正的富二代也許已經被他們的父母趕出家門,獨自與這個世界搏鬥了。別再擔心你的孩子太弱了,你鬆手,他會比你想象中的堅強;你鬆手,他會比你想象中更愛你;你鬆手,你會比你想象中更偉大。

如何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對孩子富養呢?

1.給孩子一定數量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錢。

少則一兩塊,多則三五塊,孩子拿去存也好,花也花,不要管孩子到底會用錢來去什麼。孩子有了錢,就會有相對的自由,會用它們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哪怕就是去買東西,至少也能鍛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和選擇決斷的能力。

2.在精神上給予孩子支持和陪伴

哪怕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要覺得孩子堅持的事情有道理,就不妨支持他們去試試看。再有沒有比家人的支持更好的陪伴了,富養一個孩子,未必要很多的很多的錢,但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的愛。

3.選擇分開的父母,不要停止對孩子的愛

夫妻關係的維繫是用感情,而親子關係的維繫卻是剪不斷的血脈相連。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即使離婚會造成孩子一時情緒低落,也終會被時間慢慢治癒。

4.如果孩子犯了錯,行動比說教更有用

如果孩子犯了錯,我們不要張嘴就罵,我們語言上對於孩子的傷害,可能會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大,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怎麼做,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苦心,行動比說教更有用!

孩子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但當孩子到來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並不確定什麼樣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在育兒的這條路上,我們跟孩子一樣,也是邊走邊學。可就像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似的孩子。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對別的孩子有用的育兒法,也許拿到自己家來就行不通。但是,身為父母我們唯一可以堅持的就是,不管有沒有錢,不管能力是大還是小,我們都要無條件地包容和接納孩子,並跟隨他們的引領,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因為,只要你靜下心仔細去看,——每一個孩子的氣質裡都藏著父母的靈魂。


象山易學堂


要知道被失敗的教育養大的孩子什麼樣,就得先知道,什麼是“失敗的教育”,什麼又是“成功的教育 ”

不知道究竟什麼樣的教育在題主眼中算是“失敗的教育”,是學習好,成績好,是聽話,乖巧,還是染上社會陋習?


在我看來,不能以一定的標準來定義教育的失敗

教育不能說別人成績考試第一,別人特別聽話這類標準答案來判斷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因為“第一”只有一個,不能強求每個人必須考到第一才能算是成功。


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後,友人向其母親祝賀:“您有這樣的兒子,一定十分自豪吧!”總統的母親平靜地說:“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他現在正在地裡挖土豆,同樣讓我感到驕傲。


這位母親的兩個兒子,一個做了總統,一個是農民,做總統的當然是成功的榜樣,但不能以此來判斷另一個作為農民的兒子是失敗。

她另一個兒子雖然是農民,但是他也有作為普通農民的成功之處,他懂得一年四季的春耕與秋收,他懂得尊敬長輩、提攜幼兒、孝敬父母......


所以,我認為失敗的教育,應該是:

1、沒有國家榮辱感,沒有集體觀念的

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首先要有國家榮譽感,這是一個人的歸屬與立足之本,個人與國家,集體是榮辱與共的。


2、蔑視生命,沒有人性的

昨天(2020.02.25),四川省東坡區公安分局發佈一則警情通報,13歲的嫌疑人劉某某因為家庭瑣事爭吵,將母親卓某(女,36歲)殺害於家中。

而就在不久前,另一則學生殺人案件還歷歷在目。

四川眉山市仁壽縣城北實驗初級中學班主任教師黃某被學生用磚頭擊打頭部9次後陷入昏迷,於近日不幸搶救無效身亡。


我認為,這是失敗的教育活生生的例子,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3、不顧道德,沒有禮義廉恥的

有的人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及禮義廉恥,所有的道德觀都拋諸腦後,這也是失敗教育的一個範疇,而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認為,教育應該以人為本,禮義為先,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筆塵大叔


最失敗教育養大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事物都有兩面性。不幸福的童年可能也會激發起他們更大的潛力。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比如說現在的失敗的教育一般兩個極端。一種是父母過分的溺愛,一種是父母過分的嚴厲。

溺愛的孩子。長大可能會自私任性,唯我獨尊。不顧他人的感。其實也給自己也帶來非常大的痛苦。

而有著過分嚴厲的父母的孩子一般童年心裡受到創傷。可能非常脆弱。自尊心強

但是有些人經歷了不幸之後,一輩子都在自我治療當中。結果可能成就了更優秀的自己。



愛思考的音樂老師


被失敗的教育養大的孩子會怎樣?

這個問題提得真妙!是的,讓我有了想要回答的強烈的意願。

何謂成功,何謂失敗?

也許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成功的教育碩果大抵都包含了以下這些要素“985 211 常青藤 本碩博三連冠”再加上“文武雙全,才藝兼備,功成名就”等等等等,往細了說就是從孩子誕生那一刻起,給予他的都是最頂尖最專業以及最全面的教育,然後孩子也出息,各種參賽獲獎無數,加分保送走上人生巔峰,這些都是普羅大眾喜聞樂見並津津樂道的成功教育的典範

那麼失敗的教育呢?我很難給它下一個定義,因為,我們一直被主動或被動的灌輸中,並沒有太具體的衡量標準,怎樣的教育才是失敗的

正如同馬雲所說的,大多數人都在談論成功及如何成功,卻很少人去關注失敗,也不屑於談論失敗

那麼我將就得舉個例子,來生搬硬套一下,看能不能套得進“失敗教育”的範疇:

農村,破敗的小學,一群衣衫不整臉上還沾著泥巴的孩子,六年級連拼音都認不全,無任何特長,留守兒童,成績中下,網癮,逃學曠課,家庭教育缺失或充斥暴力責罰,初中輟學,工廠流水線

也許我描述得還不夠全面,但這應該也是構成失敗教育的一部分的要素

然後我們得到一個明顯的比對效果

噢,你看,這就是成功的教育,噢,這是失敗的教育

我個人是不敢苟同的

因為這只是一個孩子,不管接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有多大,在他們整個人生當中,這都只是一個開始,我無法只看著一個孩子的開始就敢斷言他的未來

難道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未來?

誠然,在獲得更大個人成就的這個世俗化時代背景下,教育的完成度和層次會讓接受不同教育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競爭當中,起點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有人天生在羅馬,而有些人,也許是在馬德里,又或者在大馬士革,而更多更多的孩子,降生於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

那麼,他們就註定失敗了嗎?

沒有人可以預見未來,也不能,剝奪任何人的希望

所以,我認為教育不存在失敗和成功之分

養大了就已經很成功了!還能不斷追求拼搏的接受過“失敗的教育”的孩子,也應該獲得我們的掌聲及關注

畢竟,我們大多數,終將普通


檸檬黃老師va


被失敗的教育,在教育分類裡叫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意義的。

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成功人士並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在生活中遭受了很多挫折的人 ,這或許是因為生活在逆境中的人,經過了千錘百煉,才更能接受不斷的失敗並不斷的嘗試才取得了最後的成功,才更能深刻理解什麼是成功。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挫折教育更能成就孩子的成功!

當然了,教育方式並不是單一的,多種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有利於孩子的全面成功!





小翟1688


我們所謂的管教和愛護,如果斷掉了孩子的良知,讓孩子的慾望生起,就意味著又一種形式的天地的顛倒在精神世界裡面,良知就是天,慾望就是地。如果我們用溺愛把孩子的慾望提上去了,變成了天,把孩子的良知踩下去,變得一點良知都沒有,一點感恩心都沒有,那孩子就被慾望徹底控制住了,就變成一個控制不了自己的頑劣的人。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有網癮?那麼多孩子天天就想著玩、懶惰、厭學?其實就是他內心裡面這種天地的顛倒。

現代人正在吃這樣的苦啊!我們太重視看得見的東西,不重視看不見的背後的規律。

現代社會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心理上都有問題,這反映了什麼?我們太重視物質世界,把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顛倒了。

精神屬於天,物質屬於地。我們把物質放得高,把精神不當回事的時候,又意味著人生的顛倒。

人生出現三個顛倒的時候,我們還會幸福嗎?第一個顛倒是父母子女之間的天地顛倒,第二個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當中良知和慾望的顛倒,第三個是精神和物質的顛倒。

出現這三個大顛倒,不管什麼樣的教育、給孩子什麼樣的知識都是沒有用的,因為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一個沒有感恩心的人,一個沉浸在物質世界裡被慾望控制的人,能做什麼?

已經是行屍走肉了。不管他上什麼樣的學校、出國留學,不管怎麼打造這個孩子,只能更加激發他對慾望的認知,天地更加顛倒。

《孝道法則》教育孩子最省心的辦法,良知和德行。真理!





學習做人


高分低能,填鴨式教育,孩子沒有創造性。單純為了學習而學習。沒辦法做到理論聯繫實際。進入社會後,為了生存,又被技能教育和社會教育壓的喘不過氣。沒有幾年前面的教育全部還給老師了。


夏芸醫教131914


早期缺失的教育,社會會加倍收取學費!

不知道你所說的失敗具體是哪方面的,能提供一些詳細的信息嗎?

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不拋棄不放棄,要堅信一定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