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田間地頭生長的這種果蔬——蒲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野草!

蒲婿,對我們鄂西地區的人來說肯定不陌生,記得小時候,田間地頭生長很多也生的,可以說是我們80後的特有零食。但我敢說很多人都不知道蒲婿是啥?

其實“蒲婿”是我們這裡的土話,如果說是馬蹄或者荸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那下面小編就來說關於荸薺那些事兒。

田間地頭生長的這種果蔬——蒲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野草!


荸薺屬莎草科荸薺屬,別名地粟、馬蹄。多年生淺水草本植物。荸薺原產我國南部和印度,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荸薺地下膨大的球莖可生食、熟食、加工制罐或提取澱粉,球莖甜脆多汁,營養豐富。每100克鮮球莖含水分65~85克;幹樣中澱粉含量30%~60%左右,可溶幹樣中澱粉含量30%~60%左右,可溶性糖含量15%~30%左右,蛋白質含量4%~11%左右。其營養成分含量因原產地的不同而有很大變化。其加工產品馬蹄粉和清水馬蹄是國內外市場的暢銷貨。

(一)植物學特徵

荸薺為無性繁殖作物,以地下球莖為繁殖體。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球莖抽生不明顯的短縮莖,基部莖節向下生細長鬚根,入土20~30釐米,無根毛。頂芽及側芽向上生一叢葉狀莖,基部側芽向土中抽生匍匐莖。葉狀莖細長如管,中空,內具有篩的橫隔膜,葉狀莖高90~120釐米,粗0.5釐米左右。

萌芽出土的葉狀莖顏色為淺黃綠色,隨著植株生長,葉色不斷加深,植株開始開花和結薺時葉色達最高峰,為深綠色,結球后期葉色退綠,最後枯萎死亡。

荸薺葉片退化成膜狀鱗片,環生在葉狀莖基部,長15~20釐米。自母株向四周抽生匍匐莖。匍匐莖按發生的順序可分為一次匍匐莖、二次匍匐莖等;依其功能分為兩類:一類是分株型匍匐莖,即形成新的分株;另一類是球莖型匍匐莖,其頂端形成球莖。球莖扁圓形,表皮光滑,膨大初期為白色,老熟後棗紅色和烏紅色,有環節3~5圈,球莖橫徑3.0釐米× 4.0釐米左右,縱徑2.0釐米左右,單個球莖重18~25克左右,大者可達30克以上。穗狀花序,長2.0~2.5釐米左右,種子成熟後花序成褐色。小花呈螺旋狀,外色鄂片,雄蕊3個,雌蕊1個,子房上位,柱頭3裂,果實近球形,果皮革質,灰褐色,結實率較低,種子不易發芽。

田間地頭生長的這種果蔬——蒲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野草!


(二)生物學特性

荸薺的生長髮育一般可分為萌芽期、分櫱分株期和球莖形成期。

1、芽萌期:從母球頂芽萌發,莖芽長2釐米左右為萌芽期,發芽始溫為10~12℃,適溫為20℃,約需20~30天。

2、分櫱分株期:栽植後的苗,在抽生葉狀莖的同時不斷分櫱,形成母株,即進入分櫱分株期。母株側芽向四周抽生匍匐莖3~4條,匍匐莖頂芽萌生葉狀莖,形成分株約需120~150天。高溫長日照有利於分櫱和形成分株,氣溫在25~30℃時分株最旺,早栽者生長期長,母株可產生分櫱30~40個,分株4~5次。

3、球莖期:

早生的分株還可發生二次分株。秋季氣溫開始降低,日照變短,分櫱分株基本停止,地上莖綠色加深,地下匍匐莖先端開始膨大,形成球莖。單個球莖從開始膨大到停止分櫱分株期和球莖形成期。從母球頂芽萌發,莖芽長2釐米左右為萌芽期,發芽始溫為10~12℃,適溫為20℃,約需20~30天。單個球莖從開始膨大到停止膨大大約經歷70天左右。其中生長最快的時間為球莖開始膨大後20天左右和40~70天,其間經歷一個體積和重量增加的“快—慢—快”過程。溫度降到10℃左右,分櫱停止;夜溫降到5℃左右,地上部分開始枯萎。

荸薺的產量地上莖的數量、質量及地下匍匐莖形成球莖的個數、大小。地上、地下莖的數量取決於分櫱、分株次數。在長江流域,小暑至白露之間,氣溫在25~30℃之間,分櫱、分株最盛。9月中下旬,氣溫下降,就不再分櫱、分株,而進入球莖膨大期。因此,採用人工育苗,適期早栽,對增加分株數和地上莖質量,提高產量效果良好。

田間地頭生長的這種果蔬——蒲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野草!


(三)品種介紹

荸薺各品種間植株形態極相似而球莖形態較有差異。品種不同,球莖的大小、薺底的形狀與頂芽形態等都有區別。球莖的頂芽有尖與鈍之分,薺底有凹臍和平臍之分。一般來說,皮厚的,球莖小的,肉質粗糙,渣多,含澱粉多;皮薄的,球莖大的,肉質甜嫩,渣少,宜生食。制澱粉品種,要求水分含量低,幹物質和澱粉含量高,制罐品種則要求球型圓正,平臍,肉質脆甜。現將主要優良品種介紹如下。

1、蘇薺:產於江蘇蘇州,中晚熟品種,株高79.5釐米,莖粗0.48釐米,分櫱力中等。球莖近圓形,平臍,皮深紅褐色,球莖大小3.6釐米× 3.5釐米,單個球莖重15.8克左右。本品種球莖較大,質脆味甜,球型圓正。每畝產量1000千克左右。

2、桂林馬蹄:產於廣西桂林市郊區,晚熟,植株較高大,葉狀莖較粗,球莖扁圓形,皮深紅色,味較甜,質脆。當地每畝產1500~2000千克。在武漢地區栽培時球莖較小,每畝產1000千克左右。

3、孝感荸薺:產於湖北孝感,中熟品種株高100~105釐米,莖粗0.45釐米,分櫱力中等,球莖大小3.6釐米× 3.5釐米,單個球莖重21克左右,重者達30克以上,球莖橢圓形,烏紅色,底部凹臍,質脆味甜,每畝產1500千克左右。

4、杭州大紅袍:產於浙江餘杭,晚熟種,株高74釐米左右,葉色深綠,球莖近圓形,臍部平,單個球莖重19克左右,每畝可產1500~2000千克。

5、團風荸薺:產湖北省團風縣。株高80~90釐米。球莖近圓形,橫徑4.0~5.6釐米,頂芽粗大,臍部平,球莖紅褐色。單個球莖重25克,分櫱性強,抗逆性較強,每畝產1500~2000克。

田間地頭生長的這種果蔬——蒲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野草!


(四)高產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及栽培制度

①栽培季節:荸薺生育期較長,一般為210~240天。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均可育苗,從5月份至7月底均可定植。一般來說,以早栽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間發生分櫱和分株,入秋後結薺。荸薺遲早上市,價格差異不大,因此早熟性不是很重要,唯產量、球莖大小和品質是栽培者考慮的主要因素。湖北有些地區,收割早稻後,再於7月中下旬定植一茬荸薺,既保證了口糧供應,又有較好的經濟收入,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栽培模式。

②栽培制度:荸薺不宜連作,連作則球莖不易肥大,病害較多,產量較低。一般實行3~4年的輪作,常與蓮藕、茭白、慈菇、豆瓣菜、水稻等輪作換茬。水利條件好、勞動力充足的地區,可實行水旱輪作,對防治病蟲害效果更好。

2.整地與施墓肥

整地可於定植前一個月進行,將田進行耕耙平整。翻耕時,施人基肥,一般每畝施入腐熟的豬牛糞或人糞尿1000~2000千克或青草肥2000千克。6月至7月粗定植的荸薺,生長期較長,以施有機肥為主;7月下旬以後定植的荸薺,生長期較短,應施速效肥為主。施用化學肥料,應以複合肥、尿素為主,並配合施用鉀肥,少施碳酸氫氨。具體施肥量視前茬種類、氣溫高低和土壤肥瘠而定。

3.育苗與定植

(1)育苗:

荸薺用球莖繁殖,一般於當年12月挖起貯藏,以待來年春季育苗移栽。也可以在田間越冬保存,翌年3月挖起直接育苗。種子萌發率低,一般不用種子繁殖。長江流域可於4月上旬開始育苗,因當時外界溫度較低,應在室內或塑料薄膜小拱棚內進行。

選球莖較大、頂芽和側芽完整、無傷口腐爛、具有本品種特徵的種薺催芽。催芽時,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鋪一層薄薄的稻草,每天澆水保持溼潤。氣溫在12℃以上時,7~10天即開始萌芽。

(2)定植:當芽長到3~4釐米,幼根開始發生時,即行栽植。一般按15釐米× 30釐米株行距排播於大田,如排播過密,中期尚須移栽一次。栽植40天后,當單株分櫱數增加,根系發達,且有分株1~2個時,即可起苗定植大田。長江流域早水荸薺在6月下旬前定植,伏水荸薺在7月定植,晚水荸薺在7月下旬至8月初定植,但最遲不能超過立秋。定植時,應割去梢頭,留下葉狀莖高30~40釐米。定植距離根據定植時期和土壤肥力而定。7月中旬定植,一般株距30~40釐米,行距90~100釐米,每穴5~8棵苗,每畝定植2500~3000穴。

田間地頭生長的這種果蔬——蒲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野草!


4.中耕除草

從定植到植株封行,需中耕除草2~3次。早栽者,分株次數多,一般可發生分株4~5次,遲栽者亦有3~4次,所以中耕除草應在1~2次分株期間進行。主要田間雜草有野慈菇、野稗、浮萍等。

5.追肥以施有機肥為主。

生長初期如追施過多化肥,會引起莖葉生長過旺,導致倒伏和病害發生。一般可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每次每畝施20~30千克前2次追施尿素,後一次追施複合肥。磷肥可作為基肥施用,每畝施40~50千克。鉀肥可促進荸薺的膨大,從而提高產量,因此,可在結薺期追施鉀肥20~30千克。在浙江餘杭縣,氮、磷、鉀肥的合理施用比例在青紫泥田土上為13.3~16:1:3,在青粉泥土上為13.3:2:3。氮肥施用不能過多,否則,荸薺的糖和澱粉含量會下降。

6.灌水

晚水荸薺生長期短,要加速植株發棵,田間不能缺水,否則會影響荸薺產量和品質。伏水荸薺栽植時,前期宜灌淺水,灌水深3~5釐米,這樣有利於土溫提高,荸薺分株多,葉狀莖多。以後逐步加深水位到5~10釐米,以控制分櫱,促進荸薺膨大。

(五)採收及貯藏

1、採收:荸薺生長後期,地上部枯死後,即表明球莖已成熟,即可採收。也可留存田間,直到來年春季,隨時採收。

早期採收的荸薺,肉質嫩,味不甜,表皮尚未全部轉紅,皮薄不耐貯藏。12月下旬以後,球莖轉成紅褐色,含糖量高,味甜多汁,此時採收最為適宜。可在採收前一天排水,保持土壤爛軟,用手挖起。一般每畝產量1500千克左右,高產田可達3000千克。

2、儲藏:挖起的荸薺,洗淨泥土,剝去頂芽,分級上市。暫不上市的荸薺可用窖藏法或堆藏法保存。

田間地頭生長的這種果蔬——蒲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野草!


◆好了,關於“蒲婿”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馬蹄的栽培技術到不難,但是採收的時候真的很不易。你們把這種植物叫馬蹄、荸薺、地粟還是蒲婿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