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自1840年以來,由於閉關鎖國的既定國策,國力衰微,中國不斷遭到外國列強的欺侮,我們始終在不予抵抗;一觸即潰;逃跑;閉門不出;內訌;戰敗;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等怪圈中輪迴。

就連艱苦卓絕的二戰,其最後勝利,也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尤其是美、蘇強力介入的背景之下取得的。一部近代史,沾染著多少老百姓的斑斑血淚!

當我們把歷史往前再翻一點點,翻到明朝初年,一幕大戲徐徐上演……

十四世紀初葉,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統一日本。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託,於是流落海上,盤踞海島,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時侵擾中國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漸熾盛的倭患。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大海

從明初開始,倭寇對中國沿海進行侵擾,從遼東、山東到廣東漫長的海岸線上,島寇倭夷,到處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明初築海上 16 城,籍民為兵,以防倭寇(《明史紀事本末》卷 55《沿海倭亂》),取得了一些成效。至嘉靖時,倭寇又猖獗起來,並與中國海盜相勾結,對閩、浙沿海地區侵擾如故。

正統以後,隨著明朝政治腐敗,海防鬆弛,倭寇氣焰便日益囂張。正統四年(1439年),倭寇侵擾浙江 台州的桃渚村,殺人放火,掘墳挖墓,甚至把嬰兒束在竿上,用開水澆,看著嬰心啼哭,拍手笑樂。倭寇的罪行,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嘉靖時期,隨著東南沿海一帶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一些海商大賈、浙閩大姓為了牟取暴利,不顧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販賣貨物,他們成群分黨,形成海上武裝走私集團,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結日本各島的倭寇,於沿海劫掠。

在倭患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一些明朝官僚也與寇盜建立了聯繫,事情愈發不可收拾。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戚繼光

倭寇的滔天罪行,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被激憤的中國人紛紛組織起來,進行抗倭的自衛鬥爭,而戚繼光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的祖父為明朝開國將領戚祥,曾任朱元璋親兵,洪武十四年(1381)病逝,授世襲明威將軍。

戚繼光從小受其父戚景通嚴格教育,戚景通一發現其缺點,會嚴厲批評。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計士元,推薦戚繼光"留心韜略,奮跡武闈。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職而操持不荀。",更獲得張居正信任。

戚繼光從浙江義烏募集礦工和農民,編練戚家軍。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受到時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唐順之的啟發,從其所編"六編"中《武》獲得靈感,戚繼光創立"鴛鴦陣

"。

此陣法以十一人為一隊,居首一人為隊長,旁二人夾長盾,又次二人持狼筅,複次四人夾長矛、長槍,再次二人夾短兵。陣法可隨機應變,變縱隊為橫隊即稱兩儀陣,兩儀陣又可變為三才陣,三才陣攻防兼宜,適合於山林、道路、田埂等狹窄地形。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塞上長城

1555年,戚繼光調赴浙江就任都指揮使之際,中國東部沿海正不斷受到倭寇侵犯。一股70人的倭寇登陸後竟深入腹地行程千里,從浙東竄入安徽、江蘇,一路掠殺,還圍繞南京城兜一大圈。

當時在南京駐有軍隊12萬人,卻多不敢出戰。最後這股倭寇雖然被殲,但明軍傷亡竟達4000人!

倭寇雖缺乏統一指揮,只以小股力量殺人越貨,卻體現出日本下層社會結構的嚴密,其大小頭目對下屬能施以嚴格管制和指揮,還採取了飄忽不定的狡詐戰法並配備了仿西洋火槍而製成的鳥銃,因而屢屢以少勝多。明朝軍隊則雖量多而質差。

戚繼光奉命抗倭後,立即改革軍制,不用衛所制的世兵,而是招募流亡農民和礦工,精選3000人組建新部隊。這些士兵多受過倭禍之害,戚繼光就此以"保國衛民"訓導官兵,同時嚴肅軍紀,實行"連坐法",規定全隊退卻則隊長斬首等法規,使所部戰士鬥志高昂。

戚繼光還擯棄舊式"看武藝"的訓練法,採取了鴛鴦陣等新戰術,並建立了隊、哨、營等新編制,組織調度比較靈活。他還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製出鳥銃和"佛朗機"炮,從而使明軍進入了冷熱兵器混用的階段。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幾千人襲擊浙江台州、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部隊在人民群眾的配合支持下,先後九戰九捷,殲滅大量倭寇

,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戚家軍將領盧鏜、牛天錫也在寧波、溫州大敗倭寇,浙東的倭寇被全部掃除。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戚繼光點將臺

第二年,倭寇大舉進犯福建,從溫州來的倭寇與福寧、連江的倭寇一起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來的倭寇與福清、長樂等地的倭寇攻陷玄鍾所,並延及龍延、松溪、大田、古田、莆田。

倭寇在距寧德5公里的橫嶼,憑險固守,官軍與倭寇相持一年多。新來的倭寇又在牛田,興化築營固守,互為聲援,使福建頻頻告急。

戚繼光又率軍進入福建剿寇。戚家軍先是攻下橫嶼,斬首2600;又乘勝攻下牛田,搗毀倭寇巢穴。倭寇逃向興化,戚繼光乘勝追擊,連夜作戰,連克60營,斬首無數。戚家軍進入興化城,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

“宜將剩勇追窮寇”,戚繼光回師福清,又殲滅登陸的倭寇200人;同時明朝將領劉灦也屢敗倭寇,盤踞在福建境內的倭寇幾乎被全部消滅。

戚繼光返回浙江後,倭寇又大肆劫掠福建沿海。嘉靖四十一年底攻陷興化府城,在城中燒殺姦淫掠奪,無惡不作,盤踞兩個多月才棄空城退出,經岐頭攻陷平海衛(今莆田縣平海),以此為巢,四出騷擾。福建再次面臨倭患的威脅。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海防遺址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戚家軍再次進入福建。在攻擊平海衛倭寇的戰鬥中,戚家軍為中軍,擔任正面進攻,俞大猷為右軍,劉顯為左軍,從兩翼配合攻擊。

二十一日,戚家軍以胡守仁部為前導分兵三路,以火器打亂了倭賊前鋒騎兵,乘勢發動猛攻,俞、劉二部從兩翼投入戰鬥。倭寇三面受敵,狼狽竄回老巢。三路明軍乘勝追擊,將敵人圍困於巢中,並借風火攻,蕩平了倭巢。

此戰只用了四五個小時,殲倭2000多人,解救被擄男女3000多人,明軍收復興化城。平海衛之戰後,戚繼光又率部消滅了原侵擾政和、壽寧的倭寇。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相繼大敗倭寇於仙遊城下、同安王倉坪和漳浦蔡不嶺,斬獲頗多。

其後戚繼光又在福寧大敗倭寇,並與俞大猷一起最後掃清了福建境內的倭寇。餘倭逃往廣東,至此,福建倭患基本平定。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俠女十三妹

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犧牲陳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戰鬥:我敵對比為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己方犧牲陳四等3人;

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

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犧牲陳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戰:擊潰上萬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斬首688顆,己方無一人犧牲;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己方陣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戰: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犧牲20人;

平海衛戰鬥:

斬首2622顆,己方犧牲金漁等16人

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己方犧牲童子明等24人;

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己方無一人陣亡

蔡陂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己方犧牲31人……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守望大海

面對此情此景,戚繼光曾為詩云:"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抗倭鬥爭的勝利,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將領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而戚繼光率領戚家軍也實現了他"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滅倭志向。

在剿倭戰爭中,戚繼光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嚴格要求士兵,不準擾害百姓,做到兵民相體;在戰略戰術上,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進攻重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防禦重積極主動而不是機械地死守,在防禦中伺機反攻。

他創造了獨樹一幟的"鴛鴦陣",發揮集體互助、長短兵器結合的機動、靈活、嚴密的作戰優勢,有效地打擊敵人,這是戚家軍屢敗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繼光和戚家軍留給後人的一份寶貴財富。

當然,我們總結這段歷史,也有一些遺憾。因為從當時中日雙方的戰略態勢看,最有效地平定倭患的方法,應是建立一支實力勝於日本海盜的艦隊,以明初鄭和下西洋的建船水平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戰無不勝、揚我國威——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記

波濤洶湧

與戚繼光共同作戰的名將俞大猷便主張:"大治戰艦,賊來則擊,賊去則追,又來又擊,又去又追"。防敵、殲敵於海上,確實是戰勝海上強敵的根本途徑。

然而明朝當權者承襲了農耕民族的保守觀念,缺乏海洋觀,對付海上來敵主要靠的是陸戰,則是以己之短、擊敵所長。

瑕不掩瑜,戚繼光他們儘管沒能指揮艦隊馳騁東海,但在陸地戰場上演的抗倭大戰,保住了國家主權、保衛了百姓安全、激勵了全民鬥志,給中國人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甚至於在今天,每每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是激情滿懷、壯心難已!

願與大家一起探討歷史,請大家多留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