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最近我身边好多妹子都在混饭圈,每天啥也不干,就只知道盯着手机看怎么做饭。我觉得十分枯燥,做饭不就是最简单的化学反应么。


比如啤酒鸭,你以为是把鸭灌醉防止复活,但在我们学有机的眼中,只是让酒精和醋配比后合成乙酸乙酯。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只要你懂有机合成,你连做鸭都比别人做的好。


咦!要是能把科学与做饭结合,我分分钟变食神啊!到时候拍个黄瓜都能香死人!深思后我搞出了很多科研级烹饪技巧。今天我就将这些成果公之于众。





一、欧姆表测猪肉灌水


猪肉灌水,是一种用水把猪灌胖,夸大重量牟取暴利的不法行为。这种套路常发生在屠宰业和高校毕业论文

,学生可以把1000字的论文特么水成10000字,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猪。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这种灌水行为严重损害了我等猪肉爱好者的利益,但很多人在做菜时不知如何辨别猪肉有没有注水,非常苦恼。今天我来教大家一个方法。


众所周知,水是会导电的(别和我说纯水),注水猪肉的导电性会强于普通猪肉!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过欧姆定律。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显然,猪肉注水越多,电阻应该越低。所以只要测出猪肉的电阻值,与未灌水猪肉的标准电阻值进行比对,就能判断这块猪肉的灌水情况了!


那么标准猪肉的电阻是多少呢?我在外网的一篇论文上查到了一个根据猪的体脂率计算猪肉电阻的公式: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然而这求的是肉沫电阻,跟我们的需求不太符合。而且我咋可能知道那头猪的体脂率???


不过我查了一下平均数据,发现普通猪的体脂率都在15%左右...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大家以后不要再说自己胖得跟猪一样了...你没有这个资格...


没有合适的数据,我只能自己完成这个开创性的实验。首先从相隔2公里以上的3家超市买来了3块猪肉,合理判断它们不是同一头猪身上掉下来的。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利用欧姆表对这3块猪肉进行测量,得到电阻值。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看出,3块猪肉的电阻值差别不大,都在10kΩ~12kΩ之间。三家老板不可能联合起来骗我,就算灌水也不会灌得如此一致。



可以推断,正常这么大一块猪肉的电阻就在10kΩ~12kΩ这个范围内。吃完三份青椒炒肉后,我觉得这个数据还是很靠谱的。


因此建议大家下次买猪肉前先测测电阻,按照如下条件进行比对:

1、电阻值在10kΩ~12kΩ范围内,这是一头健康的猪,买了不亏;

2、电阻值大于12kΩ,可能此猪生前不爱喝水,皮肤比较干燥;

3、电阻值远小于10kΩ,灌水了,别买了,赶快去找老板退货。




学有余力的我,还顺手测了一下自己的电阻: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实验结果表明,我的脑子应该没进水。





二、柳叶刀片鸭


在正式烹饪之前,食材处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道工序。我们平时用的刀具粗犷大气,剁起肉来虎虎生威。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可一旦要从事片鸭这样的精细活时就很笨拙。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此时就轮到

柳叶刀出马了!


柳叶刀,即外科手术刀,广泛运用于动物解剖实验、医院手术台、公安局法医处、医学顶刊起名等场景。柳叶刀薄如柳叶,优美动人,摆在一起能把菜刀衬托得只剩个菜。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柳叶刀切割食材时,食材受力面积更小,压强更大。所以非常适合片鸭。一刀下去皮开肉绽,片起鸭来优雅从容,鸭子死在你手里都觉得鸭生无憾。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你甚至还可以用柳叶刀给鸭修一下腿毛。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还可以修修指甲。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精心摆盘后,一只88块的鸭子可以被你卖到880块!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就冲我这手精致的片鸭手艺,北京三星米其林餐厅都要哭着求我去当厨师长啊!


不过我建议大家吃饱了撑的再用柳叶刀片鸭,因为这玩意儿片起来有些慢,很有可能片到一半饿晕过去。





三、磁力搅拌器煮面


泡面,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适用于半夜嘴馋、月底没钱等常见场景。通常有3种吃法:碗泡着吃

锅煮着吃嘴啃着吃


其中煮着吃最好吃,因为锅里的开水运动比较剧烈,水流能溶解并带走面条表面的增稠剂,从而让水分更好地进入面条深处,口感更好,更入味。


但一口锅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好在大家都有磁力搅拌器!所以我推荐大家用磁力搅拌器煮面!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注:本台磁力不是实验室财产,是我自己买的

以及小朋友们请不要模仿我的操作


这玩意儿可以精准控制温度,我设置100℃水浴它就没胆子升到101℃!操作起来也很简单,调好温度,把面跟磁性搅拌子一块放入烧杯里,摁下电源,开煮!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看呐!泡面在加热过程中旋转起来了!你用什么锅都无法达到这种奇观!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这是利用磁性物质同极相斥

的特性,基座两端的极性不断变换,迫使磁性搅拌子转动,从而带着泡面一起旋转,形成环流


在旋转中,面条的受热更加均匀,调料跟面的混合也更加均匀,你很难吃到一根夹生的面,要夹生都是一锅一起夹生,非常团结。总之好吃!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科研狗的最佳煮面助手——磁力搅拌器,你值得拥有!





四、圆底烧瓶炖汤


炖汤,是一个漫长的加热过程。实验室也有很多加热装置,比如烧瓶,一听就很想让人烧一下。大多人家里都常备着烧瓶,按底面形状可以大致分成两类:平底烧瓶圆底烧瓶。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那这两种烧瓶,谁更适合炖汤呢?我用matlab模拟了一下两者水浴加热的效果。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这个图乍一看没啥区别哈,但其实当我们把局部放大后,发现圆底烧瓶热量分布比较均匀,而平底烧瓶在底部拐角处绿得更快,和周围区域相比温差能高达2℃...所以实验室一般会选用圆底烧瓶作为加热容器,而这也将成为我们炖汤的器皿。


我选择了一个三口烧瓶,用鸭架骨头来熬鸭汤。加入食材后,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水浴加热。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注:小朋友们不要随意模仿!


三口烧瓶多出来的几个开口,正好适合我们添油加醋啊!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在汤煮好之后,它还能给我们提供多种喝汤思路。你可以召唤小伙伴来喝,浓情蜜意。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独享,越喝越年轻。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总之味道还是不错的。就是容量太小,有点不够喝。


再次强调!以上实验沙雕操作,请小朋友和不懂事的大人不要轻易模仿。





看到这里大家会有疑问了:你光教我怎么吃肉喝汤,但特么没说咋煮饭啊!人是铁饭是钢,米饭可是基础啊!


的确,吃饭当然要以饭为本。煮饭看着简单,加米倒水火一开,等熟就行了。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有人煮出来香得一匹,有人煮出来熟了一粒。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透过屏幕都能闻到的香!


一样的米不一样的饭,为啥呢?当然是锅的问题!儿时吃过饭的都会有印象,小时候的柴火饭都香喷喷的,那是因为大锅的弧形底面大,受热均匀,火力旺,每粒米都被煮的透透的。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难道我为了吃碗好饭还得先生个火?当然不用!苏泊尔本釜IH电饭煲,就能煮出和柴火饭一样的口感!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苏泊尔采用了广口球底的本釜内胆,弧底超级大,相比上一代的球釜,受热面积足足增加了30%,就像球底烧瓶一样受热均匀,保证每一粒米饭都一样熟!


煮饭时,广口球底的设计让满锅的水分都形成环流,就像磁力搅拌器一样让整锅米饭在其中翻滚、加热,每一粒米都逃不过,煮出来香得不要不要的。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而且由于底弧扩大,水面高度降低了,加热距离缩短了,每一粒米饭能更快接收超大火力,从里到外都熟得通透!最后煮出来的饭巨香,每一粒都很Q弹,感觉不加菜我都能吃两碗!


实验仪器用于日常烹饪的可行性分析——以磁力搅拌器煮面为例


如此牛逼的本釜电饭煲,真心建议大家也买一个!用这个锅煮出的米饭,绝对吃嘛嘛香,直线提升你每顿饭的满足感!就算你是身处北京CBD,也能享受到香甜柴火饭的快乐!!推荐给大家!我去吃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