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面對疫情,初三和高三的學生該怎麼辦?

面對疫情,初三和高三的學生該怎麼辦?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按照民間習俗,這一天要理髮。但是這個特殊時期,理髮店都沒有開,如果再過一段時間還沒開,估計很多人的頭型就更像流浪漢了。

我則沒有這個擔憂,因為我是光頭,通常隨著刮鬍子,自助用剃鬚刀刮一下,每天都能油光鋥亮。之前曾有人說我這樣太麻煩,不如去理髮店理髮方便,但現在在這個特殊時期,本來的麻煩,卻忽然顯出比較優勢來了。

其實世間的很多事兒都是這樣,有時候覺得是沉重的負擔,但換另外一個角度卻發現是輕鬆無比的事情。疫情期間的初三、高三,對於每一位同學來說,也是一樣的,都有兩面,一面是“危”,一面是“機”。

最近經常被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中高考要不要推遲,很多人,尤其是中高考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一定對此特別關注。其實,這類信息不值得關注,原因很簡單,不管是按時考也好,還是推遲考也好,該考總還是要考,俗話說,“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你總是要和別人在同一個時間節點上考試,既不會佔便宜,也不會吃虧。

雖然在時間節點上沒有佔便宜或者吃虧的問題,但是,在這個特殊階段,作為初三或者高三的考生,是不是能夠選擇正確的路徑,正確的做法,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未來的人生走向問題。


焦慮很正常,畢竟中高考是大多數人人生中為數不多的幾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當然希望能夠做得更好。因此,選擇正確的路徑,做正確的事,就非常重要。

如何選擇正確的路徑,如何做正確的事呢?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如果沒有疫情,在正常上課的狀態下,這個階段我們同學都在做什麼樣的事。

對大多數學校而言,初高三都在上學期就將新課結束了,要用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來複習。而複習階段通常是在不斷地做練習,做練習,再做練習中度過。

在這樣的節奏中,每個學生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的,近乎於一刻都不能停息。而在著被安排的滿滿的節奏中,似乎每個人都有一種充實的感覺,感覺自己真的在努力,在奮鬥。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事實並不如此。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真的無法招架這雪片一樣發下來的篇子,只能是應對任務,磕磕絆絆地一張又一張地做,直到身心俱疲。有一些類型的問題,本來自己已經徹底掌握了,但依然不得不按照全班的節奏,再來一遍。


而有一些自己不會,或者似是而非的問題,沒弄懂的依舊沒有弄懂,很難有時間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琢磨一下自己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如何揚長避短,如何查漏補缺。所以,看起來似乎很努力,但實際上卻是在不停地吃夾生飯而已。

這就是班級教學中不可避免的弊端,班額越大,學生越多,問題就會越大越多。不得不跟著老師安排的節奏走,不得不跟著班級的節奏走,但這樣對老師來說,失去了“因材施教”的意義,對學生來說,則失去了“因材得教”的可能。

為什麼說新冠疫情既是“危”也是“機”呢?

“危”就危在停課了,對相當一部分習慣“聽話”被動學習的學生來說,他們忽然失去了外界的推動,忽然一下子不知道自己該怎辦才好,不知所措了。


雖然有了各種各樣的網課,但是,有國家的課,有地方的課,還有學校的課,一下子又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如何取捨,和在學校裡不斷面對大量的各科的篇子並無大的區別,都只是在勉力應付而已。

“機”在哪裡呢?“機”正藏在這個“危”裡面。


沒有了老師面對面的指導,或者更準確地說,老師的控制力沒那麼強了,畢竟鞭長莫及,但學生可以自主控制的時間卻增多了,不用再擔心老師統一佈置的任務,本來自己已經會了,但不得不又來一遍,要不然老師會嚴厲批評。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時間了,如果做得好,反而可以成倍地提高效率。


面對疫情,初三和高三的學生該怎麼辦?

那面對這個“機”該如何去做呢?我以為應該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好好靜下心來琢磨一下自己將要面對的若干考試學科的優勢和劣勢。

大多數學生,不可能所有的學科都均衡發展,都可能有一些學科比較有優勢,另一些學科則是相對劣勢。那麼,這個時候就要統籌安排,思考如何保持優勢,如何彌補劣勢。這樣的原則問題誰都會說,但是,更具體更細節的問題則很多人並不知道該如何操作了。

比如,某同學語文和英語兩個學科,相對而言都較弱,那麼,在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分配時間呢?雖然我是語文老師,但我卻建議將時間多花在英語上一些,因為相對而言,英語的考試範圍是有限的,只要找準方法,下足氣力,提高會比較快,語文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科目,不會提高很快。

要想清楚每一學科乃至於每一學科內部的知識模塊中自己的水平如何,哪個掌握得更好,哪個掌握得差一些,然後衡量一下,哪一些可以通過較短時間,集中投入精力就有較快的提高,要集中優勢兵力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保持優勢,不要壓蹺蹺板。不要摁倒葫蘆起來瓢,這個科目漲上去了,那個科目卻掉下去了。

第二:不要埋頭在卷子堆中,要有意識地抬起頭來思考,卷子一定要做少,做精,要真正能夠舉一反三。

前面講了,如果是在平時,初高三的下學期,各種篇子就會雪片一樣飛來,這時候,很難很清晰地辨別哪些篇子價值大,哪些篇子價值小。加上又有老師的統一要求,就不得不做,很難有自己的判斷。而疫情期間,在家學習,這個選擇的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了。

簡言之,不要去做那些各種各樣的亂七八糟的篇子,現在得到各種練習題的途徑太多了,也太容易了,所以魚龍混雜,總以為自己一直埋頭做練習就是在努力,這實在是大錯而特錯。要做最有價值的卷子,最有價值的卷子是什麼?就是歷年的考試真題,少則三年五年,多則十年八年。

對這些題,可以先橫著做,一年一年地做,然後再縱著做,一個類型一個類型地做。當你把這些真題都踏踏實實弄明白,弄清楚之後,不但搞清楚了來龍,還搞清楚了去脈,可以說面對將要進行的中高考是手到擒來,小菜一碟。


不要被每一年的所謂新題型、新思路所矇騙,事實上,每一年新的東西很少,絕大部分都是已有內容的重複而已,是“穩中有變”,即使是“變”,基本上也是新瓶裝舊酒而已。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初高三下學期做了無數的練習題,但直到走進考場,對哪一類型的問題是中考高中最典型的問題,在中高考真題中如何發展變化的,恐怕心裡並不真正有數。


而我作為老師,隨便說一箇中考的真題,我可以立刻說出這是哪一年的哪一道題,這個題在之前的年份是怎樣的,之後的年份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所以在我的眼裡,沒有什麼所謂的新題,無非是不同年份試題的複製或者剪接而已。

如果能夠通過“橫向做”,“縱向做”,把歷年的真題弄得清清楚楚,能夠把握各種類型的問題,看清其歷年的發展變化走向,則可很容易對未來的考試有一個良好的預判,有一個充分的準備。


不要被動地等待老師佈置任務,而要自己通過做各科的中高考真題發現問題,然後結合這些問題,再有針對性地向老師或者同學求教,自然效率倍增。

限於篇幅原因,對這個問題不再展開,可以在我的公眾號中搜索“中考”“現代文”等關鍵詞,看到更多詳細闡述的文章。也可以看文末鏈接中的相關文章。

第三:不要滿足於做了很多題目,甚至記住了答案,而要以己為師,要真正在思維上弄透徹,不留任何思維上的盲區。

初高三階段,絕大多數同學都做了很多練習題,有一些練習題不止做了一遍,甚至連答案都記住了。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答案都記住了就是真的會了。事實上,並不一定真的掌握了。

什麼是真的會呢?就是在面對同一類型的問題時,能夠一以貫之地採用同一種有效地思路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跟著感覺走,這次這樣,下次那樣。同時,在面對變化時,還要能夠迅速地識破這種變化從哪裡來,是哪一類型問題的發展,然後微調已有的應對策略。

要想檢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有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可以採用,那就是“以己為師”或者說要自己扮演老師的角色。

可以自己給自己上課,也可以給家長或者同學上課。能否把一個問題,一類問題講清楚講明白,可以非常清晰地判斷思維上是不是真正通透了。


有些時候似乎自己做起來明白了,但一旦講起來,忽然發現某些地方依然磕磕絆絆,表述不清,實際上這些地方正是自己想得不清楚,不通透的地方,需要再次花心思去多多琢磨才好。琢磨透了,講得流暢了,就是真正掌握了。


除了自己講題之外,還可以自己出題,如果你能夠根據中高考試題的發展變化,利用中高考已有的材料,命製出像模像樣的試題來,那面對這些試題的時候,你還有必要緊張不安嗎?

具體掌握了以上三個基本原則和方法,那麼我們初高三同學,就不需要再糾結什麼時候開學,什麼時候考試的問題了,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按部就班地做下來就是了,最終結果一切盡在掌握,一定錯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