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當兵時都吃什麼飯,你在軍營吃過的最好吃的飯是什麼?

木子知兵史


我是91年12月在西安當兵,新兵連沒有油水,每頓鹹菜,白菜粉條吃膩了。記得有一週六,炊事班為改善伙食做包子吃,有個戰士可能真是肚子荒了,一口氣吃了20多個撐得要死!不過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班長帶我們第一次外出吃了個肉夾饃,那個味道至今還記得。哈哈,一晃就30年過去了……


楚天樂293


一九八O年,我們入伍去徐州,當時的連隊伙食標配,戰士每人每天供應七兩米,三兩面,每週五天可以吃飯,兩天吃饅頭,包子,麵條,或者是自發面炸油條,改換伙食花樣。

由於我們組建的是新連隊,無飼養生豬,無種植儲存蔬菜,來改善伙食。全部靠上面調撥的費用,提供戰士的日常伙食開支。

飯多面少,河南,山東籍戰友有點不習慣,平常吃飯,他們只是簡單的吃上一碗米飯,從不添飯。而到蒸包子,吃饅頭時候,他們都是連吃連帶,黃挎包裡塞的都是饅頭,夠過兩天口福的。孫戰友一口氣吃了十一個饅頭的印象,至今難忘。

經過一年的自力更生,只給自足,連隊飼養的生豬也可以殺了,張班長放養的白鵝也可以殺了。炊事班窖藏大白菜,蘿蔔應有盡有。

第一次在部隊過春節,連隊殺了一頭肥豬,殺了十二隻老鵝,包括軍民共建村贈送的一筐鰱子魚。紅燒魚,蒜頭燒老鵝,紅燒肉,紅燒排骨,包菜油渣湯。四菜一湯,是我們在部隊軍營,吃過的最過癮,最解饞,最好吃的飯菜。


雲中賞雲


70年末,71年兵,物質極其匱乏年代,伙食標準每人日,0.415元,兩頓粗糧,早,紅色苦澀高糧米飯,自制小鹹菜,中午細糧,大米飯或饅頭,炒兩個帶少量油的菜,晚,玉米大碴子粥,小鹹菜。最好的一頓飯,當屬過年了,早晨以排為單位,炊事員事先準備好面,餃子餡兒,領回包餃子,一口大鐵鍋,先燒開水準備著,先包好的,先下餃子,最後包完的,下餃子時,水已經成粥狀,煮出餃子成片湯,餃子粥了,可吃起來,也是香的狼吞虎嚥。這就是我當年軍營伙食生活。


念戰友情


軍人吃飯與老百姓吃飯最大的區別就是:軍隊做什麼吃什麼,百姓吃什麼做什麼。

每個連隊都成立軍人委員會,由連隊副職幹部、部分班長、司務長和衛生員組成,主要任務就是定食譜。星期天下午,大家準時開會,制定下週食譜,沒有特殊情況,炊事班就照食譜做飯。

我在部隊服役20年。吃什麼飯記憶猶新,八十年代前,整個社會還不富裕,部隊生活相對來說也差一點,但說吃不飽飯的,純屬扯淡。八十年代以後,伙食逐步得到改善,農副業搞的好的連隊,平時可以達到四菜一湯,或者更豐富一些,搞的不咋地的連隊,平時只有二個菜左右。週末連隊會餐,好的十來個菜,差的也必須六菜一湯。可以喝一點酒。要說吃的最開心的,應該是包餃子和大肉包子,81年春天一個週末(星期天兩頓飯)連隊吃包子,從下午5點半,一直吃到天黑,我的班長(河北磁縣人,78年兵)吃了19個,我也吃了12個。

2000年,我退出現役時,部隊生活已經很好了。





天馬行空的老兵


我們七十年代在海島當兵,吃的以高粱米為主,早上中午都是高粱米飯,晚飯有二米飯(大米和高粱米一起煮)或者麵食。那個高粱米飯真是一言難盡哪!那時炊事班做飯燒煤,經常不是做糊就是做夾生,這還不說,關鍵一是島上蔬菜少,這東西吃了又幹燥,整得上廁所都打怵;二是高粱米實在不好消化,很多人因此得了胃炎(多年後一提到高粱米飯我還感覺胃疼)。我們醫院女兵多,知識分子多,吃苦精神比不上連隊的戰士,一般都是早飯象徵性的吃一點,午飯也是少吃點,晚飯敞開肚皮吃。我們有個醫助,有一次竟然吃了11個大包子,他也因此得了一個外號“大胃”。因為“大胃”和“大尉”諧音,新兵總是對他很敬畏,以為年紀輕輕就是大尉,挺厲害的。想想那時候在海島當兵,確實很艱苦。每年有兩個月全島都籠罩在大霧裡,床墊都黴爛了,得關節炎的特別多;冬天沒有暖氣,值夜班還要拎個煤鏟子看著病房的爐子;島上沒有長電,九點就得熄燈,值夜班查房還要拎個“馬燈”,要是有個危重病人,滿走廊黑乎乎的,真的挺嚇人。就算這樣,我們從來沒有過怨言,也沒有為自己這段當兵的經歷後悔過,相反我們感到很慶幸,因為有了部隊的艱苦磨礪,才使我們後來的人生之路走得更紮實。


81950103


說起當兵時吃什麼飯,我告訴大家。我是一九六五年入伍的北京青年。我們駐守鴨綠江口,當年北洋艦隊殘敗的大東溝。當時部隊伙食每天只有四角錢。一半粗糧是高粱米。一半細糧是百分二十的大米,百分之三十的白麵。連隊自已養豬。伙食能有一點剩餘。剛從三年自然滅害走出的我們,已經感到生活挺不錯了。那時候的標準只有一條,就是吃飽飯。高糧米飯隨便吃,每噸一盤東北酸菜加少許肉片。吃的這樣,大家練兵熱情很高,隊列,走步,射擊。敢於刺刀見紅。勇敢不怕死。大家都有一個信條,為國犧牲光榮。


硝煙遠逝


我1962年當兵,吃的飯

一開始是武警呼瑪縣中隊。62年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剛剛過去。當時一天二頓高梁米飯,一頓一蘿到底的黑麵饅頭。我記得定量一天1斤5兩8,伙食費一天0,68元。20多人大鍋做的高梁米飯不好做,不是火大糊了串煙味,就是湯小夾生,不好吃。盛飯一碗底,對付幾口,也象咽藥似的。吃饅頭放個肚皮半斤1個吃進去。趕上週日一天兩頓飯,吃2個饅頭1斤重。吃菜,土豆,白菜,羅卜。

64年夏天,派出一戰士到20餘里的深山溝,呼瑪河支流擋亮子,捕魚。呼瑪地廣人少,這深山溝沒有人煙,魚多個大又肥,3~5斤,10來斤,20~30斤的魚都有,哲羅,丫羅,大麻哈等冷水魚。中午每人一碗魚,燉著吃,有時吃膩了。中隊種地搞農副業。用高糧米換當地農民的黑白麵,這樣吃高糧米就少了。中隊還養豬,年節殺豬,吃血腸殺豬菜,有個46年老班長會做菜,除夕下午也能吃到10幾個菜,什麼熘肉叚,紅燒肉,拔絲土豆,喝上半二碗白酒,熱熱鬧鬧過春節。

65年我任中隊文書二年,兼負責伙食。每個月的伙食費安排好,多買肉,買菜,儘量不剩餘,農副業收入還補貼。那叚我在的中隊伙食辦的好,幹部戰士吃的滿意。伙食好也是"四好連隊“條件之一。


用戶6096一帆風順


我1969年當兵,在東北,當時吃的是,高粱米飯,大米飯,發糕,饅頭,等等菜主要是土豆,大白菜,蘿蔔,辣椒,西紅柿,茄子,黃瓜等等,每週都有三.四頓肉吃,還不錯,比百姓家裡好多了。最讓人難忘的是,部隊派我到福建接兵,反回時軍列到山東“德州”,站臺上有賣“德州扒雞”的一塊五一隻,我買了兩隻,當時我每個月津貼8塊,那可是鉅額開銷,心疼也敵不過饞蟲子,開吃,那扒雞是草紙包裝外貼一張紅紙,上面印著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當時點心,雞蛋糕都是那樣包裝,紙繩困系,看上去活像一把手槍,紙包打開香滿車廂,墊著包裝紙一抖,手裡只剩雞骨頭。吃一口那叫一個香,好吃得一輩子忘不了。改革開放以來,多少次去得州,卻怎麼也找不到這口味了,只得買幾隻包裝精美的“德州扒雞”卻怎麼都不是原來的味道,真讓人遺憾!


用戶三傻子


八八年兵,駐地內蒙古博克圖。每天就是早餐:能查出大米粒的清湯大米粥、卜留克鹹菜、大蘿蔔鹹菜、粘在手上甩不掉的饅頭。午餐:炒胡蘿蔔、土豆片、土豆絲、土豆條、大白菜、大頭菜,夏天豆角燉土豆、茄子燉土豆,永遠也蒸不熟的大米飯。晚飯還是:能查出大米粒的清湯大米粥、卜留克鹹菜、大蘿蔔鹹菜、粘在手上甩不掉的饅頭。當了三年兵回到家裡拿著媽媽給削好皮的蘋果🍎吃到嘴裡才發現竟然忘了蘋果🍎是什麼味道,但是我不後悔,我依然懷念我的軍旅生活!






寒冬38981691


我是76年底入伍的女兵,我們部隊的伙食早晨餐主食是小米粥、饅頭,有時是玉米窩頭,鹹菜是雪裡紅鹹菜白蘿蔔幹鹹菜為主,中午餐主食是二米飯,大米加小米就是二米飯,有時也吃高粱米加大米二米飯。菜是根據季節冬天炒大白菜粉條、炒土豆菜,炒白蘿蔔、紅蘿蔔,紅白蘿蔔這倆種菜有時加點豬肉肥肉多,我們女兵們還不吃肥肉,把肥肉都給男兵們吃,男兵們可高興啦!夏天還好能吃上西紅柿炒雞蛋的菜,青椒炒肉,茄子炒肉,四季豆炒肉,其實,夏天的菜都是我們各個科室種的各種各樣的菜,菜成熟後就交到炊事班,晚飯又是饅頭和小米粥炒白菜或者是蘿蔔乾鹹菜,最盼望的是八一建軍節會餐可以美餐啦!八一節我們女兵喜歡幫廚可以提前試吃嚐嚐各種各樣的炒的鮮美的菜,心裡可美啦!不過平時週日也改善伙食比如包餃子,包白菜包子!在部隊鍛鍊了我! 在部隊最喜歡吃餃子、包子,因為,我們女兵可以幫廚,蒸熟的包子可以提前嚐嚐解饞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