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老年人不顧及子女,變得極端自私,甚至無端遷怒子女,怎麼辦?

碗裡無姜


你說老人自私是沒有達到兒女的目的,不再讓兒女啃老不再犧牲老命為兒女,問一問爹媽養大了兒女,你們付出多少呢,老了,兒女應該付出養老,養了嗎,沒養吧,那你太自私了天打雷劈


旭日東昇246055967


老人不顧及子女,變得自私,遷怒子女。由“變得”一詞可以讀出,老人以前不是這樣的,是現在變得這樣了。我身邊也有幾個例子,分析可能的情況有四:

一,老人患有精神類疾病。

比如老年抑鬱症、痴呆早期。

痴呆老人大腦細胞部分死亡,腦的思維功能和運動功能都不同程度的受損,支配不了自己的言行舉止,所以說話做事都不著調,不在常理。

我的大嫂就是這種狀態,有時我侄女生氣就像訓她兒子似的訓她,她更是氣的臉紅脖子粗地訓我侄女:當年你爸爸在泰安部隊上,我在濟南一個人拉扯你們仨,還得上班……,此時我侄女就偃旗息鼓了。幾個小時後一吃飯就都忘了,一切如常。只要子女們不跟她抬槓,順著她,她就啥事沒有。

可很多子女不瞭解這是老人的病態,不免會責怪老人不顧及子女。

人老了就是老小孩,其實還不如小孩的腦子靈光。子女要把老人當不懂事的嬰兒或者病人看待,別計較老人現在不好的性情,多想想以前老人對子女的疼愛情景,不爭辯自己的對,不糾正老人的錯,就隨著老人不著調的思路哄他們高興,照顧好他們的衣食起居,這就是孝順。

所謂孝順,說的不光是孝,還有順。

二,老人身體有病不適。

比如有些老年慢性病,如心臟病,甲狀腺功能減退,骨質疏鬆,關節病,更年期延長,等等,不僅身體難受,還有會導致內分泌方面的問題,從而出現一些心理上的異常。

這種情況下,子女若以為老人無病呻吟,不幫自己看孩子做事, 對老人的痛苦不聞不問,甚至冷漠反感,就會使老人很傷感。

對比自己對子女的疼愛,老人心裡有落差,感嘆子女不孝,醒悟靠子女養老不靠譜。因此,開始為自己的養老考慮,才變得自私。

三,子女啃老在先

子女向老人不斷索取,比如要老人給買房、買車、彩禮、滿足其他消費等等,這是子女自私在先。

老人能力有限,滿足不了子女的所有消費要求,子女認為是老人自私,捨不得給子女花錢,不疼愛自己,而沒有體諒老人的艱辛,是否有實力滿足你。

這也是老人教育子女方面的缺失,比如溺愛,從小沒有給子女嘗試生活艱辛的機會,所以子女就養成了啃老的習慣。

當老人沒有能力去溺愛了、並且自己也需要關愛時,才發現過往的溺愛換來的是失望,悔不當初,心態失衡,因而變成現在這個“極端自私”、又愛衝子女發火的樣子。是子女自私在先,老人感悟,自私在後。

四,老人年輕時脾性就如此

老人一直以來都是這樣,自私、脾氣暴躁,對子女的愛少,為自己考慮的多,為子女考慮的少。 這種父母也是有的,但極少。

老了以後,由於腦功能的不斷退化,老人的這種脾性更嚴重了。

只要父母沒有拋棄子女,把子女養大的過程總是辛苦的,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如今老了,即使子女對老人沒有了感情,還有血緣,也該儘子女的贍養義務。

對號入座:

先看看是不是子女誤解老人了,把病人當正常人對待了?才有老人的對立情緒?

再看看是不是子女自私在先,傷透了老人的心,才有老人自私在後?

最後看,老人是不是年輕就這樣,只是老了以後更嚴重了?也是必然。

總之老人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是因為病態或者失望所致。

人老是自然規律,沒有一個人逃脫這個規律而不老。

將心比心,用自己對自己孩子的感情去理解老人,讓他們過個輕鬆的晚年,自己的子女也會有樣學樣的。


Shuang降


我的母親臨過世的時候,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那是我的母親,我不能代替,只有想盡一切力所能及的辦法減輕她的痛苦和恐懼!有時候也會說兩句氣話!可是過後還是老老實實伺候她老人家!想過小時父母照顧的辛苦!所以才能心平氣和伺候老人家!不過老人和孩子對比!還是小孩好伺候,只要吃飽穿暖,乾淨衛生,小孩子一點都不鬧!可是老人家就不行了!特別是至死都頭腦清醒的老人,可以一天一頓!也可以一天二十四頓!不給還不行!一頓一口水一口飯!在喂不吃了!飽了!夜裡你還不能睡覺!因為老人家特別怕一切東西,連大聲說話都要害怕!哎!媽媽,願你和爸爸在天堂安好!兒子想你們!


家有一寶no1


這話有幾方面說法,我身邊就有,父母把孩子都養大了,手裡可能也空了,身體健康也不行了,就是手裡有也有別的事,孩子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年青人就是一個肯老族,孩子讓父母代,飯也讓老人做,錢也讓老人出,他也是年級的人了,想過他累嗎,本門親屬各方面禮錢你們出嗎,千萬不要在多子多孫了,一個照顧不到,就會出現各方面的怨言,這個就一個兒子,倆女兒出嫁了,老人病到沒人做飯,帶病還要起來做飯給媳婦孫子吃,結婚5年分開了,沒做過飯,說不會做,老人可憐兒子孫子哪個累呀,看不到頭呀,看看現在就想到自己未來了,也就沒精力問了,這次病毒期間,在老人家吃一個月,因一點小事和老人反臉了,媳婦帶個兩歲孫女,爺奶帶4歲孫子從幾個月開始帶,孫子4歲寧捱打哭,都不願根父母睡,吃住就跟奶奶,這次奶奶呀痛受不了,他們在旁邊玩手機還等奶奶做飯吃,奶奶火了,說了幾句,最媳婦把屋裡拉圾,板凳揣捯走了,老人說想死了,指望不上你:媳婦到外面她可能也有一篇論文,


讓我安靜下來


老年人的難處年輕人應該體諒,我看到一為位老人七十多歲因為兒子出軌小三上位,兒媳婦帶走了兩個可愛的孫女,老兩口男人得了小腦萎縮,不認親人,女人得了腦血栓,家裡沒有了歡樂,這樣有傷痕的老人還會顧慮什麼,只有不解和悲傷。


榮990


曾經聽別人說過一句話:“五十歲左右的父母是香餑餑,大家都搶著要,六七十的父母惹人嫌,大家都想往外推”。究其原因,五十歲左右的父母還不太老,有精力幫著兒女洗衣做飯,接送孩子,處理各種家務瑣事,甚至在金錢方面也可以貼補孩子。在孩子眼中,雖然父母還是愛念叨自己,生活習慣也和父母不太一樣,但是,自己有求於父母,父母是來幫忙的,能幫著自己解決大部分後顧之憂。這個時候的父母,總的來說,對於子女來講,是可敬可親的。

仍然有精力的父母,含飴弄孫,有很多事情做,也不會時時傷春悲秋,把注意力都放到子女身上,與子女產生過多的矛盾。


六七十歲左右的父母,精神都大不如前,甚至有的還疾病纏身,這時候子女和父母的矛盾都會一一凸顯了。養兒防老,兒女認為讓老年人吃飽穿暖就好了,一般不會去顧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果老年人還有其他方面的訴求,有的兒女甚至認為無理取鬧。為了老年人的安全或者居家的和諧,子女甚至可能強硬地和父母說他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但是,老年人一輩子的習慣不是輕易能改得了的,改不了,就容易激發矛盾。一有矛盾,兒女委屈,老年人也自感委屈。

對於老年人來講,自己正常的社交生活沒有了,就會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兒女的身上,但是子女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陪伴父母,如果父母強行和自己說話,東拉西扯,就會很煩躁,不自覺地就態度不好起來。這時,老年人就會認為自己老了,沒用了,遭到兒女的嫌棄了,很容易變得敏感多疑,暴躁易怒。有時候,聽到隻言片語,就會聯繫到自己身上,就會想衝子女發火。

自己感覺老年人不顧及子女,變得極端自私,甚至無端遷怒子女,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之前父母太無私了,一旦父母幫不了自己時,不分實際情況,就認為父母變得自私了;是不是自己對父母要求太多,自己對父母的一些要求是否不那麼合理,父母不是不顧及子女,實在是無能為力。或者在我們不知不覺時,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受損了,已經成為“老小孩”的父母,已經不能正常地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氣了。如果真是老年人的錯話,能勸就勸,實在勸服不了,把握住一個度,體諒對待就好。


和則久


一直在照顧,被照顧的就認為是應該的。

父母慢慢就老了,特別退休之後生理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和生活,從照顧別人慢慢地需要孩子關注和幫助。

這個階段一直被照顧的孩子就受不了了,在他們的眼裡就是變得自私自利了。


助人才樂1


老人一輩子不容易,現在的老人年輕時都吃了很多苦,子女多,負擔重,一生真的很不容易,他們的生活習慣,人生觀早已形成,由於過去和現在的生活條件,生活環境完全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所以與孩子們在很多事情上觀點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只有求同存異,最大限度的關心安撫老人,如果能用你的孝心和真誠打動老人,事情就會好辦的多。我的鄰居是一位八十多歲的高中退休老師,現在月退休工資四五千元,孩子們工作都很好,都很孝順,但老人年輕時孩子多,工資低,吃了很多苦,又經歷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大饑荒,當時全家缺吃少穿,極其困難,養成了仔細的習慣,現在吃剩下的半碗飯也捨不得倒掉,非要下頓熱熱再吃,孩子們再三勸說都沒用,誰也沒辦法,有時孩子們偷偷把剩飯倒掉了老人家就很生氣,兒子就說怕吃剩飯吃壞了老人,以後剩飯堅決自己吃,老人家怎忍心讓孩子吃自己的剩飯,這件事就自然解決了。只要老人知道孩子們是真心為自已好,好多事就好辦好商量了。還有很多事雙方無法化解,但只要不影響生命健康大事,各自安好就行。

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各種毛病都出來了,每天被病痛折磨的難受,心情不好,自然就容易發火,還需兒女多關心體諒。

還有種情況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種機能退化,真有點糊塗了,那也只有盡力安撫照看了,每個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生老病死,無人能免,只能且行且珍惜。

在此也希望老年人能體諒孩子們的不易,自知自明一些,現在社會生存壓力很大,每個人都不容易,不要輕易對子女發火,一家人有事好商量,多些理解關心,少些指責埋怨,有些事不該管的不管,該放手就放手,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凡事自己看開些,只有這樣才能家和萬事興。


山村美景


這樣的老人一般來講都是80左右的年齡了,他們的身體與大腦都在退化。實質是內心的糾結,怕死愛錢是兩大特點。偶爾也會顯示出對過去幾十年付出的怨氣。他們年輕時確實吃過很多苦,與今天做比較有巨大的失落感。沒太好的辦法,我們的生命出自他們,就耐心的忍忍吧。儘可能的對他們好,做事不留遺憾。


客勒兄


極端自私的老人有,但必是少數的,這是每一個人的性格,這些人年輕時就是極端自私自利的人,上不顧老,下不管小,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你的是我的,我的你不能動的,他們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們身邊的親人兒女會恕他,朋友會遠離他,這種人到最後全是孤家寡人一個,這樣的人一輩子都是這樣的,這社會以後象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自私利益決定做人的準則,從小到大到老的生活條件,和家庭教育,及父母的寵愛,別人的忍讓,都能造就一個人的極端自私的性格,在這一代獨生子女中,這樣的人要佔大多數,不知道他們的兒女以後會有啥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