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秦國一大將,開疆數十萬平方公里,自立稱帝,陵墓如今仍藏於鬧市

秦始皇不光掃平了六國,更是向南拓展疆土,把珠江流域也納入了中華疆域。當時的嶺南地區還一片蠻荒之地,生活著很多越人,被統稱為百越,與北方打交道也極其不方便。

為了進軍嶺南,秦始皇派大將軍屠睢,率50萬人馬南征,遭到了百越的頑強抵抗。來自北方的秦軍不適應南方氣候,以及越人的偷襲,死傷慘重,連主將屠睢也被殺死。

秦國一大將,開疆數十萬平方公里,自立稱帝,陵墓如今仍藏於鬧市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再次南征。為了解決糧草運輸問題,秦軍開鑿了靈渠,把長江和珠江流域連為一體。經過艱苦的征戰,秦軍終於平定了嶺南,設立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拓展了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任囂和趙佗兩位將軍完成使命後,負責繼續鎮守嶺南三郡。沒幾年天下大亂,秦朝陷入了一片混亂。而任囂此時病重而亡,臨死前他把大權交給了趙佗。

沒想到,趙佗不但沒有領兵效忠秦朝,反而下令關閉各關口,斷絕與中原的交通。據說,隨任囂趙佗南征的50萬秦軍,大部分是投降的原六國軍隊,對救援秦朝本就不怎麼積極。

秦國一大將,開疆數十萬平方公里,自立稱帝,陵墓如今仍藏於鬧市

趙佗將郡內的官員都換上自己的親信,又領兵把不服從的郡縣全部吞併。終於在公元前204年,完成了對三郡的統治,建立南越王國,自稱南越武王。

漢朝建立後,劉邦派陸賈出使南越國,趙佗同意向漢朝稱臣,南越成為漢朝的藩屬國,併入漢朝的版圖。劉邦對南越國的事情從不干預,只要每年上交一點貢品就可以了。

趙佗統治嶺南三郡期間,把中原先進的鐵器和農耕技術引入進來,並移民50萬以上,他還任命一些百越首領,成為地方和軍隊官員,使百越紛紛歸心,服從他的統治。

秦國一大將,開疆數十萬平方公里,自立稱帝,陵墓如今仍藏於鬧市

這些措施都大大促進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文化交流,使嶺南真正融入到中華大家庭中。趙佗對嶺南地區的開發,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歷代都有歌頌他的詩篇,廣東廣西不少地方還建有紀念他的祠堂。

劉邦去世後,呂后專權,對趙佗很是不滿,雙方關係惡化。在南越和長沙交界的地區,漢軍和南越軍隊打過幾仗。由於漢軍不適應南方氣候,無力南下,只好撤回了中原。

趙佗趁著勝利,積極向東西兩個方向發展,控制了部分閩越和西甌地區,並自稱南越武帝,當起了皇帝,不再向漢朝稱臣。呂后想兼併南越不成,反而把趙佗給推遠了。

秦國一大將,開疆數十萬平方公里,自立稱帝,陵墓如今仍藏於鬧市

好在,趙佗沒有真正自立的心思。漢文帝即位後,又派陸賈前來勸說,趙佗同意重新向漢朝稱臣,待遇與其他劉姓王相同。不過,趙佗在自己的地盤上仍然以皇帝自居,印章是隻有皇帝才能用的璽。

趙佗還是個很難得的壽星佬,活了一百零四歲,統治南越國長達六十七年。漢代崇尚厚葬,趙佗自然也不例外。為了防止陵墓被盜,趙佗和第二代南越王趙昧費了很多腦筋,把趙佗墓藏得嚴嚴實實,直到今天仍然被發現。

秦國一大將,開疆數十萬平方公里,自立稱帝,陵墓如今仍藏於鬧市

據古書記載,趙佗出殯那天,四隊喪車同時出發,奔向四個方向的城門,使人無法知曉陵墓的方位。後世對趙佗陵墓的具體位置做過諸多猜測,目前傳說最多的是在越秀山。

這種猜測的主要是基於已經出土的趙眜墓。趙眜墓位於越秀山的餘脈象崗之下,按照漢禮,趙佗的墓極有可能在越秀山的主峰之下。先秦和漢朝時,諸侯確有封山為陵的習慣,甚至有挖空整座山峰修建陵墓的行為。

1983年發掘的趙眜墓,裡面陪葬了數量驚人的珍寶文物。作為統治南越近七十年的趙佗,其陵墓中的珍寶顯然會更加貴重和豐厚。只有等到打開的那一刻,我們才會解開真相。

秦國一大將,開疆數十萬平方公里,自立稱帝,陵墓如今仍藏於鬧市

南越王國在趙佗之後慢慢衰落,後面幾任南越王在位時間都不長。等到漢武帝登基後,開始著手削減各地諸侯的權力。漢武帝當然無法容忍,只是在名義上臣服朝廷的南越王國。

在公元前112年,兩路十萬漢軍攻克番禺,擒獲第五代南越術陽王。至此,歷時九十三年的南越王國滅亡。漢武帝在南越故地重新設郡,納入朝廷的直接管轄。

【參考文獻:《淮南子》、《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