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金蝶 企業基業長青的5條新軍規及數字選型

2020年的2月底,隨著各方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們慢慢地看到了久違的堵車,也看到了先行復工的餐飲店門前慢慢排起的長隊。一樣的堵車排隊,曾經是堵心,而現在多了點“心安”的味道,這是生活本來的味道。而此刻,如果回首過往,疫情期間,餐飲企業紛紛自曝現金流危機,好像仿若昨天。是的,這一個月,對於國人,有點漫長。心不一樣了,境也就不一樣了,境由心生。

其實,無論是當“老鄉雞”拒絕並手撕員工降薪信之時,還是當“木屋燒烤”選擇並接受員工主動降薪之時,這些事件都快速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今天我們不去討論事件本身是否有吸引注意(炒作)的嫌疑,因為對於處於危機中的企業,我們沒有身在其中,而任何求生的本能都是可以得到理解的。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些企業都是“頭部”企業,都有著自身長期經營的核心能力,因而他們所代表的困境是極具普遍意義的,是值得持續重視的,從而避免未來重蹈覆轍。同時在數字經濟時代下,流量是最為重要的資源,他們的行為帶來了流量,而任何流量的增加都有可能增加問題的解決概率,通過流量角度吸引新連接,本身也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焦點之一。這一點,老鄉雞很快獲得了中信銀行的流動性支持,實現了流量下的資源整合。

金蝶 企业基业长青的5条新军规及数字选型

而我想說的是,這些遭遇現金流危機的企業,看似遭遇危機,實際無論在“手撕”還是“接受”之時,都已經完成了“企”字的轉變(企,上面是人,下面是止,離人則止),從企業是老闆一個人的,向“大家的”轉變,眾人同心,堅定長期主義,這是持續走向未來的核心。因為,每一個事件都是一次檢驗,我們需要看到未來與當下的關係,我稱之為因果,一次短期事件,打掉“活下去”的信心,打掉“活上去”的信念,才是最可怕的;而一次事件,讓我們修正自身,得以持續前行,才是危機本身給企業的價值。

本文將聚焦於疫情背後的根邏輯,希望幫助企業理一理因果之力。因為我們太習慣於急著尋找答案,例如:或許短期的現金流危機會逼死一家企業,但長期的“短期現金流危機”,更猶如走鋼絲。後者很多企業不易察覺,像是溫水煮青蛙,更是今天企業界的現狀。同樣的,在這樣的短期焦慮下,在很多企業,一個人的焦慮迅速傳導成一群人的焦慮,例如立即著手線上業務的開展:直播吸粉,線上商城等等,在一段時間後,發現對現狀無所改觀時,也錯過了危機給我們的本意“面對他,並解決他”。現在我們更應該靜下來,思考今天的困境,我們為什麼遭遇如此大的壓力,今天展現出來的問題,對我們的未來意味著什麼?寧靜致遠。

1

第一條軍規,關於現金流

先改“邏輯認知”,後塑“責任傳導”

缺錢,遠不止是賬上沒錢了那麼簡單,因為對於企業而言,錢來自哪?錢去哪了?何時來?何時去?這四個問題同時重要,甚至構成了企業資金的四大“靈魂拷問”(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一筆筆應收賬款,一堆堆滯留庫存,一臺臺停工設備,再面臨著應付給員工、應付給政府、應付給銀行、應付給供應商等剛性兌付時,這就是當下企業的困境之源。但我們同時也應考慮到,用預收(會員)+應付(賬期)來快速擴張的痛快;用銀行的借貸槓桿快速開疆拓土的淋漓。其實我想說的是:對於資金,天使和魔鬼向來是一體的。

金蝶 企业基业长青的5条新军规及数字选型

總之,因經營業務展開,現金流的管理就必須迴歸到業務中去,因而企業應該學會兩件事。第一件事,對於財務的補課:財務不只是會計的事,老闆得有算賬的弦,加大對於“流動性”及“風險指標”的認知,前者短期變現及償債能力,後者槓桿、敏感性等測試。外在環境風險莫測,自身強健尤為重要。第二件事,迴歸業務:“誰”對現金流上涉及的“來”、“去”,何時來、何時去負責?僅老闆一個人是不夠的,例如降低庫存,庫存來佔據資金,但下達採購者的動機如何管理?此類問題,企業在面臨多地區經營、多產品線、多工廠協作等場景下更加凸顯,層層傳導,層層一致思考是關鍵,因而如何快速地培養業務經營者也是關鍵。他們的“財務”即“業務”的思考,財務的四個問題的思考,即與老闆一致的財務邏輯思考很關鍵。

上述問題的落地,並不複雜,一套雲端的財務套件就可以。這需要在傳統的核算會計、管理會計之餘,廣泛地連接各類財務雲服務,例如信用大數據、第三方差旅墊付服務,第三方金融信貸服務,這些能夠有效助力企業的現金流週轉,同時幫助企業預警風險。而最為重要的還涉及到經營會計、阿米巴的管理體系支持,幫助企業培養及落地具備經營思維的經營者。

2

第二條軍規,關於電商

線上業務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先

轉型線上?在此次疫情期間,林清軒、紅蜻蜓等線上業務的救市之舉,被“需要者”放大並被作為典型案例,同時加上生鮮類線上業務的紅火,兩者被總結為“加速線上化”時代的到來,分別代表:去中心化的創新及電商品類的全面化。但清醒的認知選擇需要直擊本質:“買賣”從來就是互相有價值的交易而已,線上也不例外,在疫情下,供求被扭曲,無論品類、品牌、價格、交期、質量等都是,消費者在疫情下,根本無法展開全面的選擇。同時請別忘了,疫情期間紅火的不止是這些電商,各個群內的代購團購也一樣紅火,就是這個道理。但全網線上線下連接的比較,才是互聯網的本質力量,這是疫後的主要力量。因而相對於全面線上化的言論,對於連接者的價值最大化建設更為重要,否則被拋棄只是轉眼間,這才是大因果。

金蝶 企业基业长青的5条新军规及数字选型

因而,照顧好自己的客戶,幫助客戶創造“大價值”才是關鍵。企業需要將自己的產品及服務數字化,在共贏的基礎上,一步步優化平臺及服務,進而提升。例如蛋白飲料領導者養元開放銷售運輸信息給經銷商,便於經銷商安排接貨,將運輸提前期從5天降到4天,進而幫助經銷商降低資金佔用壓力,幫助自己提升週轉;華東豆製品領導者祖名將各類豆製品的訂貨放到移動端,老闆甚至不惜送手機給各個賣豆腐終端,通過移動終端提升預測準確性,並幫助終端做好品類管理。

上述可以選擇一套雲系統,涉及多層級的貨款票信息的互聯互通,更涉及到雲、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構建多層級的利共體,這更是底層商業邏輯,誰都不是雷鋒,雙方多方都獲取價值才是關鍵。因而,追求價值最大化是前提,服務平臺的共贏才是企業級市場開展線上服務的持久之道,企業在建設此類平臺的時候,解決真問題是關鍵。

3

第三條軍規,關於核心優勢

比“業務不在線”更可怕的是“能力不在線”

沒有足夠的原料,沒有足夠的人員,沒有足夠的訂單,這是今天疫情期間很多企業的遭遇,但是今天的遭遇,很多單純的業務在線是無能為力的,因為阻礙這些的更多是不可抗力的“硬核”,例如斷路、封村、復工的“九個章”(多部門複雜的流程),學術一點的叫做“多因一果”,不在線不是核心的那個因。

整合上下游,企業內部經營各要素(人、機、料、法、環)仍然是主要發展方向,例如設備的在線,物料的在線、工藝在線等,便於企業及時的組織生產。如供應商在線,通過信息協同,及時保障供應等等,但是上述的在線只是基礎,還需要算法算力的提升,例如何時採購,涉及到採購批量、交期、價格、庫存等多因素,在疫情下,上述數據每天都是變化的,比如承諾供應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延遲。而生產也是一樣,訂單交期、客戶類型、設備產能等等都是影響的關鍵因素,因而算法算力是敏捷性的基礎。最後再強調的是,上述的這些算法算力,最後也會算到現金流上來,例如長交期往往需要更多的安全庫存,更長的在制等等,進而影響企業的週轉。

很榮幸,無論供應鏈還是計劃體系,都是相對成熟的領域,有著相對健全的理論支撐和實踐,例如供應鏈的“降復”“治亂”“降重”三部曲,而“在線”使相關理論得到了進一步落地的可能,例如根據設備的實際運算APS計劃等。

金蝶 企业基业长青的5条新军规及数字选型

對於企業數字化而言,第一、具備產業鏈架構的供應鏈系統是必須的,幫助企業管理供應鏈採購、倉存、銷售,落實各類管理要求,同時能夠借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例如條碼,更重要的是與外部存在廣泛的協作,例如供應商、進出口報關等等。第二、企業更應該杜絕智能製造就是自動化的誤區,加大內部製造的數字化、透明化、智能化,從優化企業內部的物流開始,紮實企業的內部管理,先從基礎管理再從手段中,降低製造週期,降低製造佔用,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時候可能一兩個“屏”價值更大,同時要尋求研發與製造的協同,例如對於物料優選等應用,因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買回來的決定起源於設計,總之,中型製造企業要有投資回報意識。

4

第四條軍規,關於商業模式

方向比努力重要,不努力更不行

在國內,你知道,銷售最好的電視、淨水器、空氣淨化器、掃地機是哪個品牌嗎?針對這類清單的詢問,還可以進一步的拉出一長串。或許很多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但的確是“某米”,出於不做廣告的要求,請原諒我此處就不將其全名寫出,但是這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在其所涉獵的領域內(領域也是假設,因為領域也在不斷的擴張),它通過線上線下連接客戶,通過精準的鎖定品質消費升級客戶,通過屠夫似的價格,通過生態平臺賦能的架構,開放的連接供應商,構建了新生態模式。在這裡,客戶可以享受到極致的性價比,並且一直保持著發燒友的熱情,同時數字化的體系,使在其中的供應鏈更具高效,整體的成本回報被重構,生態供應方,獲取穩定的需求,同時平臺賦能,使其進一步發展,這樣的描述還可以繼續……

是的,今天的很多問題,需要新的商業模式的設計,而設計的核心是重新定義邊界廣泛地進行連接。互聯網物聯網的力量也正在於此,連接不自我設限,而相關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只不過更加便於連接,連接後更高效地為客戶帶來極致體驗,連接後形成連接者新的核心競爭能力,原有的各類問題,因創新的連接得到進一步解決,例如成本、質量、交期等等。因而企業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邊界,在自身努力提升效率提升經營的基礎上,思考新的利益相關者結構,因為今天,一開始這些品類,並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跨界的潛在進入者。

對於數字選型而言,支持物聯網等應用,支持跨主體協作,支持各主體的業務不斷的重構並形成最佳實踐,支持各個主體良好的體驗需求,整體生態數據驅動,這些都是檢驗一個平臺的關鍵,也是選擇未來的關鍵。

5

第五條軍規:關於技術未來

在“智者”手裡,才能改造世界

疫情無疑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焦慮,而此刻也是最容易販賣焦慮的時候,而所謂的“救世主”無疑都打著一副所謂的現在、所謂的既有都將被拋棄,而新技術將作為未來。

金蝶 企业基业长青的5条新军规及数字选型

本人也是一名IT老兵,無意於貶低技術的價值,也心懷技術能改變世界的信念,但同時也在此真誠地提醒各位企業家朋友,謹防新技術下的冒進,因為技術從來不是單獨產生價值的,技術是企業的外部要素,企業利用技術提升效率,連接客戶創造價值才是關鍵,這才是思考的出發點,所以這一條,算是提醒。

我們因追逐未來,追求成長,而在這段歲月中,更感恩生命的意義,快樂悲傷都不改初衷,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的迷失,失去了追逐未來的勇氣,失去了對於價值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