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因為疫情的原因,各大學校紛紛開始了網上授課,貝貝媽媽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和孩子的媽媽,屬實在家上網課有些麻煩,不僅僅自己家的孩子在身邊轉過來轉過去的煩,網上給班裡的孩子們批作業批的也是神煩,平時上課狀態不錯成績挺好的學生也開始出現調皮搗蛋的現象。字跡潦草、作業敷衍……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我也嘗試聯繫一些學生的家長,多監督一下孩子,但是家長心裡也都是無奈的,在和很多家長聊微信的過程中也收到了不少家長的吐槽:

  • 孩子現在在家就是一個黑白顛倒的狀態,老師留下的作業半夜才寫完,白天又賴在床上不起來,八點半開始上網課都是在被窩裡簽到。
  • 現在每天的活動範圍就是從床上到餐桌前,再就是到廁所了,在家都不洗臉不刷牙,更別說運動了,這樣下去就無可救藥了。
  • 天天的在家,不上網課就抱著手機窩在沙發上,這可怎麼辦?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看過以上問題不難發現,孩子一旦沒有了硬性的管教,大多數都是不聽話的,疫情期間,更是對孩子和家長進行了強有力的挑戰,有很多家長已經看到了挑戰背後的機遇,抓住這個長長的寒假,幫助孩子改變這一些壞習慣,而且,心理學家說,這不難,只需要一個支點而已。在斯蒂芬·蓋斯《微習慣》裡說到:

“你養成好習慣,它會為你指明一條新路,讓你重拾自信,給你希望,它還是個絕好的基礎,可以在上面建起很多東西。”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一.改掉壞習慣過程中的誤區必須走出來

1.不能夠用“禁止”強迫孩子改掉壞習慣。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已經有自己的意識,孩子有自己的意識開始就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完全禁止孩子去幹某一件事情,要教會孩子權衡利弊後,去選擇性的做一些事情,孩子有意識就會有叛逆,特別是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禁止”的條件越多,孩子越容易叛逆,嚴重的影響親子關係,離家出走……越是不讓他乾的事情,孩子就偏去幹。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2.給孩子帶上“意志力不強”的標籤。很多家長跟我聊天的時候反應,孩子一般都是沒有計劃的前進,有時候制定一個計劃,堅持三四天,不到一個星期就堅持不下去了,實在是太沒有意志力了。

殊不知,意志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改變的。等孩子意志力強了,不用等你說,所有壞習慣就改了。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3.過度否定孩子的意願。孩子有時候也知道自己壞習慣的不好處,孩子有時候也想改,但是,家裡的大人就會不自覺的瞧不起孩子,會說一些打擊孩子的話,你堅持不了三天就拉到了……

以上這三種行為必須制止才能夠幫助孩子改變壞習慣。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二.改掉壞習慣,只需要一個支點

用微習慣對抗壞習慣

微習慣?

<strong>什麼是微習慣呢?

<strong>孩子只需要做出一個很微小的改變,實現從0到0.1的突破,讓孩子的大腦能夠很舒服的接受這一點突破。然後不斷地去重複,增強這個過程的迴路,這就是微習慣。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這就相當於哲學中用辯證的思想來看問題。換一個方向來解決問題<strong>。比如孩子做作業十分粗心,那就讓他粗心的做完,然後慢慢的檢查一遍。檢查這一變就相當於是微習慣的養成。

怎麼用微習慣對抗壞習慣呢?舉個例子大家就懂了:在每次的大型考試之前,一般都會有比較緊張比較亢奮的那幾天,甚至在臨考試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前就給自己制定了多麼宏偉的複習計劃,但是在後期執行這個計劃的時候,發現自己往往很難執行下去,感覺太困惱了,又回到了一蹶不振的樣子。

我們推斷一下,為什麼這麼宏偉的計劃那麼難以堅持呢?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首先是定的目標太大,廣而寬泛,其次,目標太多,想要完成那樣的數量,還想要得到質量。

長此以往,只能讓我們的大腦感到疲憊,從而打擊自己的自信心,此時,如若我們把目標改一改,一天的任務量就是一天記住2個單詞。

相信不管單詞長短,一天兩個單詞,怎麼都記住了,這樣每天孩子休息的時候,完成了任務又睡的踏實,還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如若孩子是好強的孩子,就會慢慢的不滿足於只背兩個單詞。會慢慢的給自己增加。

每天堅持兩個單詞,時間一長,就已經積累了很多了,每天的任務量增加也會慢慢的讓孩子接受了。慢慢的那些讓孩子和家長都頭疼的壞習慣就都被這些好習慣代替了。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三.給面臨這次挑戰的家長和孩子們的幾條建議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家長如果想要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寒假是最好的時期。我們只需要一個支點,那就是微小好習慣的培養。

1.家長以身作則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很多家長的壞習慣會在孩子的身上表現出來,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會把家長的行為習慣言行舉止都會學,所以,在孩子小時候,家長的言行舉止都顯得格外的重要。

2.藉助工具,輔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學習好習慣。

萬事開頭難!只要我們下定決心,避開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的誤區,就能順利的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我們一定要全力支持孩子改變壞習慣,有了家長的支持,相什沒給孩子都能成長為優秀的孩子。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孩子的好習慣很多是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的,小時候培養好了,長大了也就不用再煩惱了,六歲以下的孩子建議家長讓他多看看這本叫做《小腳鴨培養好習慣》的兒童繪本。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這本書在孩子身上是非常受用的。這是一套專門為2~6歲孩子打造的好習慣養成繪本。對孩子的情商,智商,邏輯思維,想象力都有很好的鍛鍊能力。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這套書每一本都是有不同的主題作為切入點,孩子能夠場景化的帶入自己的感情,順著小黃鴨的心理活動去走,場景化設置的好處是孩子能明白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把自己放到場景中去。

這套書是天然大豆油墨印染,安全環保,保護孩子的視力。讓閱讀的同時身體健康。

疫情期間,是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好時期,心理學家:僅需一個支點

重點是大家關心的價格問題,58塊錢,10冊,合計下來一本才5.8元,也就是兩個包子錢,就能給孩子做一筆教育投資,比以後上幾千塊的輔導班有用多了。

斯蒂芬·蓋斯:“前進的第一步總是最重要的。”讓我們動起來吧,幫助孩子變的更好,也讓自己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