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美聯儲或效仿日央行引入“收益率曲線控制”工具(YCC),你怎麼看?

野馬和尚


美聯儲效仿日本央行引入收益率曲線控制,其實是美聯儲一貫的寬鬆策略其中一環。控制收益率曲線實際上更多針對的是長期國債收益率的控制,這也意味著美聯儲未來會更多的購買長期國債,進行更多的流動性釋放,保持一個長期寬鬆的態勢。

一、美聯儲想用收益率曲線控制做什麼?

所謂國債收益率曲線控制其實是一個相對官方的說法,我們更容易的理解方式就是,美聯儲對美國長期國債進行一個無條件的接盤。

國債收益率的變化實際上來自於市場對於美國國債的購買情況,在一般情況下,長期國債收益率會明顯的高於短期國債收益率,這就像大家在銀行存款,當中長期理財的收益率一般要高於短期是一個道理。但是如果市面上出現更多的購買或者更多的拋售,收益率就會發生變化,比如說在現在遠期經濟受到了明顯下行壓力以及有美聯儲降息預期的時候,市場為了規避短期的風險,就會更多的購買長期國債進行避險導致長期國債的價格在市場上高於了票面價格,這樣國債的收益率就會下降。圖為十年期美債收益率變化情況。

而長期國債收益率下降到一定程度,甚至低於了短期國債的收益率,這種情況我們叫做長短期收益率曲線倒掛,證明遠期的經濟悲觀情緒已經到了一定程度,很可能指向未來的經濟衰退。這種情況我們一般也稱為收益率曲線平滑。圖為美債收益率倒掛。

長短期收益率的倒掛對於金融系統而言是有潛在的風險的,這可能出現銀行和金融機構長短期拆借利率的錯配,引發金融系統的紊亂。因此一般情況下,當長短期利率倒掛時,美聯儲應當出臺更為寬鬆的策略,降低短期利率,且支撐經濟。

然而這裡就出現了一個矛盾,我們可以看到美聯儲在考慮用國債收益率控制工具達到的目標,其實是讓收益率曲線更加平坦,這似乎與控制經濟危機風險並不相同。

原因就在於,美聯儲其實是在想用這種工具達到一個長期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氛圍。讓收益率曲線更加平坦意味著對長期國債進行更多的購買這個事情,一方面有可能是由市場來完成,另一種可能也是可以通過美聯儲自己完成的。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採取了三輪量化寬鬆,對於美國長期國債進行大量的購買,也因此將美債收益率維持到了接近於0的水平。圖為美聯儲三輪量化寬鬆。

所以其實美聯儲只是想替代市場起到的作用,通過自己的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將長期收益率壓低。

二、美聯儲為什麼想保持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

實際上這不是美聯儲為維持長期寬鬆推出的唯一一個策略。

前不久,美聯儲宣佈打算更換通脹目標的判斷方法,用平均值來替代一個絕對的通脹數字。大家都知道美聯儲的政策目標是根據通貨膨脹作為標準的,如果通脹維持在2%以下,美聯儲就有充足的理由進行貨幣寬鬆,但是如果通脹達到了2%,美聯儲進行貨幣寬鬆的理由也就不充分了。圖為美國核心通脹從2012年以來一直維持低位。

但是用新的統計方法,美聯儲可以說雖然我們現在的通貨膨脹達到了2%,但是我們過去一段時間通貨膨脹沒有達到2%,因此平均值是不夠2%的,這樣即便是通脹達到了2%,甚至是超過了2%,美聯儲都可以進行更長久的寬鬆貨幣政策。

提到修改通貨膨脹目標這個問題,我們就能夠輕鬆的聯想到在2019年夏天,但歐洲央行也曾經考慮過同樣的事情,修改通貨膨脹目標。通過這個事情的聯繫,我們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美聯儲為什麼要進行更長久寬鬆貨幣政策的端倪。

這是因為從2008年之後美聯儲率先開啟了量化寬鬆,推高了世界整體的流動性氛圍,在這個基礎上,歐央行為了緩解歐債危機的問題,進一步出臺了新的量化寬鬆,歐美央行聯手向市場上注入了海量的流動性。在這樣的流動性基礎上,一般的貨幣寬鬆政策已經對市場沒有效果了,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圖為歐央行量化寬鬆造成的資產負債表擴張。

換言之市場已經習慣了央行向市場投放這麼多現金,如果沒有這麼多投放的現金,反而市場會出現下行壓力。但是如果直接改換法定目標,比如說把通脹目標定在3%,這樣可能讓市場迅速的出現泡沫升高,因此央行普遍採取了更加隱晦的措施,就是雖然政策目標不變,但是對於政策目標的解讀更加寬泛了。

三、更極端的寬鬆政策可能正在路上。

通過上面的解讀,大家可能發現了,實際上所謂的收益率控制工具與量化寬鬆是一類的操作,都是通過購買長期國債進行寬鬆貨幣政策,不同的是量化寬鬆是持續的進行長期國債的購買投放貨幣,而收益率曲線控制工具更像是一個有預期目標的投放流動性工具。圖為美聯儲釋放的流動性不斷增加。

相比之下,收益率曲線控制工具向市場的投放的流動性並不會過量,因而對於量化寬鬆而言,是一種不那麼極端的貨幣政策。但注意這是相對於量化寬鬆而言的,而是根本上它還是一種寬鬆貨幣政策。

不過長期來看,美聯儲進行更加極端的貨幣政策,可能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一方面,目前美聯儲雖然彈藥庫的儲備仍然要優於央行,但是總體來說距離利率水平為0的目標已經差距不大了,面對新的一輪經濟危機,美聯儲除了降息到0,仍然可能開啟新的量化寬鬆。

另一方面,目前美聯儲正在不斷的強調不會出臺負利率,但是對負利率的研究卻不斷的深入,因此我們可以懷疑在利率為0,並且量化寬鬆實施的基礎上,如果經濟沒有顯著改善的話,負利率並不是美聯儲絕對不會考慮的方式。圖為美聯儲利率降低路徑。

總之歐美央行都在想方設法持續的維持利率寬鬆,恐怕國際環境長期的寬鬆時代已經到來了。

綜上,美聯儲考慮出臺的收益率曲線控制工具,實際上是要通過大量購買長期國債為長期利率設置上限,這就意味著對市場上的流動性設定一個下限。美聯儲這樣的表態,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尋找一個長期印刷鈔票向市場投放的藉口,全世界寬鬆氾濫的時代已經來臨。


諮詢師天生


現在,美聯儲似乎也蠢蠢欲動,欲效仿日本央行引入這一非常規貨幣政策。一個月前,華爾街日報就暗示了,美聯儲官員正在為下一次經濟衰退準備應急計劃,其中包括美國在二戰期間和戰後運用過的經濟刺激措施。1942年到1951年,美聯儲為國債收益率設定了上限,以應對戰爭支出和實現經濟復甦。該政策一開始是限定短期國債的收益上限,後來擴展到長期國債上。

但現在的問題在於,當短期利率已經接近歷史低點時,美聯儲應如何應對步履蹣跚的經濟?

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在美國當地時間21日發表了一篇主題為“通脹和利率處於低位時的貨幣政策與工具”的演講,暗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或將向“日本化”轉變。佈雷納德表示,她相當支持將YCC確立為美聯儲的一種全新政策工具,以加強前瞻性指引的威信度。

根據佈雷納德的說法,如果有YCC的幫助,美聯儲可以實施靈活的平均通脹目標,使通脹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2%以上,以避免出現政策失誤。而靈活的平均通脹目標,也可以降低美聯儲採取新一輪寬鬆政策的門檻。

佈雷納德表示,美聯儲版的YCC工具和日本央行的版本不會有太大差異,其原理同樣是基於前瞻性指引為一段時間內的美債收益率和政策利率設定上下限。一旦政策利率降至下限,YCC將發揮作用控制短期和中期國債收益率,避免出現與資產購買規模和政策時間框架相關的不確定性風險。

那麼,YCC有沒有副作用呢?佈雷納德承認,採用YCC可能存在財務穩定性問題:

“財務穩定對實現我們的雙重目標(實現就業最大化和穩定通脹)至關重要。低利率和低通脹成為新常態,對金融穩定與貨幣政策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較低的中性利率、平坦的菲利普斯曲線和較低的通脹可能導致金融失衡與經濟週期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此,當前最重要的是,使用貨幣政策以外的工具來調節金融週期。”

Arkera外匯和全球宏觀策略師帕特爾(Viraj Patel)則認為,美聯儲引入YCC已不再是傳言,而是即將成為現實。美聯儲在其下一個寬鬆計劃中,必然會採用某種形式的YCC工具。而從佈雷納德演講中,我們可以想象到未來美債收益率曲線將會趨於平坦。

帕特爾暗示,如果確定引入YCC,美聯儲需要使用其他機制來減少其副作用,例如反週期資本緩衝。正如《華爾街日報》所指出的那樣,YCC存在著嚴重的風險,尤其是它常態化之後:

如果投資者不願購買債券,那麼美聯儲將不得不增加購買量以維持收益率穩定。1947年美聯儲提高了短期債券收益率的上限,同時維持長期收益率的上限不變,導致長期債券失去吸引力,投資者也對該上限的可信度表示懷疑。結果,美聯儲不得不購買更多債券來穩定收益率。到1948年底,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上的美債持有量從不到10億美元增至110億美元,佔其投資組合的一半。

前車可鑑,美聯儲在引入YCC或類似的非常規政策工具前,或許應該好好權衡一下利弊,做足充分準備。


老段愛分享


債解決不了,靠工具也是飲鴆止渴,指望用短期利率調節長期利率穩定性是基礎經濟形勢向好,或有足夠的避險資產去對沖可能產生的風險,以美國投機者的聰明,副作用會比正面作用大。不過美國玩兒金融工具是行家,也許會忽悠到一些資金用來解一下燃眉之急,畢竟全世界信美元的“永生者”數量還是很多的。

剛看到這問題手一滑就答了,想了想有點欠妥,拋磚引玉吧,抱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