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歡樂喜劇人6》總靠“互懟”“不服”撐場子,顯然是不行的

《歡樂喜劇人6》雖然強勁的喜劇人沒什麼,但是,節目組設置的“勁爆點”確實不少。從第一期播出後的波瀾不驚,到高曉攀質疑“德雲喜劇人”,再到盧正雨的現場播放現成的電影,直到上期白凱南靠國粹情懷贏了張浩等等尬點,即使沒有上熱搜,在網絡平常、自媒體上的討論明顯增多了,放下作品好壞不說,熱度確實往上漲了點。但是,製作團隊還覺得熱度漲幅不夠,於是,前有郭陽郭亮不服分數低於孫建宏,後有德雲社相聲演員燒餅開始直接“生懟”孫建弘作品“跑題”、“刨活”,引來不少觀眾討論,可最終的結果,依舊沒有進入熱搜前10名。偏離喜劇人主題的場外“吵架”怎麼可能替代作品的“廉價”呢?

《歡樂喜劇人6》總靠“互懟”“不服”撐場子,顯然是不行的

本場喜劇人被分成兩隊,這樣的分配不新鮮,但可以製造“摩擦”。郭陽郭亮的點評風格依舊採用了直來直去的方式,認為孫建弘的作品包袱不密集、用梗老舊,他倆的分數低了不應該。坦白說,郭陽郭亮本期的作品並沒有給觀眾太多的衝擊力,笑點包袱老梗居多,表演發乾,諷刺點過於輕描淡寫,最後的悲情結局並沒有為他們的作品增分多少。

《歡樂喜劇人6》總靠“互懟”“不服”撐場子,顯然是不行的

相比之下,孫建弘的作品雖然請來了薇婭,不過,孫建弘整體表演下來的感覺是:亂、舊、有偏向。由於是要展示直播時聊天的場景,群演很多,再加上孫建弘用的是海派清口的模式,有一種把控不住現場的感覺。看過笑傲江湖的觀眾都發現,孫建弘本次作品的很多梗都是他在笑傲江湖的老梗,確實舊了點。更要說的是,孫建弘這次把苗頭對準了渣男,網友“哀心蘭”表示:“他的節目不好看,指向了男方,引導方向不正確,我就是女士,他敢說渣女嗎?”點評一針見血,相聲小品最重要的作用是諷刺社會不良現象,而又能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可惜他沒做到。

《歡樂喜劇人6》總靠“互懟”“不服”撐場子,顯然是不行的

隨後的德雲社相聲演員燒餅更是“義憤填膺”地指出孫建弘作品“刨活”“跑題”兩大弊端,第二現場火藥味十足,這樣的場景大可不用出現。一位舞臺經驗豐富的相聲、小品演員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曾經,陳佩斯、朱時茂在表演小品《主角與配角》手槍掛帶掉了,兩位不慌不忙毫無半點緊張反應,順利完成這部經典之作;幾年前,沈騰、馬麗在春晚上表演《服不服》時,沈騰忘詞馬麗提醒,觀眾毫無察覺,作品依舊被認可。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燒餅作為青年相聲演員,後起之秀,在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表演時比他在笑傲江湖時成熟度有了,嘴活也乾淨不少,但在打磨作品時欠缺靈活性,備份用梗不多,這才是他氣急敗壞的“懟”孫建弘的內在原因。成熟了,進步了,不代表呈現的作品能有多“成熟”。

《歡樂喜劇人6》總靠“互懟”“不服”撐場子,顯然是不行的

本場的優秀作品出現在金菲、陳曦的小品《5G時代》中。說的他們這對CP,確實是同輩相聲中人裡,相聲功底不錯的,在《相聲有新人》中,郭德綱、張國立兩位導師是非常認可的。在喜劇人的舞臺上也是光彩奪目,郭德綱老師在聽他倆說相聲時始終抿嘴微笑,喜愛之情溢於言表。金菲陳曦的相聲聯繫實際較多,諷刺點恰到好處,就拿本次作品來說,“冷凍郭德綱,遇難題在解凍郭德綱”,實則在讚賞郭德綱相聲基本功紮實、其他曲藝會得也多,另外就是暗諷某一類人連自己的相聲本行都沒說好總想著跨界一點都不安分。點好、活多、諷刺到位,他們的作品值得擁有高分。

《歡樂喜劇人6》總靠“互懟”“不服”撐場子,顯然是不行的

從《歡樂喜劇人6》的這一期來看,發現一個問題,小品、相聲的諷刺點去哪裡了?相聲小品的諷刺點應該是貫穿作品始終的,看看那些優質的作品如趙麗蓉老師的《英雄母親的一天》諷刺當時紀錄片編導胡編亂造;陳佩斯、朱時茂的《主角與配角》諷刺演員行業的不公平現象;蔡明、郭達的《父親》諷刺明星惺惺作態的一面;趙本山、宋丹丹的《昨天、今天、明天》諷刺現代人虛榮、不實話實說等現象;郭德綱、于謙的《刷娃娃》諷刺重男輕女的封建舊思想……揭露社會不良現象,諷刺點都是沿著一個脈絡進行,而<strong>現在多數相聲小品的諷刺點變成了陪襯,僅僅作品一個讓觀眾笑的小包袱出現,雖然時代不同,但是,有失相聲小品的真諦了!

《歡樂喜劇人6》總靠“互懟”“不服”撐場子,顯然是不行的

話又說回來,相聲小品演員真的敢諷刺誰嗎?不敢。郭德綱老師說過:“我們只能靠擠兌自己人活著了,說別人能答應嗎?”話糙理不糙。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多數取材於基層,民間的事物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這話確實不假。不過,在各大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的關係網中,許多相聲小品演員也深陷其中,怎麼可能出來諷刺它呢?最好的例子,便是“陰陽合同事件”沒人用它來抖包袱,因為演員心中都把“尺”,一把量不出長度的尺子,才是真正的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