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在第六季《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白凱南帶來的作品《角兒》和《綜藝怪咖》,都是走的“情懷風”,以喜劇開篇,結尾讓人哭著結束。

先說《角兒》這個作品,它主要講的是不跟風浮躁,堅持演繹傳統國粹的情懷。

作品立意是很好的,但是完美呈現很有難度。

如果演技一般的話,演員自身的氣質就要非常貼合角色,這個前提條件必須二選一。

就像經典電影《霸王別姬》,張國榮作為一位沒有京劇功底的香港演員,為了角色學到七八分像,連京劇老師都感嘆這是個京劇好苗子,才能帶給我們動人的演繹。

不知道白凱南為了這個節目,又在“京劇情懷”上下了多少工夫。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作品的前半部分,對直播和一些網紅噱頭的呈現非常到位,但是後半段京劇情懷反而無力,大概因為演員確實沒有京劇功底。

很多觀眾表示“浮躁”看到了,“情懷”沒接收到多少,甚至有點“吵”。

一個本來就不適合京劇行業的人,放棄其實是不值得心酸的。

一個渾身是戲,舉手投足都帶著國粹特殊韻味的人才,放棄京劇才令人惋惜,進而動容。

所以,這大概就是《角兒》這個作品效果一般的原因吧,感覺如果小瀋陽來演,效果都會好一些。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而《綜藝怪咖》這個作品就顯得有些抄近路了。

作品前半部分非常吵鬧,但是確實有笑點,就像張霜劍在節目中感慨的:“他們不需要包袱啊,直接生懟啊”。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甚至在舞臺上直播“洗頭”。

但是,後面四分之一的內容批判了前面,結尾煽情,帶動喜劇人獨自堅持的共情。

雖然確實很有淚點,但是這種設計,稍微有雞賊的嫌疑。

作品前面吵鬧“生懟”的階段,雖然包袱不高級,但是也賺到了觀眾的笑聲,然後結尾再諷刺前面不高級,稍微有點“又當又立”的氣質。

是不是如果做不出來高級作品的時候,以“低級+結尾諷刺”來呈現是個好的方面嗎?

這點還是值得探討。

比起其抄近路,踏踏實實研究更高級的喜劇作品,才是真正為喜劇舞臺做貢獻。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在演出結束後的採訪中,郭德綱老師的問話也非常有水平。

在《角兒》那期,先問了白凱南“排練這個麻煩不麻煩”,又說白凱南“真是費心了”,一點兒實質內容都沒表達。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這大概就已然是一種善意了。

因為戲曲其實是郭老師的最大愛好,哪怕在別的話題上寸步不讓,在戲曲方面,郭老師都是表現的非常謙虛和尊敬。

所以他太知道,京劇都是“用時間和功夫堆出來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般人能演的內容。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而在這期的《綜藝怪咖》中,郭老師問女嘉賓:“和他們排練累吧?”

女嘉賓深情的說“沒想到喜劇演員那麼認真那麼累。”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努力當然會累,但不是你滿頭大汗的去努力了,就一定得受到肯定。

白凱南在節目中說:“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好演員,所以我就用真情實感來帶動自己。”

但是,藝術這個行業很殘酷,需要“天賦+努力”。

于謙老師也說過,岳雲鵬沒開竅的時候,努力一輩子也不會有成績,但是好在他開竅了,才能遊刃有餘,有大發展。

所以,靠“賣慘”是沒有用的。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觀眾:“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一個作品的成功,不是靠演員自己的“慘”來打動觀眾,而是作品本身打動觀眾。

卓別林的電影為什麼成為公認的經典?

他雖然諷刺的是艱難的時代,但是他在戲中一直努力保持“體面”,從來沒有在戲中賣慘,所以才更能擊中觀眾的心,思考和情懷是引導觀眾感受到的,而不是演員自己大聲喊的。

藝術,尤其是喜劇藝術,還是以讓大家獲得愉悅為主的,您說是吧?不能大家看喜劇的時候都得抱著餐巾紙。

忽然想起了趙本山老師小品的一句話:

“我還樂呵的,我保證不哭行不?”

期待有更多更好的喜劇演員和節目,可以給大家真正帶來更多歡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