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芯調查」毅然扛起戰“疫”大旗,看 AI 技術如何大展身手

「芯調查」毅然扛起戰“疫”大旗,看 AI 技術如何大展身手

集微網消息,雖然新型肺炎疫情還在蔓延,但隨著全國各地復工復產的呼聲越來越高,“防疫戰爭”已進入最為關鍵的時間節點。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此次防疫過程中,AI、5G、大數據等新技術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也讓這場防疫戰成為關乎全民的技術戰。

2月4日,工信部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號召企業和科研機構儘快利用 AI 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可以說,此舉不僅是人類首次將 AI 技術應用到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中,同時也進一步挖掘出 AI 技術在疫情診療和防控階段的新應用場景,讓科技戰“疫”成為可能。

AI 抗“疫”

疫情的蔓延無疑給各行各業都蒙上了一層陰霾,AI 行業亦是如此。即便如此,眾多 AI 企業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縮,並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一方面儘自己所能為支持一線疫情防控戰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利用企業自主可控的技術和產品助力疫情防控,在實驗室、醫院、公共交通樞紐、社區等多個領域各展所長。

首先在病毒分析與疫苗研發階段,各大雲計算廠商在疫情爆發後率先宣佈的一件事就是:面向科研機構與醫療機構免費開放 AI 算力。與此同時,一些科技企業還將基因檢測相關算法免費開放給基因檢測機構、防疫中心與學術界,縮短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檢測時間。

「芯調查」毅然扛起戰“疫”大旗,看 AI 技術如何大展身手

圖示:百度宣佈開放 LinearFold 線性算法

例如百度宣佈開放 LinearFold 線性算法,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 55 分鐘縮短至 27 秒,提速 120 倍;此外,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的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基於阿里達摩院研發 AI 算法,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

更重要的是,AI 防“疫”不僅表現在開放算法、算力上,在防控一線也能看到大量 AI 支援的“身影”。尤其是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可以看到AI+醫療的結合已取得重大突破。


「芯調查」毅然扛起戰“疫”大旗,看 AI 技術如何大展身手

圖示:依圖醫療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

例如依圖醫療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便讓人印象深刻。該系統作為首款智能評估肺炎的 AI 影像產品,能夠實現病變區域的自動檢測,在 2-3 秒之內就能完成定量分析,極大提升了精準定量分析的效率。同時,依圖醫療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新冠肺炎防疫小依醫生”的研發,並迅速部署至各大醫院,極大地緩解了臨床壓力。

除此之外,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AI 的身影也是無處不在。其中 AI 語音企業面向政府防疫機構專門打造的智能語音外呼系統便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可代替人工打電話通知疫情信息和逐個排查。

「芯調查」毅然扛起戰“疫”大旗,看 AI 技術如何大展身手

圖示: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外呼系統

或許春節期間,你也曾接到過來自機器人詢問身體情況的電話,不用感到疑惑,那便是科大訊飛針對此次肺炎疫情推出的產品“智能語音外呼助手”。據瞭解,相比於傳統的排查方式,智能語音可提升效率5倍以上,有效減輕基層醫務工作者的隨訪負擔。

「芯調查」毅然扛起戰“疫”大旗,看 AI 技術如何大展身手

圖示:曠視科技的 AI 測溫系統

同時隨著返程潮與復工潮的到來,為防患於未然,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出現了許多 AI 測溫裝置或者紅外測溫。例如曠視科技研發的 AI 測溫系統採用“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技術方案,支持大於 3 米的非接觸遠距離測溫,往來者無需停留、無需摘下口罩也可快速篩查疑似高溫人員,識別誤差低於0.03℃。

AI 加速落地

實際上,上文所描述的各類場景也只是此次疫情中 AI 所參與的一小部分,但不難發現無論是前端的疫苗研發還是後端的社區防控,AI 作為一種高效、準確的防疫手段已經具有超出預期的實際價值。

毅然扛起戰“疫”大旗的 AI 雖然表現不俗,但從目前來看,整個社會體系、醫療體系對 AI 技術的包容和使用還相對初級。在抗疫戰場上,AI 技術依然以軟件層面為主,還很難看到 AI 機器人與 IoT 硬件快速走向抗疫一線,比如一線醫護人員便沒有能夠遠程操控並配備攝像頭、麥克風、聽診器等器材的醫療機器人可以使用。

這一切無不說明目前 AI 產業並未成熟,尤其是硬件生態較為薄弱。

而在經歷過這場疫情大考之後,AI 技術是否會迎來成熟的轉折點呢?對此,探境科技創始人兼 CEO 魯勇認為:“疫情作為 AI 落地進程中的變量,會加速其客觀落地時間。”

魯勇進一步指出,首先從應用層面來看,疫情的爆發無疑挖掘出了更多的 AI 應用場景。比如 AI 疫情預警、消毒機器人、紅外體溫檢測、醫療圖像識別與診斷等智能終端,都在此次抗疫戰場上表現十分亮眼,在替代一部分重複勞動力的同時,也提高了產業效率。與此同時,應用層面的爆發也將推動技術層面如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NLP 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共同進步。

珠海億智董秘麥振宇也十分贊同疫情或將加速 AI 落地時間的觀點。他認為,疫情至少從兩個層面加速了落地的時間點:一是疫情讓政府和相關部門深刻認識到機器智能代替人的必要性,在各種行業應用場景擴展到了社區生活及日常管控,從而從上層建築更快地推動 AI 發展;二是 AI 從業者也會更多地思考 AI 的產品實現和落地,從而有可能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疫情之下,AI 技術的優點和缺點均被暴露無遺。如今的 AI 產業其實更像是一個“未成熟”的孩子,仍然需要上下游各個環節的企業給予更多的呵護和關心。但毋庸置疑的是,此次 AI 參與抗“疫”,不僅是對其能力的一次綜合考驗,也是其在各個具體落地場景的一次大規模探索。

「芯調查」毅然扛起戰“疫”大旗,看 AI 技術如何大展身手

圖示:探鏡科技的 AI 語音電梯控制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非接觸式”習慣的養成,或將為 AI 企業打開另一扇“窗戶”。隨著刷臉授權和語音交互技術的應用場景擴大,可更多應用於開門、乘電梯、取快遞等社區場景。例如,AI 芯片公司探鏡科技近日便成功研發出一款 AI 語音電梯控制方案,可通過語音呼梯替代傳統按鍵,從而減少因為間接接觸而產生的交叉感染。

在麥振宇觀察看來,AI 發展的驅動力來源於深度學習的發展,給行業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基於圖像和語音處理技術的識別精度大幅度提升,按特定方式對視頻和語音進行處理的工作將由人工處理轉變為自動化的處理。未來,基於 AI 技術能更好更快落地的應用場景都是基於視頻和語音的應用,由此催生出在醫學、傳媒、安防等行業落地的例如圖像鑑定、圖像比對、圖像生成等應用。

結語:疫情的底色從來都只有殘酷一種,但人類也往往能夠從殘酷中找尋出路。或許此前大家對 AI 的印象停留在黑科技、創新,並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如此多的應用。不過經過此次疫情之後,無論是大眾、政府、機構或是相關行業,對於 AI 的認知將會進一步提升,從而推動 AI 在未來更多領域中得到應用。(校對/範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