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女孩,為什麼我勸你選擇“朋友式愛情”?

女孩,為什麼我勸你選擇“朋友式愛情”?

01

前段時間北大學生會副主席逼死女友的消息刷爆全網時,知乎上一個高贊回答讓我特別好奇。

“劉吉樺老師(陳銘的妻子)上課的時候告誡我們班女生,找男朋友最好避開學生會主席。”

劉吉樺老師為什麼這麼建議呢?

答主沒說,但點贊數和評論顯然對這個觀點是非常支持的。

北大學生會主席,那不是自帶耀眼光環的人嗎?哪怕相貌平平,在女生眼裡都可能是“北大劉昊然”。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霸道總裁”幾乎是年輕女生心中完美戀人的代名詞。

但現實中,“霸道總裁”在感情中對女孩的傷害可是多次刷爆熱搜。

比如,僅僅過去一年,蔣勁夫就再次曝出家暴事件。

女孩,為什麼我勸你選擇“朋友式愛情”?

第一次家暴時,許多明星站隊蔣勁夫說他是“陽光少年”、“天真無邪、有禮貌、陽光明媚”,明星蔣夢婕更是認為家暴事件“一個巴掌拍不響”。

但蔣勁夫的兩人女友對他的描述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極其霸道,控制慾極強,動不動就發怒。”

蔣勁夫不斷檢查女友手機,一旦發現和其他人有聯繫就大發雷霆,無論對方是男人還是女人。

如果分開半小時沒有回消息,蔣勁夫就要侮辱女友,並且回消息的內容一定要非常長。

戀愛期間不斷逼女友懷孕,還要把女友的錢全部攥在手裡。

女孩,為什麼我勸你選擇“朋友式愛情”?

對外光鮮亮麗,對內則拳打腳踢。

而以上的行為,北大逼死女友的行長公子、學生會牟主席幾乎全中。

其實,真正的“總裁”從來都不“霸道”。

到了他們的那個位置,大腦中永遠填滿地是對無盡工作的疲憊。穿梭在勾心鬥角的利益傾軋場,他們身上可能早就沒有為愛奮不顧身的荷爾蒙氣息了。

女孩,為什麼我勸你選擇“朋友式愛情”?

相反,對於他們而言。“低調”幾乎是一種標配,因為這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王思聰最近懂這個道理了,於是他清空了微博,徹底選擇了沉默。

所以說,“霸道總裁”從來都不是女孩的“最佳伴侶”。因為那些把權力滲透進親密關係的人,真的很可怕也很恐怖。

只不過在當代言情劇裡,那種關心女孩感受,為女孩無私付出,事業和家境與女孩相當的男孩,絕大多數時候會淪為備胎。

我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玩笑,而這個玩笑並不幽默,它的背後是無數女孩的血淚和一生抹不去的傷害。

02

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有趣地研究。

你的伴侶經常說“我”還是“我們”,居然可以預測出,你未來與TA的感情究竟是幸福的還是傷害的?

具體就是,當你的伴侶人稱代詞經常使用“我”,很少使用“我們”時。

這個人很可能就是一個“焦慮恐懼型依戀人格者”。

比如常說“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人,他們可能在生活中缺乏關注別人需求的願望,更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

因此“我們”這個概念,在他們的潛意識概念裡可能是很微弱的。

正如熱門話題所說:“為什麼情侶容易在旅行後分手?”

最高讚的回答是:好的感情遇到問題時,是我們VS問題,而不是你VS我。

而心理學家很早就發現,一個人依戀類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未來的浪漫關係,而這種依戀類型是由一個人童年的早期經驗所決定的,會伴隨一個人一生。

金·巴塞洛繆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風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焦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

安全型的人對親密關係和相互依賴感覺很自在,他們樂觀外向,並且願意參加社交活動。

與安全型依戀類型的人談戀愛,自然是非常舒服的。

但與焦慮型或恐懼型的人去談,就非常的痛苦了。

焦慮型的人會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時刻都會保持高度的警惕,他們很希望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是一旦自己的親密對象與其他人有密切關係,他們就會心生嫉妒。

而恐懼型依戀者(又叫回避型依戀)則非常渴望一段親密關係,但之前可能存在被拋棄的經歷,因此他們會經常疑神疑鬼,易怒,查崗,偷看對方手機,經常為了一件小事莫名其妙發脾氣,讓伴侶摸不著頭腦,無形中給伴侶施加了非常大的壓力。

其實,以上兩種依戀類型都很常見,特別是女生都或多或少有不安全感。

當這類女生能處於一段穩定關係,並持續感受到對方的關愛和忠誠時,依戀類型就會漸漸轉為安全型,從此過上幸福生活。

但遺憾地是,在某種條件下,焦慮型和恐懼型依戀人格者會轉化為一種恐怖的存在,那就是控制型人格,或者是“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蔣勁夫、北大行長公子、“阿沁事件”男主角、以及眾多PUA渣男學習者,我們都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

其實他們內心深處對於女性是極其自卑的,他們渴望得到女性的愛,卻又對女性充滿恐懼,時刻害怕女性離開他們。

他們對建立情感聯結毫無自信,甚至深信情感聯結是一種非常不可靠的東西。

在這容許我插個嘴,人性確實很多時候是涼薄的。但真正用心建立的情感聯結,是極其強大的。可以說,人類社會就是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的。

於是,很多男性把“維持異性的愛”的希望建立在了“權力”和“手段”這兩種東西上,因為這兩種東西,更加可控而又不需要耐心。

控制型男人暗自認為,如果自己愛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會利用他的愛傷害他、拋棄他。

於是為了打消這些顧慮,控制型男人往往下意識地壓制伴侶的權力。

這樣女人就離不開他了。

不過,這樣還是不夠安全。

他們必須採用劈腿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手段”和“權力”的優越性,必須同時維持多段關係而又不暴露,才能讓自己永遠不會深陷孤獨之中。

比如劉陽在出軌“半藏森林”時,要多次在微博裡暗示,還要直接拍VLOG假裝不認識。

其實這些手段很拙劣,也很容易暴露。

不過控制型人格的人認為,暴露也不怕。

因為他有足夠自信可以讓愛人在發現自己出軌後原諒自己,提前找好藉口,什麼“愛森林、愛自由、愛大海”。

所有這些強烈又矛盾的情緒,使得控制型男人的伴侶不是他深愛的女人,而是他的出氣筒,是他恐懼、擔心和仇視的敵人。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要遠離學生會主席的原因。

因為這個群體真的太懂得“權力”和“手段”了。


03

真正成熟的人能明白一點。

最好的親密關係,恰恰是不控制的。而脫離控制的自發親密,才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感情。

錢鍾書就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看完哈利波特英文原著後,我理解了過去很多難以理解的東西,比如:赫敏為什麼不選擇哈利而選擇羅恩?

因為哈利這個人的依戀模式是有問題的,這會導致他在投入親密關係難以理解別人,而且自我。

所以哈利只能選擇對他百依百順的金妮。

只喜歡那種從來不會批評他的老師鄧不利多,因為鄧布利多永遠有答案,而鄧布利多無時無刻都是循循善誘而和顏悅氣的。

只喜歡從來都順著他的巨人海格。

直到鄧不利多死後,哈利才多次反省自己從來沒關心過鄧布利多。

哈利就是一個特別喜歡使用“我”這個代詞的人,雖然他的出發點是為了不拖累別人。

當韋斯萊夫人要求哈利留在家裡,別出去冒險時,哈利覺得她“礙事”。

當曾經欺負他後來被哈利所救的胖小子達利,居然在離家前對他表達了感激和親近時,哈利都只能木訥地說個謝謝。

當魔法部長提出合作對抗伏地魔並體諒自己難出時,哈利卻依舊嘲諷他無能。

總得來說,由於哈利童年缺少關愛的原因。

他整個人是自我中心而聽不進去意見的,再加上他有了“預言中的人”這個華麗的光環後,他顯得剛愎自用。

最重要的是,他會封閉感受。

比如整本書用了一萬字描寫赫敏和羅恩為了陪哈利一起冒險,一個洗掉了父母的記憶,一個讓食屍鬼偽裝自己。但哈利聽完只表達了句:我.....不知道...我沒...對不起!

顯然,赫敏是很獨立很智慧,而羅恩雖蠢萌但溫柔,哈利這種典型控制型依戀是不適合她的,只有金妮可以無條件聽哈利的,把哈利永遠當光和神去崇拜。

作者羅琳自身也說過,她之所以安排“赫敏和羅恩在一起”,完全是一個“並非藝術創作而是個人私心的理由”,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個現實看來不合理的心願”。

羅琳說過赫敏就是自己,而羅琳她本人嫁給了一個小她五歲,收入一般卻無時無刻都在照顧她的丈夫。

我覺得羅琳這個“私心的理由”,就是要告訴天下的女孩。

選擇伴侶,溫暖陪伴比起才華成就,要重要地多

羅恩沒有哈利有天賦、有才華,還經常做些讓人忍俊不禁的事情。甚至鄧布利多送他遺產時,魔法部長都發現這兩人並無來往。

但羅恩給人的感覺就很溫暖,為協調哈利和赫敏的矛盾,經常充當最受氣的那個。

相比赫敏和哈利向來都毒舌和尖銳,羅恩則從來都保持著幽默感,即便這種幽默感讓大家覺得他很傻。

女孩,為什麼我勸你選擇“朋友式愛情”?

因為“朋友式愛情”,才更加不會越界,更加懂得給與對方自由、尊重與平等,做對方一生的“玩伴”。

-----------------

作者簡介: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