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這幾個岑溪人,憑什麼能上中央新聞?

這幾個岑溪人,憑什麼能上中央新聞?

時間過得真快!

時間帶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有人說,時間會留下最真的人!最近,一條關於岑溪人的暖聞引起了逐夢君的注意。


78歲老母親省吃儉用7年替亡子還債!自從中央電視臺新聞播發後,近段時間以來,新聞的主角——岑溪市梨木鎮裡漢村陳月英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電視新聞、報紙報道、網絡推送,在岑溪可謂是家喻戶曉。


實際上,除了陳月英之外,近些年還有不少的岑溪人登上了中央新聞。這些岑溪人憑什麼能上中央新聞?這些岑溪人到底又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年底了,讓我們一起為岑溪人點贊!

01

陳月英:替亡子還債


這幾個岑溪人,憑什麼能上中央新聞?


陳月英,今年78歲,是岑溪市梨木鎮裡漢村人,她曾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楊旭永當過村生產專業隊的隊長,家裡有三個兒子,家庭雖不富裕,卻溫暖美滿。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1年,丈夫楊旭永因急性腦梗突發去世,2010年小兒子因病去世,同年,二兒子又患上了腎積水,真是禍不單行。因為急需用錢治病,二兒子無奈之下,向銀行申請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2000元。


不幸的是,兩年後,楊昌傑還是因病離世,他智力有障礙的妻子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了8歲的女兒。彌留之際,他對母親的手說:“父親在世時,常教導我們做人要有誠信,我欠銀行的債務,請您和女兒一定想方設法幫我還。


還清貸款是二兒子的臨終囑託。這些年,陳月英老人辛苦地養雞養鴨、種砂糖橘、種紅薯,換取微薄的收入。7年來,她省吃儉用,沒有添置一件新衣,衣服破了不捨得扔掉,補了又補,日子過得非常拮据。因為孫女讀書和她本人患有疾病,加上日常兩人的必要開銷,家中基本沒有餘錢。


即便這樣,2015年6月和2016年9月,陳月英先後兩次前往20公里外的梨木鎮,每次200元、300元地幫二兒子償還貸款本金。直到今年11月,老人終於連本帶利,攢夠了其餘要還的錢共3192元,但因為腿腳不便,就讓大兒子幫忙聯繫了銀行。


當銀行工作人員看到陳月英老人從一個塑料袋翻出一沓沓錢,裡面只有9張是100元面值,其餘多是5角、1元、5元、10元、20元面值時,深受感動。因為這些就是老人平時的辛苦收入,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


“再窮也要有骨氣,講誠信。”在還清欠款後,陳月英長舒一口氣。


02

高伯龍:掃地高僧

這幾個岑溪人,憑什麼能上中央新聞?

央視《新聞聯播》超過3分鐘的高規格報道,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同步推出通訊大篇幅報道,網友“穿著5塊錢的背心,幹著上億元的大事”“這才是我們要追的星,中國的脊樑”刷屏怒贊……今年9月15日,央視新聞頻道的報道【愛國者 奮鬥情】高伯龍:奮鬥40載成功研製激光陀螺的新聞報道引發熱議。


高伯龍籍貫

廣西岑溪歸義鎮謝村,1928年6月29日生,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教授,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12月6日,高伯龍同志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高伯龍的名字是“激光陀螺”的等價詞。沒有他,我國激光陀螺事業的發展可能還要推後十幾年甚至更久。據瞭解,為科研攻關,高伯龍把實驗室當成第二個家,每天工作15個小時。在經歷了無數次挫折與失敗後,1994年11月8日,我國第一臺激光陀螺工程化樣機誕生。


1995年暑假,學校組織教職員工到張家界遊玩,高伯龍認為這是不正之風,堅決不去。眾人出發那天,碩士生劉金朝到教研室做實驗,看著高伯龍自己拿著掃帚在搞衛生,趕緊跟他一起搞,一老一少兩個人掃完了整個教研室。2013年,已85歲高齡的高伯龍依然每天堅持到辦公室收集整理激光陀螺的最新資料,為科研團隊提供理論支撐。


如今,激光陀螺產品應用範圍已覆蓋陸、海、空、火箭軍主要武器作戰平臺,有效提升了我軍的快速反應能力、遠程突防能力、精確打擊能力,築起了共和國堅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03

黃友:獨臂闖四方


黃友,岑溪市大隆鎮福隆村人,1971年1月25日出生,有3個姐姐。不幸的是,3歲那年冬天,父親帶他到加工廠上班,他獨自一人玩耍,好奇的他,將左手伸進風機,整個左臂就捲了進去,頓時血肉橫飛,慘不忍睹。從此,黃友永遠失去了左臂。


在小時候的記憶裡,黃友沒見過父母吃過一碗米飯,一日三餐都是清可見底的稀飯,“餓”,成了他和姐妹們刻骨銘心的記憶。他清晰地記得,媽媽每次吃到米粒,都會一粒粒吐出來,分給他和姐姐們吃。


黃友9歲那年,他爺爺得肝硬化腹水,沒錢治病而很快離世了,奶奶不久也病了,在爸爸問遍了村裡人和親戚都借不到錢為奶奶治病,不久後,奶奶也很快去世了。黃友的心靈很受傷,於是他暗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自食其力,闖出一遍自己的天地,多掙一點錢,以告慰爺爺奶奶的在天之靈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幾個岑溪人,憑什麼能上中央新聞?

15歲時黃友輟學外出打工,以撿垃圾為生,幾經周折,自己創業,18歲因生意失敗欠下40多萬元鉅債。面對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和難以承受的壓力,他沒有逃避,更沒有放棄,而是以頑強的毅力,永不服輸的精神,與人生賽跑,與苦難同行。最終,他成功了!不僅創辦了兩家公司,還投身激勵教育事業。


2014年電視劇《單翼雄鷹》根據黃友真實的人生經歷改編,該劇以感恩勵志為主題,弘揚感恩勵志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歌手韓紅演繹該劇主題曲《沒有翅膀也要飛翔》。


黃友一直秉承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奉獻於社會的精神原則,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著需要幫助的人。2016年3月,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金牌節目《向幸福出發》播出了來自廣西岑溪市大隆鎮福龍村黃友的感恩勵志故事。


04

陳房宏:致富榜樣


陳房宏,1977年出生,岑溪市安平鎮人。從小一家5口人就擠在不到8平方米的小屋。經歷了貧困的洗禮,陳房宏立誓要出人頭地。初中畢業後,他決定去廣州闖蕩,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幾個岑溪人,憑什麼能上中央新聞?

一個偶然的機會,已是大廚的陳房宏發現了菜花幹,這種食材在2008年的廣州餐飲行業十分少見。陳房宏拿下菜花乾的代理權,用全部積蓄5萬元從溫州進了一批貨。後來,他與20多家酒樓簽訂了供貨協議,進價11元一斤的菜花幹,做成菜餚賣價高達68元一份。


做著獨門生意,每天喝茶聊天送送貨,陳房宏一年下來就有50多萬元的純收入,不僅買了車,還在廣州市買了套房子。


2010年,陳房宏突然放棄了利潤豐厚的菜花幹,離開了打拼十幾年的廣州。“我們去外地打工、創業,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回去發展家鄉。”


陳房宏帶著100多萬元積蓄回到家鄉,決定幹出一番事業。不過,初次嘗試還是失敗了。從衣錦還鄉的“成功人士”到人人躲避的“騙子”,那段時間,陳房宏門都不敢出。 2011年初,他賣掉廣州的房子,給工人發了工資。


後來,陳房宏“遇到”了紫玉淮山。。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他再次創業,20萬元起步,兩年時間就把20畝紫玉淮山擴張到3000多畝。從一個窮小子到“暴發戶”,再從身無分文到如今訂單銷售額過6000萬元,陳房宏靠的是什麼?“像餓狼一樣,它就會懂得去捕食。”正是靠著這種“餓狼本色”,陳房宏在短短几年內執著創業,帶領父老鄉親增收致富。


2013年,央視《致富經》欄目專訪了陳房宏,講述了他的“致富經”。


05

林菲:“舞蹈達人”

這幾個岑溪人,憑什麼能上中央新聞?

林菲原名叫林海淼,1989出生,岑溪市南渡鎮峽寶村人。11歲時,林菲幫家裡幹農活,左臂不小心捲進正在運轉的機器裡……面對痛苦,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堅強,學會了單手幹活,手巧得就連玩十字繡也比許多同齡人都要麻利。


2006年,林菲初中畢業後,在姑姑開的小賣部幹活。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林菲心裡萌生了做一名殘疾人運動員的念頭。在岑溪和梧州殘聯的幫助下,她一邊在梧州二職中讀書,一邊開始體育訓練,成為了一名田徑運動員。


2008年開始,她從田徑轉到游泳項目訓練,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從一個“旱鴨子”練成劈波斬浪揮灑自如的功夫。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7月,林菲代表梧州參加自治區殘疾人游泳錦標賽,取得50米自由泳第二名;2010年7月,在自治區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二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50米自由泳比賽中,林菲更是像一條“美人魚”,一舉奪得了金牌……


2010年,懷著對舞蹈的嚮往和熱愛之情,她踏上了到北京練舞的艱難之路。2013年,她在《中國達人秀》的挑戰比賽中,成功晉級16強,取得了“生命的律動獎”獎項。同年,她榮獲第16屆“廣西青年五四獎章”。


今年5月,已經是孩子媽媽的林菲,和家人現身央視《幸福賬單》節目的錄製現場。在接受主持人朱迅採訪時,林菲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劈波斬浪的“美人魚”到翩翩起舞的“舞蹈達人”所經歷的艱難挫折,還分享了自己和丈夫郭奎帥一波三折的愛情,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如今一家四口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


講信用、身殘志堅、勤奮、敢於拼搏,這是岑溪人上中央新聞的關鍵“標籤”。只有有夢想,有行動,相信更多的岑溪人一定能創造一番新天地。


資料來源:綜合央視新聞、《梧州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