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魏新:从济南,到武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湖北,大江东流去。

山东,黄河入海流。

长江和黄河,同发源自青藏高原。今天是西方国家的情人节,在中国,长江,和黄河,才是最好的情人。

疫情来了,山东掏出了家底,支持湖北,支持武汉。

缺啥,山东给啥。

孔孟之乡的仁义礼智信,和绿林好汉的义薄云天,山东人身上全有。

做为山东省省会,济南这座始终不温不火的城市,也令人刮目相看。

根据疫情形势变化,济南一直在强化升级。

1月28日、29日,投放政府储备大白菜,稳定市场供应。

1月29日和2月2日,要求市民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必须佩戴口罩。

2月1日,要求企业开工生产须向属地区县指挥部报告。

2月3日,市直机关人员下沉社区一线,充实基层力量,加密疫情防控。

2月4日,出台17条经济托底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挺过经济寒冬。

2月5日,发布十个“一律”政策,所有村居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

2月8日,各药店对销售发烧、咳嗽等药品实行实名登记报告制度。

2月11日开始,全市所有人员实名登记防疫情况,力争不漏一人。

2月12日17时起,所有经过铁路入济旅客,均由各区县同一接站送达,经过体温检测、身份核验、信息登记等流程后,由各区县政府统一分送至各目的地。

2月13日,要求复工复产企业对返岗职工建立健康档案。

2月13日12时起,济南机场启动旅客统一接站,测温登记后,分区县接待。

对济南这座城市来说,工作量之大,措施之细,出动人员之多,既体现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又起到了相当好的防控效果。

“战疫”,真的是一场战役。

原以为,只是一场简单的战斗,评书里说的那样:短兵相接,各出一员大将单挑,“病”家军中,一戴冠猛将,手持浸毒流星锤,连伤几员偏将,不可一世,说时迟那时快,“人”家军里,冲出一白袍小将,口罩蒙面,护目镜遮眼,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取其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

很少有人料到,这场战役会导致今天的局面:如此激烈,如此漫长,如此胶着,如此残酷。从一座城市的保卫战,到各个城市的全面战争,从局部的攻防,到今天的巷战,持久战。

在济南,谁来率先扛责?党员上!整个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党政班子负责同志一律停止休假,全部到岗到位、靠前指挥。

在济南,谁先往前冲?领导干部!在定点医院、在村庄社区、在车站路口……广大党员干部干在前、争在前……没有“给我上!”,只有“跟我冲!”

基层人少压力大怎么办?机关工作人员下一线!2月4日中午12时,89个市直部门(含中央垂管单位5个),派出工作人员下沉到854个社区,实现全市社区疫情防控“全覆盖”。

病毒传播速度太快怎么办?让工作更快!公安、街道、卫健各方力量组成工作队伍,昼夜奋战,深入集中隔离点和居家隔离点采样送检,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全面做好了3320名湖北来济未满14天人员的核酸检测抽样送检工作。

防控物资供应告急怎么办?济南广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为战“疫”备足“弹药”。

如何让更多的人力参与“战疫”?2月4日起,共青团济南市委连发五道志愿者“招募令”,短短五天时间,超过3100位市民报名参加,1196名青年志愿者陆续奔赴济南市80多个一线防控岗位。

济南,自古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大明湖景区的铁公祠,祭奉的铁铉,明靖难之变时,他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朱棣一路披靡的大军。

他姓铁,危难之时,济南也姓铁。

铁腕的铁,铁军的铁。

除了守好济南,济南也一再向湖北火线驰援。

春节当天,首支济南医疗救援队连夜奔赴武汉。山东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师、商河小伙于亚群爷爷病故尚未出殡,就戴孝出征。

一批,又一批。

包括临危受命,从济南到武汉任市委书记的王忠林。

忠林书记主政滕州时,曾努力为滕州争取到了京沪高铁的高铁站。当地坊间有顺口溜:“二王不挪窝,三年赶上新加坡。”其中,他就是“二王之一”。

后来,他主政聊城。我听当地朋友说,因为聊城的名片是江北水城,东昌湖的水位,他每天都要关注。

在济南任市委书记期间,济南的发展有目共睹。

有一件小事,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去年,为了留住在济南眼看着无家可归的U⁺家具,我曾写过一篇《济南,请留下》,在这个公众号推送的第二天,各相关部门都和U⁺家具主动联系,积极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那次,是忠林书记亲自做了批示。

忠林书记最后一次在济南公开露面,是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到居民小区等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他去的那个小区,是刚刚发现一例确诊病例的锦屏家园。

他离开济南,这座城市或许不舍。

但,也许,那座城市更需要他。

那座城市需要的一切,济南,都可以给。

那座城市太让人心碎了,不仅仅是疫情凶猛。从漫不经心,到手忙脚乱,需要重振军心。

一座城是一座城,一座城又从来都不是一座城。

黄河,穿过济南。长江,流过武汉。

济南,很快会好,只盼武汉无恙。

魏新:从济南,到武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江山秀丽,叠翠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想起王昌龄的一首诗: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魏新:从济南,到武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