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剩女》是一部由以色列導演所拍攝的紀錄片,它所聚焦的是一項相當敏感但又切實存在的社會議題,即單身女性在婚姻問題上面對的窘境。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如果選擇結婚,她們的個人事業以及人生規劃不得不在短期內進行調整,甚至被擱置;如果拒絕結婚,她們將承受來自家庭、朋友、甚至社會的壓力。在這進退兩難中,“剩女”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以及他人的期望?到底是接受包辦式的相親還是自主式的相遇?這些都是現實而棘手的問題。

在鏡頭下,導演記錄三個典型的故事,一個是具有城市戶口且工作穩定的北京女孩,但由於母親的強勢,她在自己的婚姻問題上並沒有多少決定權。另一個是一位正在北漂的女律師,從山東農村考到北京,在老家有四個姐妹,且只有自己未婚,因此受到了來自家庭的催婚壓力。而最後一個則是一名大學女教師,知識分子,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醒的認知和規劃,包括自己的婚姻。她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以及家庭背景,在婚姻的問題上,她們也基於不同的期望與目的進行了不同的選擇,但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她們所做出的選擇,而是她們做出選擇的過程,這裡面有委屈,也有幸福,有不甘,也有釋然,這是她們的故事,但在其中也藏有眾人的影子。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被捆綁的剩女,應該如何安頓自己的未來?

婚姻的背後不是一紙證書,也不是兩個人單純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在經過一番考量與取捨之後所做出抉擇,而抉擇的成果便是一個新家庭的誕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舊社會的婚姻處理方式儘管被現代社會所拋棄,但父母在子女的婚姻問題上仍保有著不同程度的話語權,特別是當子女超過適婚年齡時,這種話語權將以催婚甚至是逼婚的形式得以加強。而對於單身女性來說,由於生育問題的存在,她們的適婚年齡更小,所承受的生理以及心理壓力也更大。可以說,年齡、家庭、生育等這些因素在婚姻的問題上時刻捆綁著“剩女”的選擇。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在記錄片中,當北漂的女律師回到山東的老家時,家人最關心的便是她的婚姻問題,但對於如何選擇一個婚姻以及結婚對她有何影響這些具體的問題上卻很少有人想到甚至提及,這便是一個傳統家庭對於某個家庭成員婚姻問題的重視與輕視,而在這兩種態度所引發的矛盾又客觀地捆綁著當事人的選擇。

面對將撫育自己長大以及供給自己教育的父母,註定有人會陷入兩難,她們當然可以通過相親湊活著嫁給某個體面人以完成父母長輩的夙願和期待,以平息鄰里親戚的非議,但她們的個人願景怎麼辦?她們未來的丈夫以及家庭能夠給出足夠的空間來她們完成自己的人生規劃嗎?她們能夠以高齡產婦的身份完成養育下一代的使命嗎?當這些問題赤裸裸地擺在“剩女”面前時,退卻是一種對自我意志的保護,她們甚至會因此而懷疑婚姻的意義和價值。女律師看到了姐姐在結婚之後所面對生活,但她不願像姐姐那樣將生活軸心始終圍繞著孩子,你當然可以將這稱為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對家庭做出的犧牲,但這種犧牲又何嘗不是一種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捨棄?<strong>而這種捨棄有多少是出於自願,又有多少是迫於壓力?如果是後者,那麼在某種層面上,這便不是犧牲,而是一種家庭對女性的壓榨和剝削,因為她們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未來。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世俗的幸福與獨立的自我

儘管對於剩女來說,她們面臨著多個方面的壓力,但婚姻在能否給她們的生活帶來幸福感這個問題上的確存在著正向且積極的答案,而要想獲得這個答案需要偶然的運氣,也需要必然的態度,而在這偶然與必然之中,確實存在著世俗的幸福。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在紀錄片中,大學的女教授是主角之一,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她對於婚姻的本質有著自己的一套認知,在她看來,中國的婚姻其實是兩個家庭的聯姻。這種觀點相當露骨,但在如何成就一段婚姻這個問題上的確省去了一些繁瑣的評判標準和流程,而這也是一種與抗拒婚姻截然相反的態度,這一類人並沒有對婚姻抱有諸多羅曼蒂克的幻想,而是以一種務實的態度來完成一項依附於社會秩序的使命——結婚然後生子。當然,婚姻成立的前提是一個雙方在條件對等或接受落差的情況下達成的共識,在這裡面談論的不是某些方面的犧牲,而是某種利益的交換,而最後的結果是一段雙方都沒有爭議的婚姻,以及一個雙方都受益的家庭。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這便是一種世俗的幸福,他們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的生活不會過於狂熱,甚至可以說極為平淡,但一般不會有激化的矛盾以及動盪的家庭關係,但他們擁有的這些足夠拼接成一幅合格的幸福圖景,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一種精打細算的氛圍以及理性的思維模式之下,婚姻對於雙方個人影響會降至最低,在處理家庭內部關係以及生育下一代這些問題上,女性儘管會有所犧牲,但能夠調整的空間也很大。在鏡頭下,女教授妥善處理了自己的婚姻問題,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結婚以及生子的人生工序,以最快的速度迴歸了自己原有的生活軌道,也就是說,她在自己的婚姻中守護了獨立的自我。

這一段故事最重要的啟示便是能夠將婚姻這一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化,抽出其中的骨幹,抓住結婚雙方的利害關係,在結成婚姻之前,當事人要明確自己的定位以及爭取自我發展的空間。獨立是實現自我的前提,而這與世俗的婚姻以及婚姻所帶來的幸福並沒有本質的衝突,但也並非沒有衝突。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到最後,他們的婚姻與愛情無關

無論是對即將到來的婚姻所產生的恐懼,還是對已經完成的婚姻所感到的幸福,這些都忽略婚姻需要提及但又沒有提及的元素,那便是愛情。婚姻需要愛情嗎?對於熱戀中的年輕人來說,唯愛不取或者不嫁是理所當然的愛情信條,但愛情在許多時候並不是婚姻的臨門一腳,因為它存在著太多的變數,它狂熱,但不務實,它可以帶來短暫的興奮,但不能帶來長久的幸福。而對於剩男剩女來說,愛情是屬於“小孩子”的把戲,它不是婚姻的正餐。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徐敏是一名播音主持,名牌大學畢業,在北京生活,有著體制內的工作,父母為她購置一套自住房。這並不僅僅是這部紀錄片主角之一的情況概述,還是一份簡易的相親介紹,它會出現在某個相親網站上,或者某個公園的相親角,它甚至不需要本人出面或者到場。在繁雜的信息交換中,有眾多的婚姻正在醞釀,基於身高、學歷、職業、年薪等等可被統計和量化的數據,大家十分默契地弱化了感情在婚姻的建立過程中所承擔的角色,因為婚姻在這時並不一定要是愛情孵化的結晶,它可能是一種對父母期待的滿足,也可能是對社會壓力的回應,還可能是對個人生活的安頓。這便是徐敏所面對的難題,對於她的婚姻來說,父母的期望佔據了決定性的地位,所以她需要的是一個門當戶對且讓父母滿意的丈夫,前者她並不反對,但後者即便她想反對,也沒有勇氣進行抗爭。

對於單身的女性來說,當自己的看法與父母向左時,如何處理其中的隔閡便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而在這樣的抗爭與博弈之中,有誰能抽出時間和空間來培育與婚姻相聯繫的愛情呢?

這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

《剩女》:如果有選擇,你會拒絕婚姻嗎?

在鏡頭下,《剩女》記錄了中國單身女性在面對婚姻的壓力時的慌亂與不堪,她們與單身男性一樣,無意成為一種被挑選和審視商品,但迫於諸多方面的壓力,她們不得不參與其中。

有人隨波逐流,有人審時度勢,有人一邊“撤退”一邊“戰鬥”,但無論何種選擇,她們都需要一種留有呼吸餘地的婚姻來突破傳統的藩籬,以突破婚姻對女性群體的圍困。

至於婚姻需要愛情嗎?我相信當婚姻擁有足夠的空間時,這一問題將不會成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