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我們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會有這樣那樣的規則,想讓孩子遵循;有很多目標想讓孩子達到。

比如:我們孕期就祈禱著生一個健康的孩子就行了。

孩子嬰兒時期,我們想他/她吃好喝好,快快樂樂就好。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再大些,我們就覺得孩子畫畫也需要學好,鋼琴也要彈好,字要寫好………

上學了就是諸多的功課,每門都要學好,有一門功課落下就萬分緊張。看到千萬個別家的孩子這好那好,只恨自己的孩子沒有一項是卓越的!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一個一個目標,父母按照“我執”,去要求孩子達標。要求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做這做那!

天道衍生萬物,包括人,但天道是默默無語的,不認為這是自己的功勞,從來都是自己運行自己的,不去管萬物如何運行,人類如何折騰。天道,從不居功自傲,一切順其自然!

人道,剛好相反。認為自己生了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子女不聽話,不順從自己的意願就會生氣。父母潛在意識不同程度主宰著自己,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需要聽從自己的話。

天道無私,而天長地久。

人道有私,而嚐盡悲歡離合。

理想的教育是從父母的自我改變和成長開始的!因為改變了自己,你所處的世界就改變了!

比如說一個母雞下了一個蛋,孵化出一隻小雞,總按照鳳凰寶寶的模樣要求孩子做這做那,卻沒有按照鳳凰媽媽的標準要求自己做這做那。

我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同時,首先要按照龍或鳳的標準塑造自己。

也就是說,我們首先修煉自己,從“我執”走向“執我”。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即從要求孩子怎麼執行,變為自己怎麼去執行。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教育觀念“身教重於言傳”,上行下效,教也。

做到“以身作則”之後也不要焦慮,還要學會“靜待花開”。

我們對孩子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最好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和一個學習型的家庭氛圍。

我們要想實現一個大的目標,就是在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所謂“過去不可念。未來不可期,做好每一個當下”。

所以大的道理少講,去養孩子的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志向”,心之所向為志向。

知道了心的方向,就和孩子一起做好每一個當下。

我家女兒初二時,我也出現了焦慮,越焦慮,越靜不下心來去走進孩子的心,看著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沒有及時地疏導和阻止一些不好的習慣、思想的發生。結果孩子的學習一落千丈。從年級前幾名到幾十名,初三上學期到一百名之外。從培優一到培優四班。

焦慮我無論對孩子學習還是生活都出現極大不滿。以為自己放下很多來陪伴她成長卻得到這樣一個現象而感到悲哀無助。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也就是在春節前一段,我把對孩子的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我開始重新練習古琴,喝茶,研學經典,創作文章,投入閱讀和經典誦讀教育活動的推廣,並參加了鄒老師的“黃帝內經”課程,每日認真聽課,認真思考,認真做總結。

過年是我比較不喜歡的,因為家族的禮尚往來,聚餐很多,有時候為了應酬感到心神疲憊,孩子也很難靜下心來。

這個年三十,我們決定家庭聚會,之後,因為疫情都禁足在自己家裡多些。

每天早晨聽《黃帝內經》課程,我是一個勤于思考,治學嚴謹的人。每一次聽課完,我都會在腦海裡理出自己的收穫和思考。很多時候腦海出現一些讀過的經典話語,再去查證,研修。有時候我一個上午或者下午都在學習相關的內容。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可是我發現女兒在這個假期慢慢地恢復了之前的勤奮刻苦努力學習的狀態。

春節前每天早晨和中午還要我大吼她起床,她自己也說睡不夠。

春節後,她從六點半,六點,到今天五點半就起床了,中午午飯過後她還沉浸在學習中,午休還要一再催促。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做父母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則,靜待花開”讓我們“家庭的基因”改變。這樣就龍生龍,鳳生鳳。還有一句是“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您是願意做“龍鳳”型的父母,還是做一個“老鼠”型的父母?

什麼樣的家庭氛圍造就什麼樣的孩子。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每天,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之餘,我們可以安排和孩子一起放鬆閒聊,可以和孩子一起靜心冥想。冥想是可以改變基因表達的。能夠改變基因的表達就可以調節我們的身體。換言之,我們可以靠著我們意識、冥想來增加我們身體的能量。從而改變我們的一些行為,習慣,完成自己的一個願望和想法。讓我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靜下心來,靜能生慧。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

感恩每一份美好的遇見!在每日的學習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