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民種地不掙錢或者虧損,那麼誰受益了?

飛龍在天9783


農民種地不掙錢或者虧損,誰收益這個問題,那麼問題來了那麼不掙錢或者虧損還要種地呢,道理其實很簡單,生物鏈關係,種地需要什麼?農具,農藥,化肥,種子,人工,那麼問又出現了。

那麼農具,農藥,化肥,種子生產是不是需要工人生產,生產是不是需要材料,材料是不是農民種植或者採集,一系列問題都離不開勞動人民,人民是不是需要吃,需要吃就需要種地,那麼種地就回到原點了。

所以到最後收益的是誰大家就到知道了,收益的是《自己》。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給個關注點個贊。


水果走城市


我們附近以砂糖橘為例,年後老闆收購1.3元每斤,昨天同村一個人賣的,五萬斤,請人摘一斤三毛錢一斤,一斤就只剩下一塊,還得包吃午飯,快餐十五一人,六十人900塊,得到49100,據他說,去年投資不算自己人工四萬,那就只剩下91007。

有的管理不好的,質量直接就是五毛一斤,或者八毛,虧死去。

自己基本都是沒有賺錢,誰受益了呢?化肥和農藥是最大的收入,帶動了地方經濟,摘果子的,一人一天250塊左右,一年光摘果子一個月也有七千,城裡看不上七千,我們農村一年有的收入都沒有七千。

當然也有賺錢的,我妹就是投資了七萬的砂糖橘,她產量高一點,賣了十三萬,賺了六萬,不過總體來說不賺錢或者虧損的農民還是差不多佔一半。


飛嗨志


農民種地不掙錢或者虧損,那麼誰受益了?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現代化逐步推進,糧食產量逐漸提高。到目前為止,各地糧食產量非常高,總產量已經超過了過去改革開放以前的幾倍,導致糧食庫存量驚人,產生糧食生產過剩,價格一降再降。由於糧食實行了最低收購保護價,而生產糧食所需的生產資料價格不斷地有增無減。這樣一來,造成農民種田不划算,不掙錢甚至虧本。那麼,農民種田不掙錢甚至虧本,又誰是最大的獲利者呢?~


當然農民種田生產的產品是糧食,糧價低是農民種田不掙錢的根本原因,而吃糧的消費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另外農民種田所需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如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等等,價格有增無減,這些生產商和銷售商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第一,糧食消費者是最大的受益者。農民辛苦種出的糧食,2019年各地最低收購保護價,小麥是1.12元/斤,水稻是1.20元/斤。各地糧食收購價格,借水分、雜質等等品質為由,導致糧食價格低於最低保護價收購。這樣將會更進一步地削減了農民出售的糧食價格,使農民種糧經濟收入,雪上加霜,經濟利益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不掙錢。而農民生產的這些廉價的糧食,進入市場後,使市場上成品糧食價格逐漸降低,使廣大消費者所消費者的糧食價格越來越。因此,糧食價格低,最大的受益者是廣大的糧食消費者。



第二,農資生產銷售是最大受益者。農民生產糧食的農業生產資料,如糧食種子、農藥、化肥、除草劑、農膜、農機、燃料、水電、農俱等等生產資料,價格不斷地提高,不斷地使農民種田的成本逐漸提高,而糧食收購價格逐漸降低,使農民種田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也就是說,農民種田的經濟收入,有7~8成是生產成本,即農業生產資料,2~3成的經濟收入是農民種田所獲得的利潤,是養家餬口的主要來源。農民種田的經濟效益結構和分配,實在太不合理了,也太離譜了,是導致農民種田不掙錢虧本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總之,農民種田因糧價賤,造成種田不掙錢,甚至虧折,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廣大糧食消費者和農資生產銷售商,他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贏家。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這個問題很深奧,要熟悉政經學才行。我談談我的淺見,由於通貨膨脹,可以說沒一個贏家,國家沒有受益,相反為了糧食安全生產還得拿出大筆補貼,由於我國的農耕技術比較落後生產成本較高,很多糧食保護價是高於或持平國外同類進口糧食的,且總體品質上也略有不如;同理,糧食收購、深加工企業也沒有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而成品銷售面臨進口產品打壓利潤空間也有限;城市中的居民並沒有享受到糧價低的紅利,工資增長跑不贏CPI。


秋水長天1974


農民種地不掙或虧本,這個向題很間單,只要吃飯吃糧的人都收益,這就是正理。如一斤大米賣一元線,那麼吃飽一噸飯就花一元,如一斤大米賣10元,那麼吃飽一噸要花拾元,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各有關執權人員,大量迫吏糧價底虧,農民才窮的原因。


正義感殷開友


誰告訴你虧損了?別瞎起鬨。我就是農民。我告訴你正常年頭種花生每畝掙五百元。種玉米掙二百元,別的作物面積小不說它了。都說點真話好不。外出打工因為地少不夠種,兩畝地掙一千元那也不到那。打工能幹多半年,小工也能掙兩萬來塊錢,也能養家餬口。


覺英80


除了農民本身,凡屬與農業有關聯的,生產資料生產企業或提供者,都是利益獲得者,包括收購銷售者。這當然也包括除農民都要吃飯的人,也是間接或直接受益人。必竟糧食漲價了,吃飯的人也要多花錢買的。

作為一個曾經在農村土生土長的自己,有一點體會最深,糧食漲價,各種生產資料也會隨之而漲,所以,農民靠種地掙錢,不解決供需問題,永遠是個希望!深加工或轉型轉產都或多或少制約著農業的發展,農民的收益。


兵山一角C


從利益分配問題來解決這個問題,農戶,產品收購商,地區批發,商場或者小販,顧客,從這個規律來看,兩頭都沒有得到好處,所有的利潤都被中間商拿走,現在種地,如果你沒有渠道,是虧的,要麼就是有大片的地,一般來說都是幾百畝地,這樣有話語權,希望能幫到大家


農民小王v


不是農民的全都受益了。吃不愁。人三天不吃,就得死。不愁這個,幹其他的一切便無後顧之憂。對自然環境不愁,不論在那,都有可供人生存的自然條件。不愁寂寞,既使走投無路,總還有個可以寄身的“後院。”有了農民種地,你我大可優悠哉哉。農民種地不掙錢,是因為你我並沒有給農民付給我們享受的上述那些條件的錢,他們的產品價格中沒包含這些錢。農民種地不掙錢,不是農民的你我全都受益了。


竹林吟曉1


剛剛和孩子算了一筆賬,為什麼中國農民貧窮,農民就是貧窮的代名詞,農民天生就該窮嗎?有不窮的農民嗎?(靠種地) 有,還真有,國內就不用想了,我們的鄰居家農民不窮。大米的價格(超市內)是國內的三倍上下,農民當然願意種糧食,積極性很高,國家不得不壓制一些,規定那些地產的糧食國家收購,土地輪耕,保持地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