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抗疫戰場有社工,重慶老舊社區有故事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重慶市一福養老發展中心駐巴南區花溪街道經建社區“聚愛助耆”項目社工小左線上線下、忙前忙後,在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的同時,收穫了滿滿的感動、汲取了堅持的力量。


病毒無情人有情 鄰里互助很溫暖


“小左,確實不好意思,家裡實在沒得菜吃了,我來領昨天跟你預約的應急口罩。”近日,李叔叔氣喘吁吁地來到經建社區居委會,滿懷歉意地對社工小左說。小左邊招呼李叔叔稍微等一下,邊請87歲的高婆婆坐下,耐心地跟高婆婆解釋到:“高婆婆,我知道您從家裡下樓來一趟社區不容易,但是現在口罩有限,社區實行預約登記領取,今天的口罩都是前幾天其他居民預約好的,您看我先幫您預約起,明天口罩來了我再幫您送到家裡,這樣要得不?”高婆婆明白小左的意思、理解小左的工作,但也有自己的苦衷,拉著社工的手說:“小左啊,謝謝你!因為我吃的藥快沒得了,子女都離得遠,又來不了。”小左聽著高婆婆的話,腦子裡“掃描”著預約領取今天10個口罩的居民,但是都有不得已的現實需要,小左恨不得自己會七十二變,變出一堆口罩給居民們。

抗疫戰場有社工,重慶老舊社區有故事


一旁等候的李叔叔說:“小左,我登記預約的口罩先給高婆婆吧,我家裡還有一點剩菜和一罈泡菜,克服一天兩天沒問題,高婆婆買藥要緊。”疫情無情人有情,雖然這場新冠肺炎疫情肆意全國,但卻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隔離不隔愛 情真意更切


楊婆婆打來電話,又著急又無奈地對社工說:“小左,我家老頭兒我勸不住了,硬是要出去,你能不能幫忙勸哈?”小左讓楊婆婆不要著急,把電話給羅爺爺。年過八旬的羅爺爺有個堅持了幾十年的習慣:飯後出門散步。社工先向羅爺爺宣傳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再從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給羅爺爺分析不能出門的原因,還從楊婆婆對羅爺爺的擔心勸導羅爺爺。

抗疫戰場有社工,重慶老舊社區有故事


電話那頭羅爺爺鏗鏘有力地說到:“小左,我向你保證,疫情解除之前不出門散步。”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小左也放心不下社區的高齡、獨居、空巢老人,按著社區給的花名冊一一打電話問候,或關心生活,或安撫情緒,或宣傳疫情知識等。問候完郭爺爺,社工正要掛斷電話的時候郭爺爺說:“小左,等一下,我還有幾句話要說。現在國家面臨著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硬仗,國家有困難,我作為一位公民,雖然老了不能上戰場,但是我想捐點兒錢來為國家出一份力。”郭爺爺的舉動讓社工們很感動。

抗疫戰場有社工,重慶老舊社區有故事


在這場無硝煙的戰場上,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或電話聯線,或穿街走巷,亦或居家不出門。雖然人們之間被物理距離隔開,但對自己、對家人、對國家的愛卻更深、更切。


眾志成城阻疫情 黨員先行踐初心

“我是黨員我帶頭,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打響疫情防控戰以來,經建社區組建了一支黨員志願者隊伍,在這個特殊時間執行著疫情防控宣傳、聚集人員勸散這項重要任務。在社工小左的帶領下,黨員志願者有的拖著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的拉桿音響,做一個移動的“喇叭”;有的拿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單和漿糊,穿梭在社區的宣傳欄和公共區域;有的則上門入戶,傳遞信息、收集需求,勸散聚集的居民……

抗疫戰場有社工,重慶老舊社區有故事

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區黨員志願者迎難而上,敢作為、敢擔當,他們的精神感染了社工,他們的行動給予了社工更多的力量。

抗疫戰場有社工,重慶老舊社區有故事

入戶探訪獨居老人、教高齡老人佩戴口罩、為出門買藥的老人呼叫出租車……一福社工運用“三社聯動”模式,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積極配合花溪街道經建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一福社工小左共為238位居民預約併發放了應急口罩,開展政策解釋工作256人次,勸散聚集居民150餘人,電話服務300餘人次,入戶探訪高齡、獨居、空巢老人44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