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古代中國沒有解剖學和神經學,是怎麼發現大腦會思考的?是不是中醫認為心臟會思考?

暢步防滑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智”,其實是把人的思維活動也歸納為“心”的功能。如果我們把中醫範疇的“心”粗淺的理解成西醫的“心臟”,那麼,中醫理論好像是出錯了;但中醫臟腑理論的“心”與西醫的“心臟”並不是一個概念,也就是說中醫認為的“心”也包含了西醫有關腦的思維功能。清朝名醫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就指出了這一點。但近年來,西醫發現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病人性格改變與捐獻者有關聯時,也開始懷疑人的思維功能與心臟有一定關係,不得不說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不是我們短時間能完全認識到的。



首先,中醫所說的心,並不是現代解剖學所說的心臟。中醫說的心,實際是一個系統而非獨立的器官。

很多人對中醫不瞭解,以為中醫所謂“心主神明”是像現代解剖學一樣,是以器官功能來闡釋的。但實際上,即使在中醫,“心主神明”也只是一個假說。

《靈樞·本神》指出:“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它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用髒象學說一元化闡述人體複雜的生命活動規律的假說,是在“形神合一論”的基礎上,將“人身之神”依附於“髒象之心”。

換句話說,中醫並沒有找到人到底是用什麼器官來思維的,但沒有去亂定義,而是做了一個假說。

很多外行不瞭解內情,把假說當成中醫給出的最終結論,這是一種抹黑。

並且,《素問·宣明五氣》裡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雖然中醫講“心主神明”,但同時也認為,人的思維實際是與全身都有關的。中醫說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難道除了喜,怒、思、憂、恐就不是心理活動了?

之所以將心作為心神之君,正如《類經·疾病類》所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總統魂魄,並賅意志。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是心“主血脈”的功能的體現。

還是那句話,不是中醫認為心會思考,而是把思考的功能假定給心,在這裡,心僅僅是個代號,這是一個藏象理論的假說。

假說!假說!這邊“比如說”,那邊就當真了,誰的錯?


純鈞LHGR


《黃帝內經》說心主神明是錯誤的。清朝有個王清任(1768~1831),在長期行醫過程中,發現古代醫書對人體臟器的記載存在不少錯誤。他在30多歲時,有次經過義冢,看到許多屍體臭氣撲鼻,因為念及古人的錯誤論述,於是不避汙穢,親赴義冢,細心觀察,還詢問那些經常處理屍體的人。經過40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830年寫成《醫林改錯》2卷。書中贊同“腦主神明”的新觀點,明確指出“靈機記性不在心而在腦”。

王清任的成功在於堅持大膽創新精神,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匍匐在前人的腳下。



中山初高中數理化輔導


錯,中醫《內經》中“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氣皆多血氣,皆有大數。"

″黃帝問於伯高曰:餘願聞六府傳谷者,腸胃之小大長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請盡言之,谷所從出入淺深遠近長短之度: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一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三鬥五升。

小腸後附脊,左環回周迭積,其注於迴腸者,外附於臍上,回運環十六曲,大二寸半,經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迴腸當臍,左環回周葉積而下,回運環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廣腸傅脊,以受迴腸,左環葉脊上下闢,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腸胃所入至所出,長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環反,三十二曲也。"

可見古人5千年前對人體就有解剖。黃帝總不可能坐在辦公桌前瞎想吧。

黃帝應該親自搞過解剖或者看過別人在解剖。


金蛇狂舞16505991


在二千五百年,春秋時代,古典醫藉(內經)中記載,有臟腑經絡應象大論,心主神志,血脈,開竅於舌。腦為奇恆之府,名髓海。奇恆之腑共同功能:兼藏精氣。膽腑:貯藏膽汁。腦腑:髓海。髓腑:充養骨骼。骨腑:為支架。脈腑:行血液。女子胞:月經,生育。不要低估我國古代醫學家的智慧。你知道華佗,扁鵲神醫的民間傳說?華佗用神針治好了曹操的偏頭疼,難道他不知道大腦的組織結構?民間的傳說都是有原因的,不會是異想天開。你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嗎,先人如果不懂解剖,哪來庖丁解牛的傳說。


無憂草2775


其實現代醫學發展人的心臟也有部分大腦的功能,多年前看過一篇國外文章,但是現在我沒法證實文章出處。文章裡面說有人因心臟問題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在後來的觀察中發展此人部分性格有向提供心臟人的性格變化的現象。中國古書有“心之官則思”的記載,因此我認為人的心臟有一定“思”的功能,可能不是“想”。


剛174608787


古代是講元神的,思考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元神,西方叫靈魂。元神由三魂七魄組成,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丟個魂會驚懼哭鬧,就是元神不全了。


老呆你個鬼兒


那麼牛頓怎麼發現萬有引力的,總要有人通過思考觀參辨證發現發名一些東西,人類一直在思考!只是發現的角度不同,方向不時,西醫向微觀發現(細胞,細菌,病毒)!而中醫向宏觀發現(自然法則),大自然太神奇至今我們能掌握的太少,所以無法完美的解釋


昨天后條


哎,神秘、神奇、現代人不理解,不可思議的多著呢?建議看《雲笈七籤》(北宋)。

內視一切可見。外部宇宙如何得知?神馬金木水火土各大星系、宇宙三十二天(魏晉)。

你不知道的太多了。

有中國的得道真人不知道的嗎?

有書為證,不服不行。


人之無良


古人認為心是思考的,大腦是留鼻涕的。黃帝內經曰腦滲為涕

古埃及人也認為心是思考的,做木乃伊的時候會把大腦勾出來丟掉,心處理好放回去。

當時科學不發達,這樣想也正常。現代科技這麼發達了,還有很多人不相信科學,胡扯就不正常了。

推薦一本書 西方哲學史, 看看現代科學是怎麼逐步發展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