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線心聲 ︱ 馳援武漢戰疫情,我們交出自己的答卷

“疫”線心聲 ︱ 馳援武漢戰疫情,我們交出自己的答卷

自鄭州至武漢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工作已近1個月了,我和隊友們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隔離病房做臨床診療,就像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整個人就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不停地工作著。

收到要組建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通知,我立即報了名。在1月26日開往武漢的高鐵上,難得有2小時的空閒時間,我可以整理一下思緒:害怕嗎?沒有。我經歷過非典、到過艾滋病村,我比其他的隊員經歷多、更有經驗,沒有什麼可緊張、害怕的。但還是有一些憂慮,畢竟是新生事物,新型冠狀病毒和非典的冠狀病毒有同源性,但不同於非典,它的傳染性更強。有報道稱,1個病人傳染了15名醫護人員……當武漢疫情爆發,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不畏生死地奔赴武漢,我不知道他們每個人的想法。作為馳援武漢的成千上萬醫務工作者的一員,我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是呼吸與危重症科的治療領域,這是我的工作範圍。來武漢,就是換個地點工作,這是我的工作,我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

“疫”線心聲 ︱ 馳援武漢戰疫情,我們交出自己的答卷

到達我們所支援的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後,馬上就感覺到了形勢之嚴峻,任務之繁重。四院領導直接下達了防疫指揮部的命令,因確診及疑似病人眾多,要求我們河南省醫療隊在兩天內陸續接管二個病區(病房樓10、11層)、收治70名患者。一天時間、每個病區收治30餘名患者,這是什麼概念?不是醫務工作者很難想象。平時在醫院科室收治患者,病人一到院,首診醫師從詢問患者一般情況、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體格檢查、查看輔助檢查,到做出初步診斷、開醫囑、書寫病歷,即使是熟練、訓練有素的醫師完成這一流程,也需要三、四十分鐘;危重症、說方言且不好交流的患者,恐怕需要一、二個小時;每天收治5、6名患者,都需要加班加點,收治10名患者,工作量會成倍增加,當天是完不成的,會拖到明天繼續幹。現在要求1天收治30餘名患者,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需要大家協同作戰。可我們醫療隊分別來自省直五家醫院、每個醫院抽調的醫護人員來自不同的科室,相互之間不熟悉,操作方式、工作流程不盡相同,需要磨合,短時間不可能步調一致。另外,我們醫療隊醫護人員與武漢四院的本院留守的醫護人員也需要磨合,需要時間啊。而現在,沒有過渡期,直接上戰場、衝鋒陷陣。第一天11樓30餘名患者順利入住,第二天10樓也順利迎來了30餘名患者,近70名患者二天內收治完成,沒有差錯,沒有患者投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了。如此高效、有序、有條不紊地完成了任務,體現了我們河南醫療隊不畏艱辛、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精神,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用汗水奮鬥出來的成績,我佩服我們的醫療隊員,作為其中的一員感到驕傲、自豪。

“疫”線心聲 ︱ 馳援武漢戰疫情,我們交出自己的答卷

病房就是戰場,防護服對於我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很重要,為了避免浪費,我們總是不敢喝水、工作中小心翼翼,就害怕因自己的失誤而更換防護服,給隊員造成麻煩。穿上防護服的我們就像一個個“天線寶寶”,可愛、好笑,但穿上防護服的這種煎熬一般人很難體會。平素我的心率是74次/分,指脈氧波動於98-100%,即使搶救病人、為病人進行長時間的心肺復甦,我的指脈氧也沒有下降至95%。可經過戴口罩、穿防護服、戴眼罩等一系列動作後,沒有明顯的心悸、頭暈、噁心,但一測指脈氧,還是嚇了一跳,心率96次/分,指脈氧95%,感覺呼吸不暢、悶氣,耳朵不適,耳膜好像被什麼東西壓著一樣,既像坐在萬米高空的機艙裡,又像一直在慢跑,氣總感覺不夠用。踏入隔離病房,穿著防護服,一趟趟地在病房穿梭,沒有時間去緊張、沒有時間來擔憂,只有幹不完的工作,總在做慢跑的基礎上反覆進行50米衝刺(病人的呼叫器一響,就需要醫護人員到達床邊)。護目鏡內起霧,眼前總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不真切。最要命的是開醫囑,總是低頭、翻白眼、斜視,尋找最佳角度、透過鏡片上尚清晰的地方,努力尋找電腦上HIS系統的蠅頭小字。繁忙的第一天工作很快就結束了,脫下眼罩、防護服、口罩等,感覺鼻樑、面頰、耳廓有些疼痛。一照鏡子,鼻樑及面頰上竟留下一道道壓痕,內衣雖沒有溼透,但冒著“仙氣兒”。第一次穿防護服工作,不習慣,但總體滿意、沒有紕漏。總結經驗:防護服裡面不要穿太多,防護服密閉、不透風;儘量少喝水,七成飽,防止工作中出現尿急、噁心等;工作時動作幅度不要太大,注意門鎖及關門時避免鉤掛、夾擠導致損壞防護服;腳罩沾水特別光滑,容易跌倒;閒暇時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不必要的體力消耗,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疫”線心聲 ︱ 馳援武漢戰疫情,我們交出自己的答卷

危重病人的病情好轉,對於我們來說是最欣慰的事情。我所管轄的22床病人,既往有乳腺癌病史、長期服用抗癌藥物,入院時發熱、咳嗽、胸悶,白細胞低、酶學指標高、肝功能差,病人都感覺自己病重。經過升白細胞、保肝、調節免疫功能、支持等治療,病人的病情逐漸好起來了,體溫逐漸正常、穩定了,胸悶減輕了,白細胞計數、肝功能恢復正常了,精神也好多了,也進行病毒核酸檢查了。隨著時間繼續,我們的患者或許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疫”線心聲 ︱ 馳援武漢戰疫情,我們交出自己的答卷

希望我們河南首批援鄂醫療隊、137名隊員都能順順利利地出征,平平安安地回家,在出色完成防疫任務的同時做到隊員零感染,一個也不能掉隊,向後方支持我們的各大醫院、省衛健委及一億河南父老鄉親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河南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鄭州大學五附院 呼吸內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