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感覺自己的家很壓抑不和睦怎麼辦?

霧中尋你


自己反省呀,一個家和氣不和氣不是一個人的事,要大家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有什麼話可是當面說清,不要天天把話憋在心裡,時間長了都會壓抑



名利雙現場發揮花鼓子


我很能設身處地地理解你的心情,家庭不和睦,尤其是大人間長時間的爭吵與爭執真的讓自已常常感到無助與自卑!影響自己的三觀與成長!

小時候,我的母親是辛勞的,慈祥的,她為家庭努力付出,任勞任怨,深愛著我們姐弟幾個,但是我的母親又很多疑與嘮叼,常常為一些家庭瑣事和我父親吵架,冷戰,令我們無所適從!

那時條件都很艱苦,家裡事情又多,母親是個急性子,有點什麼事,比如要來親戚了,比如給大哥提親了,大哥結婚了,家裡起房子了,大哥生孩子了,二哥又要提親了,結婚了……到三哥,直至我結婚成家。每年家裡總要辦幾件“大事”,每次辦大事都是我父母的吵架演習與實戰,好面子急性子的母親與慢性子講實際的父親便常常因為這些事天天沒好臉色,讓人感覺家庭氣氛很壓抑!

記得小時候,我喜歡下雨天,那樣父母便可以不出工,母親便會想方設法給我們做好吃的,尤其是喜歡父母心平氣和在一起給我們做好吃的溫磬場面……但真的很擔心,他們說著說著就吵起來,本來開心的一天開始,大多數以不開心結束。上中學的時候,後來上高中的時候住校,星期六回家,最開心的就是回到家看見父母沒有吵架,沒有看見母親因為生氣不舒服而躺在床上,這竟成為我的一種希望與奢望!多麼希望,我情願苦一點,也要讓家裡多點快樂多點笑聲!但遺憾的是,常常是看到父母的冷戰,讓我在學校上課時都擔心,母親會不會又氣得生病了,最害怕回家時,母親又一病不起,躺在床上還在埋怨父親,責備父親……那時的我們真的很無助,感覺很壓抑!

後來,我們姐弟都成家了,生活剛有點好轉,母親就因為操勞過度及心臟病發作,沒享受到幾天舒心曰子便離開了我們,我們心裡難過,如果母親氣性小一點,和父親吵架少一點,也許壽命會長一點……

家庭的這種氣氛直接影響了我們,常常讓我心事重重,在人面前顯得自卑,不自信,羨慕別人家開朗的父母,快樂的一家……真的影響了我一輩子的處世與人生!

所以,你應儘早讓自已儘早成熟自立起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有說話的份量,不接受你媽無端的指責並最好能指正她!實在不行,就遠離這種壓抑的環境,因為這樣的環境負能量太多,會帶給你太多的消極因素影響你的工作,影響你的人生!從你的敘述中看到,你媽是一個太自私又不講理的人,雖然和死要面子的我的母親不同!但都讓家裡氣氛緊張壓抑!你現在心知肚明卻無力反抗,你要想辦法,離開她,去掙錢,自己為自己作主,幹自己想幹的事,盡顯向帶你長大的奶奶早點盡孝!


風輕雲淡有情天


特別理解這種感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相信很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我是遠嫁到外地的,跟老公感情不錯,現在二胎也已經兩歲多了,老公長年出差,差不多兩個月回家一次,能待個十來天吧,大兒子三歲之前我一直住在婆婆家,白天上班,晚上帶娃,總覺得沒有自己的空間,期間跟婆婆也吵吵過幾次,倒也沒有大問題,也幸虧我婆婆大度不跟我計較,我公公是家裡的權威,很強勢,我跟他很少交流,估計也是看不慣我的。大兒子三歲的時候有了二胎,然後我就辭職了,至今認為生二胎是我這輩子作的最錯誤的選擇,送老大上幼兒園後我們就搬回了自己家,離婆婆家開車半小時左右的路程,孃家指望不上,婆婆就搬過來跟我一起看兩個孩子,或許是被孩子累的,反正各種看不慣婆婆的所作所為,但也沒辦法,自己帶孩子更累,兩年的時間,自己脾氣變得特別暴躁,總是控制不住的發火,孩子也越來越不聽話。去年夏天開始就不想讓婆婆過來了,原因具體也說不清,總之就是我越不讓她來,她就越想過來,但是過來以後又好像是受委屈似的,我老公本來就是特別孝順的人,每次回來就想在他媽媽家待著,他媽想過來他就也想讓她過來,我就特別煩躁,但也不好說什麼,年前老公放假回來,因為疫情一直沒回工作地,我就想多讓他陪陪孩子,這一個多月他就老想回他媽媽家,隔兩天就回去,因為他在家也不願意陪孩子,我就特別生氣,總之各種不舒服,想想這些就煩的要命,但是我也沒辦法跟他說不讓他去陪他媽。就是覺得自己很委屈!

所以我覺得這些柴米油鹽的事大部分人都在經歷,主要還是要靠自己調節,不要讓自己總是陷入這種負面情緒裡,多找些自己喜歡的事做!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北方有楠木ing


從問題來看你本來就是個思想成熟的人,我一個朋友一直到她奶奶去世後跟親戚朋友更多接觸才發現大家不是媽媽口中的大家,你早就已經知道了媽媽有時候不過是無理取鬧。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問題,多磨合,慢慢了解,或許最終並不能家庭和睦,但你沒做錯什麼,問心無愧就好了。畢竟婆媳關係這種世紀難題不是那麼好處理的。


愛自黑的端子


同樣覺得自己家很壓抑,總想著出去,大學去了外地,想著以後工作也在外地,總之離家越遠越好,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冷血,在外很少想家,我也知道自己的思想不對,但是在家整天因為小事兒或沒有的事被責怪,家裡就像我媽說的沒有歡聲笑語,高中的時候或許還會與我媽爭執,現在好像無所謂了,她吵任她吵,跟我爸學習,一隻耳朵進另一隻耳朵出就行了。我討厭我媽整天說我什麼都不會,也不想想我還要煮飯給一家人吃。在她眼裡好像自己是一個廢物,說多了我也覺得是這樣,呵呵。就這樣吧,朋友,如果你還小,請忍著;如果你有能力了,請積極應對吧,畢竟你媽也不是練武的,當然,實在不行,躲總行了吧,總會有她厭煩的時候,也勸勸你爸,該有威信的時候還得立起來,你媽應該也離不開你爸。一家人的矛盾,一家人都有原因。


隨便點號碼


我怎麼感覺看到我先生一家的寫照?一樣的爸爸老實沒主見,一樣的媽媽強勢,一樣的奶奶帶大,一樣的因為媽媽和一家人關係不和睦!

我先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而他的父母除了自己爭吵不斷,還會把情緒帶到孩子身上……導致先生在初中二年級就輟學,也可以說是離家出走,一走幾個月不進家門。我應該感激他在出走時遇到了很多人,教給了他很多做人道理,所以他的脾氣雖然受到家庭的影響有點不好,但是三觀卻很正。

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孩子要用一生治癒童年!原生的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不要覺得自己的母親一無是處,如果真如你所說的,你是奶奶親自帶大的,那麼之前你的母親應該也是在為了你們的家庭勤勤懇懇地工作。有時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的,就像我也是奶奶帶大的,但是長大後的我才知道,沒有帶大我的媽媽原來每天凌晨三點就要起床開始工作。曾經叛逆時我也很不喜歡自己的母親,覺得她對我說的做的都是錯的,待我發覺她的美好時,一切卻又戛然而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我至今最大的遺憾!

或許你的父親比較老實,你的母親看上去比較強勢,但是這都改變不了他們生你的事實。有時你覺得母親的不可理喻,也許和從小不是她親自帶大你有很大的關係,你們的母子感情存在著缺失。

上一輩發生過什麼事,有沒有發生過一些矛盾,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上一輩他們的事與你無關,你不要把這些作為你仇視自己母親的理由。

如果可以,你要站在雙方的立場上來的看待問題,試著做他們的溝通橋樑。

如果還是做不到,那就好好努力吧,儘可能早日成為家中的頂樑柱,這樣你就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待那時如果你還是覺得自己的母親是蠻不講理的,那就直接懟過去吧,讓她自我反思!



小麗愛絮叨


對於家庭這樣的情況,也是常有的事,在大人無知的情況下,給後代抹上了陰影。

首先,我說一下,你和你奶奶交談,不是你的錯,而是你媽和你奶奶之間有牴觸情緒,所以才會強加於你身上,這一點尊老孝道的問題和周圍的人,環境有關係。

例如:現在社會中,奶奶帶孫子有的認為天經地義,免費帶之,有的認為應該給父母經費,才是理所當然的事,就會由不同人的心理作用產生多少孝道。

然後,你爸爸沒有主見,不是懦弱,而是為了產生不必要的矛盾,一個家庭的和睦來自於團結,再一個你媽媽比較強勢,在家庭中占主導地位,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當家的,會產生更多的矛盾,這日子就沒法過了,當你長大經歷後,就會明白,因為任何一位女人都不是男人的對手,之所以軟弱,而是源於對整個家庭的愛。

最後,你媽媽的強勢所對你造成的傷害,或許她自己都不知道,因為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給你規劃好的路,因為你的作為,沒有達到你媽媽的理想目標,也是成為你媽媽和你奶奶的導火線。

對於這點上,可以尋求你媽媽最談得來的人去做思想工作,還有就是把自己所受到的傷害通過你朋友傳遞給你媽媽。

總之,我相信,在大家都攤牌之後,你媽媽也會有一肚子的苦水無處倒,因為她也會說維持這個家,她容易嗎?

我是做防水的,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阿張防水


感覺你應該是還在讀書的小女孩兒,像我家的小侄女,很想輕輕的擁抱你並告訴你:親愛的:沒關係,大人的事兒咱現在還小,心有餘而力不足,管不了的。先把自己的學業做好,好好上學,把學習搞好,考上一所自己喜歡的大學,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當你把專注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把自己該做事情做好的時候,你會充滿了力量感,並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定下學習的目標,讓自己一輩子都喜歡讀書,並只讀好書,雖然“學海無涯苦作舟”,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你的壓抑感來自自己的無力感,首先要明白:在中國,很少會有長輩聽得進晚輩的話的,這就是我為什麼告訴你要學習並做好自己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是今年要參加高考的孩子,更要集中精力複習好,以良好的狀態和信心迎接高考並高出最好的成績出來!讓父母以你為榮為傲!

等你成長了,就會明白:人生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爺的事;我們能管好並做好的:只有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只能提建議,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所以,首先要把自己做好,當你足夠強大了,周圍的人才會聽得進你說的話。

你是個懂事的孩子,請首先記住:把關注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把自己做好來,不要分散注意力!

其次,高考結束後,推薦你和你的媽媽一起看一本書:臺灣女作家張德芬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有一個系列的,一本一本認真的看,互相交流學習心得,相信你會明白很多。

藉助其中一句話作為此次交流的結束語: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改變了,這個世界才會因自己而改變!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的愛他人!

與你共勉!



漁村粉妹子


真的特別理解你的感受,有個充滿負能量的強勢媽媽,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和關愛,真的和在冰窖裡一樣。

不過,你媽媽這麼強勢,其實說明內心是極度虛弱的,她這麼攪和你爸和原生家庭成員的關係,其實是希望引起你爸爸和你的關注和關愛,只是她的認知能力不夠,用的方法和她的願望剛好是相反的。

正確的認知是,愛出者愛返。一個人先要愛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認知能力,這樣才有能力愛別人,你愛別人,別人才會用愛做出回應。

人都本能地渴求愛和溫暖,但很多人不懂如何愛人和被愛。你爸媽也屬於這一類人。

所以,目前唯一能改變你家庭氛圍的就是你。你要行動起來,用愛和包容來感化他們。

首先,不要抱怨你媽媽,因為你媽媽就像一個病人,她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病因。而你就是那個醫生,不管你媽怎麼抱怨,你都不要抱怨她。而是發現她的優點,而是要說服你爸,你們倆個一起,表揚她,讚美她。

你在媽媽面前,要多說爺爺奶奶的好話,比如,你給媽媽買她愛吃的點心,可以和她說,這是爺爺奶奶讓我買給你的,他們一直和我說你媽媽生了你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孝順你媽。讓你爸也經常說說爺爺奶奶覺得你媽有什麼優點。

反過來,你在爺爺奶奶面前也要說同樣的話,這樣,以德抱怨,時間長了,感受到彼此的關愛和善意,心裡的怨氣就會慢慢融化了。家庭自然會和諧有愛了。


快樂凡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