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復工復產亮實招|直擊臨沂商城“零見面”配貨

“最近特別忙,每天忙到下半夜,小區團購接單特別多”

直擊臨沂商城“零見面”配貨

复工复产亮实招|直击临沂商城“零见面”配货
复工复产亮实招|直击临沂商城“零见面”配货

□本報記者杜輝升

本報通訊員臧德三

本報實習生徐 華

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臨沂有上百個成熟的專業批發市場,僅主城區就有5萬多個商鋪、30多萬從業人員。由於人流密度大,如何開業備受關注。24日,冒著淅淅瀝瀝的春雨,記者來到剛開業的華東國際水產城採訪。

掃碼登記入場

華東國際水產城有385個商戶,是華東地區規模較大、品類較全的冷凍水產批發市場,主要經營各種規格的進口、國產冷凍海產品,有魚類、貝類以及畜禽產品、麵食、其他農副產品,日交易額達5000萬元。

上午10時,記者在華東國際水產城東入口處看到,原本開放型的市場,圍起了一米多高的綠色鐵柵欄,4名穿著隔離服的工作人員在門口嚴守以待。板子上面有醒目的紅底黑字“掃碼入場”,提醒大家掃碼登記進入市場。水產城負責人孫紅雷告訴記者,“商戶或者員工掃碼後,在復工人員登記中就會記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入場時間、身份證號、聯繫方式等。”記者體驗了一下,每人大約需要40秒完成。掃碼處旁邊還有一個人工登記處,主要為照顧老人以及不能掃碼的進場人員,入場人員填寫個人信息時工作人員提供一次性手套。

進入市場後,偌大的場內只有零零散散的幾輛小型廂式貨車在庫臺邊停著,不時會有一些工作人員騎著三輪車從身邊匆匆而過。孫紅雷介紹,“為保證疫情防控工作,我們用一週時間調研摸底,在開市前為全體經營戶發放明白紙,簽訂承諾書,明確相關責任和義務。對庫臺、交易中心和電梯定時進行消殺,人員和車輛東門進北門出,其他區域全封閉,保證進出人員可控。”

記者瞭解到,385戶經營戶被分為兩批隔日錯時營業,庫房也分批次開放,雙日開放A庫和B庫,單日開放C庫和D庫,24日開放了A庫和B庫。

兩部手機輪換接單

“最近特別忙,每天都拿著手機忙到下半夜,尤其是小區團購接單特別多。”經營戶景楠楠對記者說。上午11時,景楠楠已經接了34單,約30噸貨物,以玉米為主,還有肉串、薯條、手抓餅等,涉及臨沂各縣區十幾個商超。她說:“九個縣送貨以物流為主,市區內送貨自提都可以,自提貨物的要嚴格按照市場要求操作。”

“手抓餅沒貨了,魚皮只有五箱了,你先拿著。告訴我車牌號,在車上等著就行,我馬上安排店員給你送過去。”有顧客急著上門取貨,景楠楠趕緊安撫顧客。以前都是客戶開車到市場,現在為了安全,水產城要求經營戶將貨物運到市場外裝車,接貨司機全程不下車,人與人零接觸。

“手機還有3%的電了,我得趕緊充電,這個有電話記得喊我哈。”拿上備用手機的景楠楠又進入到接電話、回微信、安排店員配貨的狀態中。到中午12點多,景楠楠早上接的34單全部安排完畢,下午還有近30單需要打印訂貨單,安排提貨發貨。

“忙起來就不知道餓了,顧不上口渴了。現在飯店不營業,大家對於我們這些玉米、牛肉卷、羊肉卷、餡餅等凍品需求量比較大,市民餐桌上都等著呢,我們不能讓超市缺貨。”下午3點,市場已經到了關門的時間,景楠楠操著沙啞的嗓音告訴記者,“今天完成80單的發貨配送業務,累計發送貨物40噸,營業額40萬元左右。”

跟著玉米一起出發

“記者同志,請你們吃玉米!”隨著商戶景楠楠的聲音,一股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景楠楠和丈夫靖大磊開店已有11年,他們的“靖老大玉米”每年銷售量在1萬噸以上,是省內的冷鮮玉米銷售大戶。

中午1點,記者跟隨靖大磊來到四樓冷庫。他打開厚厚的鐵門,一股寒氣撲面而來。冷庫內被分成了若干個區,牆壁上結著厚厚的冰霜,靖大磊說“這裡常年零下18度”。

兩位員工用了不大一會兒,就把100箱玉米、10箱餡餅和10箱雪花雞柳找齊,用拖車分三次拉出冰庫。“這是我今天送的第5單了,平常很少送貨上門的,現在特殊時期特殊服務,共渡難關嘛。”坐上店員陳效映的小型廂式貨車,隔著口罩他笑著說。這批貨物是蘭山區朱阜社區居民團購的,由社區超市負責進貨分發,既實惠也避免了人員交叉感染。

大約半小時,到了朱阜社區臨時冷庫,在冷庫門口卸完貨後陳效映清點好數量,拍好照片,電話通知收貨人取貨,然後踏上回程。

記者瞭解到,經過前期充分準備,2月24日蘭山區有三個批發市場按照這種模式開業,這三個市場經營的商品都是當前市民的必需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