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庚子鼠年,農曆二月初四,公曆2月26日,武漢封城第35天,小雨。

不是說聽著窗外滴答的雨聲好入眠嗎,我三點鐘醒了怎麼就睡不著了呢?

01 武漢人的朋友圈

據說很多武漢人已經不發朋友圈了,我算是那個例外。我也曾停過兩年的朋友圈,兩年後有一天,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命中註定,當我看著外面陽光明媚,街上人來人往,回望現在的狼狽,想起曾經的自己,我發了一條新的朋友圈,然後就在心裡告訴自己,不要再停下。在這場抗疫的人民戰爭中,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都必須要面對和戰鬥,偉大如方方老師,每天發佈全網期盼的“方方日記”,平常如我,寫寫一個人的抗疫日記。之所以堅持,是因為它至少記錄著我的經歷、觀察和思考,我不敢說記錄了歷史,但起碼記錄了真實。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02 鏡子和考場

有人說“疫情像是一面鏡子,是佛,是妖,會讓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這場疫情中,有人尸位素餐,更有人身先士卒;有人假話連篇,更有人直言不諱;有人明哲保身,更有人勇敢逆行;有人趁機作亂,更有人普渡眾生;有人袖手旁觀,更有人雪中送炭。泥濘而識馬,遇事方識人,或許有時候鏡子中,才是真實的世界。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03 怎麼度過疫情

你怎麼度過疫情,你就怎麼度過一生。”偶然看到這個說法,我很是認同。有時候我也在問自己究竟應該怎樣度過這場疫情?或者說應該怎樣度過這一生?我覺得可以從保持思考保持自律保持自信保持鬥志保持樂觀五個方面著手來試一試。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❶ 保持思考

硬核醫生張文宏主任在復旦大學“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上說:“語言少了,思想就出來了。”這或許是居家隔離帶給我們的特別禮物。一個人隔離在家,特別是長時間的隔離,你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思考人生的三個終極命題,也就是現在小區封閉後,門口保安問的最多的三句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迷茫、痛苦和糾結,就是因為我沒有想清楚,甚至連“我是誰”都沒有想清楚。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❷ 保持自律

有些人床上能躺一天,有些人手機無法放下,有些人懶得動手做飯,有些人垃圾堆滿房間。而還有些人每天按時起床,有些人嘗試各種美食,有些人堅持家中鍛鍊,有些人開始遠程辦公。自律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它需要和時間捆綁在一起,還需要和意志糾纏在一起,日復一日的堅持,才能最終形成習慣。自律的人有時候就像苦行僧,但苦行僧往往能參透最深奧的佛法。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❸ 保持自信

自信是一件說起來感覺很容易的事情,可真正做到的人並不是那麼多。什麼是真正的自信?要足夠專業,要足夠有經驗,要足夠有底氣,要知道自己知道,更要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自信,否則就是盲目自信。一個自信的人可以做到無所畏懼,但很多人其實無法真正理解什麼叫做無所畏懼。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❹ 保持鬥志

生活處處皆戰場,不管你願不願意,身在其中就必須戰鬥。這就需要我們學會保持鬥志,小時候的一場考試,長大後的一次面試,小時候的一點挫折,長大後的一次打擊,小時候的一點疼痛,長大後的第一次生死,無一不是對我們的考驗。如果一蹶不振,就沒有今天的自己,唯有鬥志昂揚,才能繼續上場。夢想不死,鬥志不滅!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❺ 保持樂觀

樂觀和積極就像一對雙胞胎,他們總是相伴著出現,而在他們的隔壁住著悲觀和消極。一邊陽光明媚,一邊陰暗潮溼;一邊開懷大笑,一邊隱隱哭泣;一邊昂揚向上,一邊低落消沉;一邊就像天堂,一邊卻似地獄。你走進了哪一個房間,就選擇了哪一種環境,那你也就很有可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悲觀的人,總覺得明天又有什麼兩樣,樂觀的人,卻堅信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04 寫在最後

當我們想清楚了這些問題,就不會再人云亦云,也不會再怕人誤解,我們就會更加勇敢的做自己,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珍惜眼前。所以,武漢人,拾起你丟掉的朋友圈吧,就像疫情之前那樣熱情火辣!

武漢人,拾起你的朋友圈吧!——武漢封城第35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