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從這場疫情來看,覺得還是鐵飯碗最可靠,大家說呢?

宏常


掙的多的時候,鄙視鐵飯碗,鐵飯碗成了安於現狀、混吃等死、沒有追求的代名詞,現在發現鐵飯碗的好處了,又眼紅嘴酸,何必呢,沒有任何事業是一蹶而就的吧。身在疫情中的鐵飯碗總是在一線,為了大多數不是鐵飯碗的人的安全。


忘川長壽筍


作為一名國企員工,因為這次疫情,我確實感受到了在國企工作的好處。就拿大家最重視的工資和是否失業來說,我們單位在這段時間裡,工資全額照發,一分沒扣;企業資金實力比較雄厚,也不存在倒閉的風險。

公司通知的2月3號開始在家遠程辦公,坦白講,對於大多數員工而言,工作強度、工作量比平時小多了。但是,2月10號發工資時候,全額照發的當月工資。

昨天跟我媽聊語音,得知我弟春節前被廠里扣押了4000多的工資,說要去廠裡再上一個月的班,這筆錢才能拿到手裡。但疫情還沒過去,老家那邊交通管制,家裡不打算讓他再去了。我媽感慨,說還是國企好,不會扣發、少發一分錢的工資。

下面來具體說說“鐵飯碗”這個問題。

一、一般來說,“鐵飯碗”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保障性

根據百度百科,鐵飯碗通常是指通過有人事管理權的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審批、勞動局辦理招工等手續在黨和國家機關、軍隊、人民團體、科學、文化等部門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中擔任一定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具有幹部編制、工人編制的體制內工作人員。

能稱得上鐵飯碗的單位,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強穩定性、強保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工資發放及時、程序規範,不拖欠工資、不隨意扣發工資。

  2. 不輕易裁員,員工基本不用擔心失業。比如國企,即使面臨較大的經營困難,通常也會採取重組合並、自然減員等的方式來維持運轉,對於不得不待崗的人員,通常也會發放一定標準的工資。當然,國企下崗的情況也有,只是相對外企、民企來說,比較少。

  3. 辭退員工時候,會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給予補償。原單位曾有一個女員工,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被辭退時候,公司還是照樣給了N+1補償。

  4. 注重職工的勞動防護,能給員工較強的職業安全感。比如國企,一般都有工會,工會會監督行政班子落實職工保障的一些措施,比如按時發工資、發放福利等。公務員、事業單位更是不用說。


二、是否適合“鐵飯碗”,因人而異

看到上邊的那些,可能有人會說了:既然鐵飯碗這麼好,大家都去吧,別考慮其他性質的企業了。

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鐵飯碗。我的一個朋友,考上了廣州的公務員,但做了兩三年就辭職了。他說工資太少了,而且體制內太沉悶,一眼看到頭,沒意思。後來他去了深圳創業,不到一年時間,積累了很可觀的財富。如今,也是幾千萬的身家。他說如果當初沒跳出體制,這些財富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是否適合鐵飯碗,確實因人而異。有些人不喜歡體制內的條條框框——比如國企,要執行“三重一大”,執行嚴格的工作流程和審批制度。

再說晉升問題,鐵飯碗單位往往審核程序比較嚴格,也更看重資歷。民企會有大把20多歲的總經理、總裁、董事長,但在國企,這個幾乎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定的資歷,幾乎沒可能做到高層領導。

三、隨著時代發展,“鐵飯碗”也會有風險

鐵飯碗的穩定、可靠,也是相對而言,並不絕對。

  1. 鐵飯碗同樣具有履職風險。比如這次疫情期間,湖北黃岡的原衛健委主任唐志紅因為抗疫工作不力、一問三不知,而迅速被免職。

  2. 鐵飯碗同樣具有失業風險。春節前,我的一個同事說他以前工作的那家央企的區域公司,因業務量萎縮,宣佈裁掉1/3的員工。


所以說,“鐵飯碗”的穩定、可靠也都是相對的,並非絕對。一個人只有努力打磨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在職場生存的情商,才是長久吃飯的憑仗。


聞知


是的,這位朋友說的很對。舉幾個例子吧!

  • 我是在個體戶企業上班的,現在停工了。發工資無望,而且還要自己交社保醫保。苦的很。現在家裡面還剩下幾千塊錢了,也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沒有收入的我不知道怎麼度過這波衝擊。
  • 我現在有點存款還算是好的。我有一個以前的同事,他剛貸款買的車。花光了他所有積蓄,還刷了一部分信用卡。現在兜裡連一百塊錢都沒有了。他也是幹臨時工的。上個月工資也沒有發。一家三口人加上他老爹,被封在老家村子裡面了。糧食也沒有了,菜也買不起。極度危險。面臨著快要餓死的境地。
  • 我一個親戚在事業單位,合同工,沒編制。目前工資照發。年底發了兩萬多元年終獎什麼的。度過此次疫情毫無壓力。
  • 我的老婆是在一個私營工廠上班。買五險一金還比較正規。但是疫情發生以後,對生產影響極大。目前工資沒發,也不知道能發多少。

所以說,鐵飯碗還是比較靠譜的。發工資還是比較有保障的。因為國家不缺錢。建議大家都去考公務員。這樣面臨危機的時候才能平安度過。前幾天新聞不是報道有一個女的,在微信群裡曬他當官的老公,發的東西嗎?你看看待遇多好啊!所以一定要找個鐵飯碗的工作。

時不我待,朋友們必須雄起,才能在這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煙言演咽


這要看什麼鐵飯碗,通過這次疫情隔離大家都不能出門,最好的鐵晚飯應該是教師。國稅。又用不用上一線去抗疫情,尤其教師,這種情況下只需要學生放假,老師也就跟著回家等待消息。工資照發。我嫂嫂和外甥媳婦都是教師。我哥是公務員還得每天去檢查包村的疫情防控工作,遇到突發問題還得去處理。但教師只需要待在家裡幾天可以了!可是好多年輕人還不願意當老師,總覺得這個行業沒發展前途。工作穩定,收入穩定就可以了。難道還想幹啥?是不是夢想升官發財!哪有那麼容易的事!


天漢曙光


我作為名國企員工,在這次疫情之前,幾乎每天都在為溫水煮青蛙一樣的工作生活和沒有升職希望的崗位而不斷焦躁著,辭職創業的念頭每天都在敲打著我空虛的內心,但我知道自己是個思想上的積極者,行動上的拖延症患者,說白了還是沒有本事,離開了現有單位和工作我可能混的會越來越底層。就這麼猶豫躊躇著,疫情就爆發了。初六那天單位領導親自打電話說考慮疫情的嚴重性,女同志都有孩子需要照顧,所以輪流值班先不考慮我了,至於具體復工的日子到時候再通知,先安心在家裡休息吧。掛了電話我就突然思緒萬千,如果我是個創業者或是私企員工可能根本不會有這種待遇,工資照發,福利照有,假期給足。單位每年都會發很多口罩,以前覺得好多餘,動不動就當垃圾扔了,現在想想是真蠢。

當然如果直說透過疫情看鐵飯碗是真好,還是有些片面,因為有很多成功的金領或精英人士基本不會受到影響,人家的年薪也是我們這種人一輩子企及不到的。但是作為普通人來講的我,如今這樣很好,不愁復工的危險,不愁不開工沒有收入,家庭也能照顧的周全。但人還要居安思危,不能只看眼前,疫情過去後各行業復甦了,我們這些溫水裡的青蛙猶如曇花一現,還是要跳出舒適圈,不斷提升自我,迎接未來的挑戰的。


奧仁媽媽


光看到鐵飯碗可靠,但是誰又看到鐵飯碗的付出了,我是單位就是國有企業一個熱電聯產的電廠,疫情期間我們城市公交停運已經一個月了,小區封閉也大半個月了,我們單位的員工為了保證城市供暖,和電網供電穩定,已經步行上班一個月了,有些員工家離單位10公里左右,我們這裡是東北小城市,工作條件也十分艱苦,別的就不說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零下20來度,半夜上夜班,步行10公里,不是說別的行業不辛苦,只是這個時候不要光看別人得到什麼


老劉帶你看全球


國企穩定是沒錯,我只是覺得只有在外面打拼過才知道自己想要的,知道如何磨練自己,知道充實並非金錢

1.我曾在國企幹過,當時感覺渾身有勁使不出,其實除了抱怨和手頭那點事啥不會

2.我出來後,發展自己什麼都不會,為了找工作,拼命學習,也不知道自己學習能力這麼強

3.為了工作啥誠實呀!學會了會五分說十分,其實企業也不咋地,他們要啥都會還便宜,都是套路

3.工作中努力競爭,有好想法,提出建議,人家不理,可能領導認為沒人吧!自己來研究,拿出成果來告訴可行性,換來的是排擠

4.終於混到部門領導,來實現自己的企圖,最後其它人水平提高,不給漲薪,紛紛離職,自己由於年齡大不敢離職,你的創新影響其它部門,他們聯合整你

5.最後終於被裁掉,回首一看,如果我在國企,我可以認真幹自己喜歡的,掙錢不是最重要的,能幹一番喜歡的最重要,這話基本無人相信

6.繼續專研流行技術,終於弄明白上學的微積分,矩陣怎麼用,一陣興奮,這時聽到媳婦嚷嚷,學習有什麼用?不還是沒工作?

7.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幹出精彩,一定在國企認真做貢獻,而且大量富裕時間可以把自己打造成專業人士或專家,那時候可能會有資本或大企業給你真正的機會

珍惜吧!無論國企私企,都沒有值得炫耀的,自身充實,無憂的生活最重要


IT大數據職業引路人


大姑家有兩個女兒都上班了,表姐在前幾年考上公務員,在縣裡的財政局上班,工資收入雖然不算很高,但是穩定,嫁給了我們當地公安局的一個刑偵警察,兩人工作穩定,大姑對他們放心滿意。

只是小女兒讓大姑有點操心,去年家人都勸她也和姐姐一樣考公務員或者考個教師資格證回來當個老師,但是表妹不安於去回到自己縣城,而是直接去了大城市上海。

春節以後,表姐所在的財政單位很快復工了,並且因為疫情的突然爆發,需要協助衛生局做好防疫人員補貼工作。而在上海上班的表妹因為企業遲遲不能復工,沒有到崗上班,公司就當放假,沒有收入。宅家將近20天,在這段時間,大姑又是逼婚又總是拿她和姐姐作比較。

“你看當初讓你和姐一樣,當公務員或老師多好呀,這畢竟還是鐵飯碗呀!偏偏要跑去上海折騰”,大姑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事,只要能在政府部門上班,都有一口飯吃,而且說出去都有體面,左鄰右舍常常誇大女兒工作如何的好。

表姐反而不這麼認為,她覺得雖然自己是公務員,其實工作並不輕鬆,尤其疫情當下,每天都要加班,不然事情根本做不完。

表妹感覺自己在家都快被逼瘋了,準備和大姑撒謊,公司已經要提前復工,過兩天就要去上班……

所以,作為一名公務員是鐵飯碗,很可靠沒錯,但也有很多難處外界所看不到的。簡單分析下這個“鐵飯碗”的利弊:

1.公務員穩定,這個沒得說。公務員很穩定,通過這次疫情,應該看得更明顯了。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都不能正常復工,企業受制於成本壓力, 只能給員工降薪甚至無薪,被裁員的可能性還非常大。而在政府上班的公務員,根本不會遇到類似情況。另外,公務員不僅福利好,而且越老越吃香。很多人年入幾十萬,抵不過公務員到了50多歲還有份穩定的工作。

2.公務員雖然穩定,但一點也不清閒。我們大部分對公務員的工作印象,就是上班喝茶看報紙。先不說現在報紙沒地方看了,喝茶也要看時間。即使碰到一些比較清閒的部門比較清閒的崗位,那升職表現的機會也沒有。而現在大部分公務員也需要經常寫各種報告心得,上班要提前下班要延後,天天忙得跟狗一樣。遇到一些崗位,比如執法工作,那真是天天上山下河的……

3.發展受限,一眼望到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一輩子都是科員,真正能混到處級以上的非常難,所以非常少,多數人是以科員身份退休,職業發展受限,所以從一開始,基本是一眼望到頭。

總之,疫情當下,有個鐵飯碗固然不錯,但是是否真的想要這份工作,還要根據每個人的個人特點和家庭情況來參考的。如果不喜歡一份安穩工作,喜歡去外面闖閒不住的人,那公務員對他來說就如坐針氈,而家庭關係如果不能提供一些便利,那基本是一眼為望到頭。


大海里的方舟


我是體制內員工,是的不假,工資應該沒有問題,但是你知道嗎,從大年初二,到今天,我已經三十多天沒有回家了,傳說中的每天三百給我們無緣,三倍工資,給我們無緣,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在防疫,在農村一線,受著村民的不理解,暗罵,明罵,還有當面羞辱。這還不是最難過的,村口冷風凜冽,一個塑料棚,一茶瓶熱水,一包方便麵,我們吃了多少天,,,,,如果可以不去防疫,我寧願倆月工資不要。但是,我們沒有退縮,沒有逃避,我們迎難而上,顧不了父母妻兒,顧不了偶患重病,只能堅持,別無選擇,,,,,看到你發這樣的問題,唉,心裡有點酸楚。不是每一個體制內的人都那麼幸福,不是每一個體制內的人都那麼順暢。


寵辱不驚59


疫情期間對於實體行業的打擊是幾乎致命的,實體行業無法復工,收入來源喪失,而老闆還要付員工工資,水電、房租等各種成本,現金流吃緊,生存壓力可想而知。


我的朋友老張是從事居委街道工作,疫情期間從初一開始一直上班到前幾天才休息,街道工作其實也是算鐵飯碗,穩穩定定,每個月工作量穩定,只要沒有突發事情,平時很少加班的,工資也還過得去,不算高也不算低,大概有4000多元,之前老張經常給我們抱怨說:體制內的工作想升職很難,要加薪也很難,所有的標準都有框架去約束,沒到那個資歷就算有關係也不能升職。


老張之前還羨慕我們這些在事業單位之外工作的人,說我們人工高福利好,每年都有固定加薪水,不過這段時間新聞都在報道,很多企業主疫情期間生存壓力加大,導致老闆們都在降薪裁員,結果,他又慶幸自己在體制內工作,不受波及。


從這場疫情來看,覺得還是鐵飯碗最可靠,大家說呢?


1、鐵飯碗是可靠的


我個人覺得,在此次的疫情事件中,鐵飯碗的確是有一定的優勢,起碼不會裁員、減薪,哪怕是暫時不復工的大型國企單位,他們在家中休息也會正常發薪水,這個是很令人羨慕的。相反,有部分企業主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減薪、裁員甚至倒閉,他們也無能為力。


疫情期間會加速企業的生命週期,有些企業本來就岌岌可危,待疫情到來時抗風險能力自然更低,那就更容易被市場淘汰掉。


2、企業其實也並不是不可靠


這個不可靠是相對的,國企有國企的好處,私企也有私企的好處,因為國企也有下崗員工,國企經營的不好也會合並、淘汰、倒閉,這個是自然的市場規律,只是有些時候國企抗風險的能力更勝一籌,我們可以看看阿里、華為等等一些優秀的企業,他們的薪水收入比國企要高好幾倍,福利也比國企好,所以這樣對比其實不公平,因為大家各有優勢。


關注@令狐開講了,專注職場領域,致力於讓更多的人活的更明白、更清楚、更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