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在疫情之下,農民如何進行農業生產?

鄉野小張


現農村還不是很忙。加之封閉管理還未放開。農民只走走菜園,並要戴好口罩。否則不得外出。


張克成


今年疫情來勢兇猛,全國各地農村都施行了封村封路,村民都以家庭為單位的居家隔離,不能出門,給春耕春種帶來了不方便,給我倒是影響不大,因為我是做庭院經濟的,加工綠豆粉皮,我這個活不用出門,在家幹就可以幹,但是隻能生產,不能送貨,帶來的不便還是有的,

直到十六的早上,村裡大喇叭廣播說村民可以上地幹活了,但是由於當前的疫情,一家只允許三個人上地,不準找人,不準僱人,不準聚餐,違者罰款500元,因為我們這裡種植早春土豆,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是找一些人,然後再僱一部分人,來給我們幫忙種土豆,由於今年的疫情嚴重,為了避免人員聚集,所以村裡才制定了這一規定,我們村民都能理解,必竟涉及到每個人的健康,感染一個人,會給家庭和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我們村民都自覺的執行村裡的規章制度,沒有一個違反規定的,我們想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山東農民


在東北還不到春耕時期,因為地裡的雪還沒有化,大約一個月左右化沒,到那時首先整地,清理地裡的秸稈,翻地。我們主要種植玉米,大豆,花生,播種都在五一以後。我們期待疫情早點過去。

但是對於養殖業來說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我家養羊,就拿羊來說。封村封路羊市廠首先就不能開。買賣羊只能等疫情過去。這期間的草料供給。加大了養殖成本。當然在疫情面前這些不足掛齒。我們年前儲備一些草料,在吃個一兩個月還是可以的。

祈禱疫情早日結束,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靠自己生活會更美


在疫情之下,農民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也要進行農業生產。因為,立春以後,地裡的活也開始多起來了。

雖然現在我們這裡也進行了封村管理,但自從自從過了正月初六以後,人們都在開始忙著幹活了。

期實,在疫情之下,大家只要做好以下幾點,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也是可以進行農業生產的。

分時下地,分散幹活

這次的新冠肺炎,其傳播途徑主要還是近距離接觸飛沫傳播,和接觸性傳播。

所以,我們在幹農活時,大家不以分批次出去,大家不要向住常一樣,同時出門去幹活。

另外,幹活時,大家不要離得太近,保持在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離。

買不到農用物資,可先做好準備工作

現在由於農村封閉管理,像化肥和其他農資運送不回來,像這種清況,我們可以先做準備工作。

就像我家裡,這幾天就在果園內翻土和修枝,等到村莊解封時,就只管買了肥料回來進行施肥就可以了。

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現在雖然是春天了,但是現在早晚氣溫還是很低,而太陽出來以後,在太陽底下幹農活,稍微動一下又覺得熱。

所以,在太陽下幹活,不要穿得大多,回到蔭涼處,則要趕緊加衣服,避免感冒生病。


李茗說鄉村


這個問題很現實,也很緊迫。古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諺語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當下的農業生產,已經不同於原來的小農經濟,單打獨鬥,而是需要各方面的協作配合。疫情當前,封路封村,農資供應,外出務工,都受影響。基於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工作:

一是政府統籌協調。各級政府,把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統籌安排,做到"兩不誤"。具體說,就是按照生產需要,要做好化肥、地膜、種子等急需農資的調運,確保不缺項、不斷貨。

二是發揮鄉村兩級組織的作用,幫助農戶,制定生產計劃。利用網絡,有序安排農業生產。按照疫情的分佈,區別對待,分散作業,避免聚集性工作。根據網上需求,組織農資送貨隊,做到網上付費,不見面交貨。對於因疫情患病治療或封閉觀察者,組織村民,進行生產互助。

三是發揮農業合作社的功能。按照原有的生產協作關係,徵集生產資料和生活物品的需求信息,加緊緊缺生活資料的生產。例如,蔬菜、肉蛋、麵粉、油料,確保不加價、不斷貨。政府對於這類生活資料,要實行特殊的財政補貼政策。

四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安排。全國有數以億計的外出務工人員,他們既是自身生活的需要,又是恢復生產的力量。要幫助農民工辦理好健康證和疫情檢測證明,有序安排復工。同時,要發揮勞務中介機構的作用,加強協調,幫助農民工找工作。

五是農民、農民工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根據各自情況,減少外出,在搞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利用現有條件,恢復農業生產。

六是發揮現代農業科技的作用。使用農業機械,開展作業。也可使用無人機等定點送貨,定位作業,減少人群聚集。

疫情拐點尚未到來,疫情防控任重道遠,在可以預計的幾個月內,啟動農業生產,開展生產自救,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柏夫文藝


感謝提問。

我是加勒比海盜小丸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年之計在於春。隨著春天的到來,農業生產已經在我國的大江南北逐步鋪開了。可是,由於目前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階段,怎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況下完成春耕備耕生產呢?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做好個人防護很重要。到自己的田間地頭耕作,切忌因為這是廣闊的田地,不會有病毒傳染而抱有僥倖心理。要知道一著不慎,可能滿盤皆輸。如果人人做好了防護,大家都能平安無事。因此要從我做起,聽從勸導,一定要做好疫情防護,從而才能實現防控不留死角,生產不誤農時的要求。農民兄弟,這可是最重要的一點。

再是科學利用時間節點,錯峰到田幹活。比如說為避免互相傳播,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每天在人少的時候去田間,杜絕扎堆幹活。真要在一起幹活的時候切忌大聲講話。還要講究衛生,勤洗手,保持清潔等。

最後是利用疫情的空閒時間,(如果是年輕人的話),每天給自己下達些學習任務,多掌握一些專業知識。還可利用農閒幫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如網上選購農業生產資料等。

(文中照片來自於網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加勒比海盜小丸子


我本身也是農民,現在這個季節有些地方是春種秋收的好節氣,比如南方各省。但現在是特殊時期,作為北方農民,說實話,現在並不著急種地。當然我說的不包括全部。

那些種春作物,敷農膜的農民兄弟姐妹們,在保障自身防疫情況下最好和各行政村的隔離防疫工作人員打好招呼,最好是寫下保證書,說明情況,比如:

第一不要結伴而行。

第二,在種地的同時,防疫工作還要做到位,比如農機具,儘量用84消毒液擦拭幾遍。

第三,種地的同時,儘量穿防護服,戴口罩和手套。鞋子也儘量罩上塑料袋或是別的防護用品。

第四,種子化肥和農膜儘量讓各地方經銷商送到村口,由隔離人員檢查並接收一下,然後再發放給種地的農民兄弟姐妹。

第五,完成一天種地工作的人員,回家也要做一下消毒處理,或是脫下衣服用消毒液浸泡十分鐘以上。

當然,這些都是以各行政村防疫隔離工作人員,能親身為本村農民著想,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完成。


大風吹梧桐


個人覺得,其實這次疫情之下農業可能相反還有一定的刺激增長的作用!

就當下情況而言,封村其實只是說不允許村到村之間的人去走往,但是你到地裡面去耕農這個是沒有限制的。就拿我們這邊來說,前幾年荒地都很多,很多人外出打工,然而今年很少再提出去,打工的人就好像因為這件事情變少了,荒廢了好幾年的地,大家又開始上山去燒,然後準備春耕。只要有種子,對農民就沒有影響。

我覺得更應該討論,這次疫情之後是不是有更多的農村人選擇返鄉生活!


迪松的日常生活


就目前而言,疫情跟農業生產沒有太大關係。

做為一個在泥土滾趴了幾十年的老農,什麼季節,什麼時候,那天那一時該幹什麼,早就爛熟於心,不需要那些門外漢來指手畫腳,出謀支招。

關鍵是目前農業生產所遭遇到的瓶頸,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就主要農產品糧食而言,一畝水稻一千來斤,每斤一元多點,小麥玉米,每畝也就幾百不到一千斤,最高也就不到一元一斤,通常情況也就八毛多。算一下一個勞力能種幾畝,能收多少斤糧食,能賣多少錢,除去成夲,還剩多少。

說那些年搞大集是個錯誤,我看如今的大包乾也只能是解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

千萬要說什麼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等等,等等什麼農業。

你能讓幾億農民全去幹那個麼?你想讓會國農田都去特色,讓全國十億億人都去吃特色嗎?讓全中國都搞觀光、行嗎?

種地!種地!現今種地養活的了一家人嗎?

城鎮化,集約(不可意思再說集體化)化。轉移農業人口,把士地集中到少數人手裡。目前只是起步階段。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


龔彥生


立春已過,新一年的農業生產迫在眉睫,可疫情還在肆虐。這次病毒疫情對農業農村的生產生活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有專業人士對未來一段時間農業將受到哪些影響進行了梳理,為各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朋友提供一些信息。

首先,從農業生產方面來看,今年的春耕壓力很大。今天就是元宵節了,按照以往,元宵節一過,就正式開始準備農耕事宜了,比如開始採購農業生產資料等。然而,受疫情的影響,各地交通管制比較嚴格,這樣一來,農業生產資料的購置將不再那麼順暢。為了防控疫情進一步擴散,很多商戶現在仍處於關門停業的狀態。

在疫情的影響下,不僅購買物資受困,耕種工作也無法開展,由於很多村落採取了封路措施,一些種植大戶,在春耕時節需大量用工,但受制於疫情,很難找到幫忙人員,農事活動無法進行。此外,不少地區原定的植保下鄉、技術下鄉等生產性服務業將被迫停止。

除了對種植業影響,對養殖業的影響更甚。尤其是從事特種養殖業的朋友,因為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源頭,輿論劍指野生動物,以及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眾說紛紛,且多部門聯合督查養殖野生動物等情況,並暫停銷售養殖的野生動物。因此,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將會越來越排斥野生和家養的特種動物,所以未來特種養殖行業將處於一個長期的低迷期,建議要儘快轉行,不要再妄想市場會復甦。

其次,從農產品流通環節來看,現在大家都指望“綠色通道”能快快運行。目前的情況是,由於封路,各地的農產品運不出去,飼料等生產資料運不進來,農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疫情當前,所有農業人,都急切地希望恢復正常的農資、農產品流通,這樣才能確保春耕順利進行。

為此,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正常流通秩序。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防控疫情的科學措施,為“菜籃子”產品流通和農產品生產創造必要的便利條件,相信隨著各地“綠色通道”政策的嚴格落地,農產品和農資運輸會逐漸順暢。

最後,從消費層面來看,疫情對生產端和流通端的影響必然會波及市場端。現在的情況是,病毒的來源還不明確,大多餐飲行業處於停業狀態,市場上蔬菜供應遠不如從前,而且人們喜歡囤貨,種種原因導致農產品價格有一定的波動。

在疫情期間,原本較為冷門的白菜、土豆、大米等品類因需求熱度顯著上升,從而帶動價格上漲,但受制於國家嚴令漲價和道路運輸不暢影響,價格並未出現大幅波動。從近期白菜、土豆、大米、雞蛋、豬苗和雞苗的價格走勢來看,這幾個類目的全國均價走勢相對平穩,其中白菜、土豆和大米的價格穩中稍有上揚,而雞蛋、豬苗和雞苗的價格在疫情爆發期間價格穩中有小幅走低的態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根據新聞多次報道,中藥對病毒疫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西醫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採用中醫後,好消息不斷。因此,中藥材或會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農民朋友值得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