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洗澡》:上善若水


《洗澡》:上善若水


                              


導演: 張楊


編劇: 張楊 / 劉奮鬥 / 霍昕 / 刁亦男 / 蔡尚君


主演: 姜武 / 濮存昕 / 朱旭 / 李丁 / 封順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9-09-14(多倫多電影節)


片長: 92分鐘


又名: Shower


IMDb鏈接: tt0215369  


《洗澡》影片的主旨便在於“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水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象徵意義。在此,就影片中關於水的電影表現手法作一初步分析。


不可否認,本片由於情節簡單,投資也比較小,尤其所涉及的場景主要在於澡堂這個特定的環境中,所以,水是作為主要道具而出現的。而作者也特意通過一些反覆性及對比性的鏡頭來強調水的內涵,同時也加深了對水的認識,這是一種畫面的傳達,在無形中也表意了作者所要闡述的問題。


看過影片的人都不會忘記,二民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即手持水籠頭舉過頭頂,讓噴出的水從天而降。在影片中,二民的這個舉動反覆出現達到五六次之多。這樣,就使觀眾的視覺記憶得到了強化,我們第一次見到這個鏡頭時也許會以為作為二民這樣的弱智,這樣的形為完全是無意識的,是一種幼稚可笑的行為,只會引起觀眾對二民這個人物可愛之處的發現。但隨著影片的深入,這個鏡頭反覆強調地出現,這就不能不引起觀眾的思考。二民的弱智角色恰好可以使導演利用彷彿是現實的手法來拍攝這個具有表意特徵的畫面。我們大概都能理解,本片主要是在表現一種古老的文化,傳統文化中水是無形無聲而又無為的,這是中國民間的處世哲學,源自於中國古老的道家學派。這種無為中的有為,無意識的親情與溫情恰是導演對傳統文化中精華的提煉。因此,這個鏡頭就是要說明水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實際即代表中國文化的高於一切的地位。


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還有一個是胖子在唱《我的太陽》。從影片的直觀感覺來看,胖子若不沐浴在水中則他的喉嚨是無法張開的。這個鏡頭也反覆出現了三四次,而它所表達的含義正是把中國以水為形的神韻文化推到了極致。我們知道,《我的太陽》是意大利歌曲,代表著一種西方文化,意大利也可以說是西方文化中具有突出成績的國度。但就是這樣的對於中國人來說的外來文化若沒有水的滋潤卻無法成形。可見,水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具有多麼大的力量。但若只是從征服的角度來說,這未免有失公允,導演所要傳達的實際上是一種融合。我們無法阻止也不應阻止異族文化或說現代文明的入侵,那麼,我們就要做到讓那些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才有可能發展。由於這個鏡頭要承載巨大的文化衝突,所以導演也令它出現了若干次。


另外,本片中有兩個頗受爭議的段子,即陝西的缺水與西藏的聖水,這與現實的水文化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我認為,這種對比的作用並不是意在找出差異,而是要豐富中國以水為表意的傳統文化,更加明確地說明水是中國文化的神聖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